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一眼太陽就打噴嚏,是鼻炎還是對陽光過敏?
鄒文婷 歐茜醫(yī)生
「鼻炎」,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從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到垂暮老人,幾乎都曾經(jīng)或正在受到不同程度「鼻炎」的困擾。
特別是新生兒以及嬰幼兒,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更不能指望他們自己描述病情,寶媽和隊友只能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判斷寶寶鼻子的問題,一旦出現(xiàn)什么風吹草動,比如睡覺吃奶鼻子「呼哧」、「呼哧」響,一天打好幾個噴嚏等等,一進空調(diào)房就打噴嚏,白天出門看到太陽就打噴嚏,鼻孔里的肉肉大小不對稱,很自然就產(chǎn)生了疑惑:
「寶寶是鼻炎嗎?」
「寶寶這么小就有鼻炎了?」
「鼻炎是不是不能根治?」
……
說實在,很多情況都是家長們「大驚小怪」了,因為打噴嚏、流鼻涕(或鼻涕倒流)、鼻塞、鼻癢等這些癥狀,并不代表就一定是鼻炎,人在正常情況下還存在著「鼻反射」和「鼻周期」這兩種自我調(diào)節(jié)機制,它們有時也會引起上面那些癥狀。
希望通過本篇章,能夠最大程度的給予家長們最「接地氣」的指導,帶大家認識鼻子的一些正常反應。

那是正常的鼻反射
鼻子在人體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接受刺激的部位,也是做出反應的部位。鼻粘膜也遠不止是「鼻腔的黏膜」,當鼻腔受到刺激時,鼻粘膜會有反應,身體其他部位受到刺激時,鼻粘膜也會有反應。比如在遇到過敏原的時候,和皮膚感到溫度低的時候,我們都會打噴嚏。
反之,在鼻腔受到刺激的時候,身體的其它部位也會做出反應,比如說被碰撞了,淚腺會因此受到調(diào)控進行淚液分泌。
這些反應都是「鼻反射」。不說不知道,這些「鼻反射」與我們呼吸的潮氣量、呼吸頻率、甚至眨眼的頻率都有關系。
正常的「鼻反射」也會引起鼻塞、噴嚏。正常的反射很容易理解,就比如有人要打你,你會閃躲,這就是一個正常的反射。正常鼻反射是人體自帶的功能,不需要特別擔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正常的鼻反射:
姿勢反射
由于重力作用,人在仰臥位時(相對于坐位或者站立位時),鼻部充血增加;側臥位時,較低一側鼻腔充血增加,充血增加意味著鼻腔黏膜腫脹,鼻腔黏膜橫截面積減少,氣流受限,引起鼻塞癥狀。所以我們?nèi)绻杏X只是躺下來那會兒有輕微的鼻塞,沒有其他伴隨癥狀,是不需要太在意的。
冷和熱溫度反射
指人突然暴露于極熱或者極冷環(huán)境時出現(xiàn)鼻塞和打噴嚏。
有研究者做過相關的實驗,將受試者的一側上肢泡在 15℃ 的冷水中,能檢測到受試者對側鼻腔氣流受阻程度增加。明確的調(diào)節(jié)機制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研究者認為,皮膚上有溫度的感受器,當這些感受器接收到了溫度突然改變的信號,這些信號通過神經(jīng)反射,反饋到鼻腔黏膜的效應器上,引起黏膜腫脹導致鼻塞,同時組胺釋放激活受體導致打噴嚏。
所以有些人一進有空調(diào)的環(huán)境就開始噴嚏,但適應了溫度之后就沒事了。
當然,如果待在空調(diào)房里面都一直噴嚏不停,那么,有兩個可能,第一,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第二,房間實在是太冷了。
可見光和紅外光反射
是指人突然暴露于亮光時出現(xiàn)打噴嚏。
有人做了這么個試驗,臨床診斷排除了鼻炎的受試者從黑暗的環(huán)境中突然給予光刺激,會引起鼻腔黏膜的充血增加,有部分人還會出現(xiàn)打噴嚏的情況。具體的調(diào)節(jié)機制目前也還是暫不明確,但研究者也提出了類似上述「溫度反射」的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機制,當皮膚上的「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通過神經(jīng)反射,引起鼻腔黏膜的效應器做出響應的表現(xiàn)。
所以有些人一出門看著太陽就會打噴嚏,但他其實并不是對陽光過敏。

那是正常的鼻周期
鼻周期是指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內(nèi)的血管交替收縮與擴張,導致兩側下鼻甲黏膜厚度(下鼻甲大小)和鼻腔阻力呈相應的交替改變。
鼻周期目前的產(chǎn)生機制和生理意義尚不明確,有研究者通過觀察得出以下結論或推論,鼻周期的生理意義在于:
調(diào)節(jié)血漿中抗體的釋放或者增加黏膜表面纖毛清除分泌物的速度,幫助清除鼻腔黏膜表面的病原體;
鼻周期與睡眠周期有關,促進翻身,緩解疲勞。正常的鼻周期會使鼻孔交替充血,感覺敏銳的人可能會覺得有時候左邊鼻塞、有時候右邊鼻塞,周期性改變。
家長如果看到寶寶左右兩側的下鼻甲大小不對稱,時而左邊大,時而右邊大,但孩子沒有持續(xù)鼻塞的表現(xiàn),那就不需要過分擔心了。
所以,大家在認識了這些正常的「鼻反射」、「鼻周期」以及相關癥狀之后,再遇到「鼻塞」、「噴嚏」的問題,心中就有底,不至于見了蚊子就拔劍,看到草繩就喊蛇了。
參考文獻:
1.The effect of the steroid sex hormones on the nasal airway during the normal menstrual cycle. Philpott CM, El-Alami M, Murty GE, 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ci. 2004;29(2):138.
2. Nasonasal reflexes, the nasal cycle, and sneeze. Baraniuk JN, Kim D,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07;7(2):105.
3. Nasonasal reflexes, the nasal cycle, and sneeze. Baraniuk JN, Kim D,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07;7(2):105.
4.Nasal reflexes: inplications for exercise, breathing, and sex. JN Baraniuk, SJ merck. Current Allergy & Asthma Reports, 2008,8(2):147-153
本文作者:鄒文婷 耳鼻喉科醫(yī)生
免責聲明:
本文數(shù)據(jù)更新于 2020 年 5 月 29 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y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y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yī)學問題請及時咨詢醫(y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