- +1
從人口第一大省到官方催生倆娃,河南怎么了?
原創 王zs 搜狐城市

6月3日,河南正式修改計生條例,將再婚夫妻也納入“提倡生育兩個子女”的范圍。此外,已生育兩個子女的夫妻,只要有一個子女經鑒定為非遺傳性病殘兒,經批準后都可以再生一個子女,之前這條規定是兩個子女都鑒定為非遺傳性病殘兒才能再生一個。
此番修改讓人不由疑惑:河南人口少了嗎?為何如此著急放寬生育限制?這跟大家印象中“哪哪都是河南人”的畫風不一樣啊!實際上,河南還真得著急了。
近10年人口增幅墊底
河南不當人口第一大省,已經很多年了。
1997年,重慶正式升級為直轄市,人口第一大省四川自此一分為二,并從冠軍王座上滑落,河南順勢成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2005年起,國家統計局對各地區人口數據的統計口徑改為常住人口,當年的河南仍位居全國第一;2006年,河南人口數量被廣東超越;2007年,河南短暫被山東超越;2010年至今,山東人口數量都穩定超越河南,河南位居全國第三。
只論排名,河南只下滑了兩名,看起來問題還不大。但要看近10年人口增量的話,河南10年才增長了235萬人,排名全國第十四,甚至比不上較為偏遠的云南、新疆、廣西,直轄市天津和重慶,以及它的“鄰居”安徽和河北。



人口外流超1300萬
河南流動人口規模可以說是令人震驚。根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河南人口流出規模高達1394萬,是全國唯一一個人口流出超1000萬人的省份,這個體量比去年深圳全市的常住人口還多了。而這些流出人口,去的最多的就是當時的人口流入大省——廣東、浙江、江蘇、北京和上海,其次是新疆、天津、山東、福建和山西。



實際上,造成河南人口瘋狂流出的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省內的“帶頭大哥”鄭州此前并不是一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城市,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說了。
首先,在經濟實力方面,鄭州曾被甩開一大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地區率先設立了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以及沿海港口城市,經濟實現迅猛發展,鄭州等中部城市則被遠遠甩在后面。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鄭州GDP總量僅有20.3億元,在內地城市中排第34;1990年到21世紀初,鄭州GDP總量均在30名上下徘徊。經濟實力不夠強,鄭州的影響力就無法輻射地域廣袤的大河南,從地理上去往長三角、珠三角或武漢更為便捷的商丘、周口、信陽、南陽和駐馬店,就成了人口流出最多的城市。

其次,雖然經濟慢慢發展起來了,但在高新產業或科教文衛方面,鄭州與其他人口流入大市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西安等相比就遜色了不少。鄭州是一座以工業為主的城市,2000年,鄭州第二產業占比達到49.2%,2010年更是高達56.7%,2015年仍有49.5%。它的幾大主導產業,如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鋁及鋁精深加工、現代食品制造,對于年輕人和高技術人才的吸引力,比互聯網信息、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要遜色不少。
而除了鄭州以外,河南省內直到2019年才擁有了另一個GDP過5000億元的城市,那就是洛陽。再往下,就沒有GDP超過4000億元的城市了。也只有鄭州,才能拿出來與其他省份進行PK。
河南顯然也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舉全省之力發展鄭州。2010年,河南引進富士康落戶鄭州;2013年,鄭州拿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2016年獲批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大片區落戶鄭州;2019年,鄭州放寬落戶條件,租房也能落戶……在省內其他城市發展都比較平庸的現狀下,鄭州的崛起無疑對省內人口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最近10年,雖然河南整體人口外流規模仍然很大,但鄭州常住人口增量卻一直維持在全國前十,成績已相當不俗。
當然,面臨著1000多萬的外流人口,河南以及鄭州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放寬生育限制能帶來的人口增長終究有限,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加強配套公共服務、提升居住舒適度、提供可成長的就業空間,才能成為人口持久增長的動力。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各省市統計局、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
原標題:《從人口第一大省到官方催生倆娃,河南怎么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