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運用底線思維,奮力追求高線
底線思維不是一種固步自封的思維方法,守住底線只是底線思維的起點。守住底線,把危險和危機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圍內,其目標在于推動矛盾向其對立面轉化,達到最好的結果。這說明,底線思維蘊含著積極有為的態度,要求人們積極尋求合適的方法,推動目標盡快實現。
底線思維實際上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既要牢記底線和邊界,更好地掌握戰略主動權;又要從底線出發、科學籌劃,邁開腳步追求更高目標。底線思維不是無所作為的消極被動思維,而是凡事從壞處準備,通過主動的底線界定和風險把控,底線發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堅持底線思維,既是謀劃和推動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檢驗領導干部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標尺。
底線思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生于憂患、公平奉法等哲學思想中,都蘊含著底線思維的萌芽。底線思維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和方法論要求,是我們黨基于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立足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這個現實坐標倡導的科學思維方法、提出的緊迫工作要求。所以說,底線思維具有堅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光輝,體現著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務實精神。
事實上,底線和高線是一對辯證關系,構成一個工作運行的合理區間,守住底線只是最低要求,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計向高線進軍。比如,在處理發展和保護關系時,不僅要守住綠水青山,更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群眾從保護生態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實現守底線與追高線的統一。
底線思維要求講紀律、守規矩,為人做事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但絕不是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規,而是立足底線、追求高線;不是遇到問題繞道走,而是強調工作有預案,遇到險情有準備;不是降低標準、放棄進取,而是對危機和風險因素進行管控,進而補短板、過險灘。在足球世界里,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因為在進攻的過程中對方自然要加強防守、減弱進攻,這也就消減了對自己的危害。事實證明,只有追求高線才能守住底線,才能處變不驚、應對從容,在各項具體工作中,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動權,有效規避風險挑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底線思維內含高線追求。堅持底線思維,并不是降低標準、被動應付,守住底線而無所作為;也不是被底線束縛住,做事優柔寡斷,喪失進取的動力和激情。守住底線不是目的,而是為了積極爭取最好的結果。
少數干部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為官不為,消極懈怠,敷衍工作,還狡辯說“這是堅持底線思維,守住不犯錯誤的底線”。這是對底線思維的最大誤解。
誠然,底線思維首先是一種紅線思維,但這決不能成為不想為、不敢為的托詞。底線思維是一種戰略和系統思維,要求人們清醒認識形勢,觀照全局;底線思維是一種風險和問題思維,要求人們預見風險挑戰,警鐘長鳴;底線思維是一種高線思維和積極思維,要求我們瞄準遠大目標,堅忍不拔、主動作為。所以,底線思維中的最壞準備不是最低標準,而是為了防止事情發展不可逆轉而設置的紅線、警戒線。總的來說,底線思維實質上就是一種高線追求,領導干部只有準確把握底線思維的實踐辯證法,才能把堅持底線思維與保持高線追求結合起來,心中有數,沉著應對,防微杜漸,取得最高、最大、最好的工作成效。
堅持底線思維,就要發揚敢于擔當的精神。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不犯錯誤、不捅婁子,進而信奉“寧可不做事,也不能惹事、出事”。毫無疑問,底線思維要求講紀律、守規矩,為人做事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但并非束縛人的手腳,讓人膽小怕事、不敢擔當,而是讓人保持定力,搞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不計較個人得失,勇于擔當奉獻。堅持底線思維,既要預估風險和危機,提高標準、有所作為,嚴防出現不可彌補的失誤;更要樹立責任擔當,敢于進取,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促進目標任務的實現。
堅持底線思維,不是遇到問題繞著走,而是強調做工作要有預案、對險情要有準備,進而遇事不慌、臨危不亂,積極主動工作,有效應對風險挑戰。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一方面要充分估計困難和阻力,設定調整陣痛與成長煩惱的可承受底線,繼而堅守底線,嚴防出現顛覆性的失誤;另一方面更要發揚“舍我其誰”“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充分挖掘潛力、激發動力、釋放活力,既有守又有為,既有思又有行,既有繼承又有創造,既接過接力棒,又跑出好成績,做到未雨綢繆防范風險,主動出擊化解風險,為發展贏得新的生機。
堅持底線思維,就要發揚積極進取的精神。底線思維要求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不盲目冒進、投機取巧,并不是要墨守成規、不思進取,也不是消極應付。底線思維明確了可接受的最壞情況,是為了防患于未然、求得最好的結果。守底線,是為了補短板、過險灘、沖高線。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轉型升級挑戰,最考驗領導干部勇氣與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風險、會不會破解難題、敢不敢爭取最佳。實際上,底線光靠守是守不住的,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經濟新常態下,靠慣性思維、陳舊體制、過時辦法顯然是不行的,必須貫徹新理念、形成新體制、運用新辦法、發展新產業。也就是說,只有積極進取、改革創新,才能達到發展目標、守住增長底線。
堅持底線思維,就要有開放包容的胸襟。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只掃自家門前雪,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事實上,底線思維要求明確警戒線、臨界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但并非閉目塞聽、閉關自守,而是要準確判斷國內國際各種風險挑戰,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各種資源和條件,海納百川、開放包容,防范風險、借力使力,在參與競爭中增強競爭能力。就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來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大趨勢下,自我封閉起來顯然是行不通的,那樣只會釀成更大風險。
正確的做法是在開放中增強自身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對于一個地區的改革發展來講,道理也是如此。堅守底線思維,才能獲得高目標。把握發展大局,遵循歷史規律,掌握科學方法,創新工作手段,注重公平正義,著力防患未然,領導干部才能下好見微知著、防于未萌的先手棋,打好化險為夷、化危為機的主動戰,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推動各項事業更上一層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