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為中醫藥發展注入新活力:推進國際化,醫聯體下沉家門口
《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后,會對上海中醫藥發展注入怎樣的活力?
近日,上海市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包括優化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獨特作用、發展中醫藥產業、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和創新、推動中醫藥開放發展和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七個方面二十五條意見。
上述意見將如何具體實施?會對上海中醫藥發展帶來哪些變化?又會給居民看病帶來哪些影響?
5月29日下午,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召開“貫徹落實《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新聞通氣會”。會議上,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張懷瓊,中科院院士陳凱先,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胡鴻毅,上海市名中醫、石氏傷科傳人詹紅生,一一解答上述疑問。
讓老百姓在社區享受優質中醫資源
在《實施意見》中,優化中醫藥服務體系最先被提及,而中醫醫聯體建設也被列入上海中醫醫療資源布局優化,猶如一記重拳推出,中醫醫聯體如何構建?將會對居民看病帶來什么影響?
張懷瓊指出,“上海中醫醫聯體”構架為“4+X”的模式,“4”即為全市東、南、西、北四大區域中醫醫聯體,由四家市級中醫醫療機構牽頭,構建覆蓋全區域、全機構,點面結合、全?;パa的四大區域中醫醫聯體;“X”即為系列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專病聯盟,目前由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牽頭的29項??茖2÷撁苏诮ㄔO中。
“‘上海中醫醫聯體’建設核心任務就是強化三、二、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聯動,做實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尤其是在社區帶出一支隊伍、打造一批特色品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中醫服務。”張懷瓊說。
目前,上海市中醫藥在社區健康服務中已實現全覆蓋,全市2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立中醫科室或中醫綜合服務區?!敖陙恚虾R苍诜e極發展社區中醫??茖2¢T診,淞南脫發專病、北蔡‘顧氏喉科’、外灘‘楚氏傷科’等均已成為滬上特色診療品牌?!睆垜循傉f。
張懷瓊透露,上海下一步將重點在中醫藥融入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好中醫藥特色優勢等方面下功夫。
如針對常見病、慢性病的防治和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上,進一步推廣中醫藥技術方法,同時在社區推廣一批中醫適宜技術,培養一批社區“小名中醫”,在兒童、婦女保健和亞健康人群中應用中醫藥,推進中醫藥與養生養老融合發展。
重視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
如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也是《實施意見》中著力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詹紅生指出,上海在全國首創以“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為基礎的中醫藥學術思想傳承模式,通過名老中醫傳幫帶,培養了一批能夠始終堅持中醫辨證思想、專業素質較高的中青年中醫專家和臨床學科接班人,這種傳承模式是中醫藥延續和發展的關鍵。
胡鴻毅則表示,上海中醫藥大學將攜手綜合性大學探索醫學人才培養新模式,如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組建聯合教學團隊,將中醫藥引入科技文化各個領域。同時,構建以能力為本的課程體系,深入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形成校企聯合運行機制,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中醫藥養生健康文化進校園,在青少年中種下中醫藥智慧的種子。
胡鴻毅認為,當下培養中西醫融合人才尤為必要。
“目前,我們通過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并適當增加比重,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同時我們將建立分層次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培養不同層級的中西醫結合人才?!彼瑫r指出,要積極探索建立中西醫融合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全科醫師本身不應分為西醫和中醫,應該在掌握西醫、預防保健等知識的基礎上,再加上中醫的養生保健、適宜技術和中醫各種診療技能,為百姓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如何推進中醫藥國際化?
陳凱先指出,“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秘書處(ISO/TC249)已落戶上海多年,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承擔秘書處具體工作;由上海專家為主制訂的傳統醫學章節被正式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11版(ICD11)首次納入,同時,上海還承擔5個國家海外中醫藥中心建設任務,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他認為,隨著現代的醫學目的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變到以“健康促進”為中心,中醫藥的科學價值和獨特的醫療保健作用逐漸被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目前,上海將進一步支持中醫藥循證醫學和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建設,系統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臨床研究,通過循證可以篩選確定一批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適宜技術、中藥產品,為中醫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據?!?/p>
此外,陳凱先也表示,上海將繼續深化與世界衛生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的研究與制訂,推動建立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國際標準體系,不斷加大對現有海外中醫藥中心的支持力度,把海外中醫中心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和服務國家外交發展的名片。
陳凱先認為,上海在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背景下,需要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力度,加大臨床資源對中藥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創新中藥和先進中醫醫療器械研究開發投入,鼓勵基于醫療機構制劑的中藥新藥申報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