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時風物里蘊藉的事物,山居歲月的點滴時光

山居有四樂:朝行慧苑,夜下靈峰,僧廬聽雨,云端喝茶。 2014-3-2 21:54
序 氣味清和兼骨鯁
黎戈
很多年前,在微博上認識了草木君。那是2010年前后,微博剛剛興起的時候。沒有那么多大V,也沒有那么多商業運營號 。 當時的微博,還是一個安安靜靜、同類型和自然群落式、大家在小圈子里分享私人風景的平臺。就在那個原生態的微博,我見到了草木君。
只要把幾個印象一疊加,就能形成一個清新出塵的小女子形象:在武夷山種茶、月落時騎車去小溪下游看星星、睡臥石頭上看月亮、采茶花回來伴茶與風月對飲、喝家里釀的紅米酒,閑時去找道士閑聊,下山回家時對方以簫聲相送、在集市上買山里長的野果子,回家一邊吃一邊查《本草綱目》……風聲、嵐氣,撲面而來。
前些年,在去南方的綠皮車上,二十多個小時的車程 ,有一些時段,應該是穿行在閩地山區,曲曲折折、山清水秀,九水十八澗,這種山景在望的時刻,我總是拋書掀被,從臥鋪上爬起來,望著窗外,望了又望。而草木君,自小便生活在這山水間。她吃住在山里,山里豐富的物產養大了她。有些食材超出我們城市人的想象,比如“木槿煮湯、金櫻子花煎餅、映山紅、赤楠、地稔、鼠曲草、八月裂,酸棗兒、仙草蜜、苦楮糕、松木柴里剖開的天牛幼蟲……”,至于木芙蓉煮豆腐湯,更是常吃的。
她對少年時代的記憶,就是每天在茶場撿拾茶梗(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這是分配給她的工作),茶香彌漫在她的記憶中。于是,她的性格里,早早便有了茶的底色,淡且慢,潤澤喉嚨,讓在生命逆旅中穿梭的旅人,安頓了身心。所以,當她放棄了大學生涯和大城市的生活,回到深山,內心卻是回歸的安樂和適意。她開了制茶工作室,又辦起民宿,步步開拓,穩扎穩打,看似詩意的生活,其實有理性和堅實的操作為骨架——她賣的是巖茶,一種生長在巖石間,味覺層次感很多,“有金石之氣”的茶葉,“氣味清和兼骨鯁”,這正像是對草木君的描述。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2012-11-18 21:15
她愛拍照,拍些瓜藤、干柴、貓狗,拍“枯枝待雪”的庵中白梅,拍野生野長的草木,自由自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也隨手寫些慵懶心事,這些,是她心中的美,被觸發了,忍不住想留影或成文。也并不為了示人,像她自己說的,她是內向不愛說話的,卻愛自己對自己說話。有一首歌,也是類似的歌詞,是我喜歡的一個作家寫的詞,那首歌里有寂寞,卻是熱烈之人的余燼般寂寞,讓人心生疼惜。而草木君的寂寞,是失眠時有貓可抱、有泉可聽、自得其樂、天心圓滿的。我們在旁邊看的,不覺得有去“慰寂寥”需要。她有細密的心思,說給自己聽。她看見落花殘蕊,她感發葉葉隨風自從容,她存照天地之間的美,她記錄瑣碎 的小心思,這一切,只是因為她喜歡,她是一個自足自轉的體系。我看她文章的時候,覺得 只要看到心里去就好了,并不需要硬擠進去。也希望每一位看書的讀者,都安靜地閱讀,讓這些不染塵的文字,像雨水落入山林,慢慢滲入你的心田,開出心花來。

“琴不在人,聽不在音。你說怎么彈的,我忘了。”2018-12-28 21:30
二〇一〇年
傍晚的家有了烏云的顏色,風來小小的院子里,數完了天上的歸鴉,孩子們的眼睛遂寂寞了。晚飯時妻的瑣碎的話——幾年前的舊事已如煙了,而在青菜湯的淡味里,我覺出了一些生之凄涼。路易士
2010-5-24 17:59
吃面的時候,康師傅和老干媽相遇了。
2010-8-29 15:41
她用雙手分開黑發,一枝野桃花斜插著默默無語。
2010-8-24 22:49
夜客訪禪登巒峰,山間只一片霧朦朧。水月鏡花,意念浮動。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君莫要逐云追夢,拾得落紅,葉葉來去都從容,君何須尋覓僧蹤。一切自在,晚安。
2010-8-2 23:11
活得匆忙,急于感受。
2010-9-15 23:02
一場熱烈的旁白之后是曲終人散的深秋,我往山里慢慢行去,細雨紛飛,風兒輕搖,落葉孤獨起舞。滿地的落紅殘蕊,零落成泥碾作塵。這是一個蕭瑟的季節,為死亡的擱下句點 , 為新生的埋下伏筆。到永福寺祈福,寺廟莊嚴和安寧的氣息籠罩我,掃去心室一切塵埃。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2010-10-24 13:52
和老媽小酌二鍋頭,坐等她紅霞飛上臉時滔滔不絕話當年。
2010-11-21 17:58
昨晚一陣新雨,今天上山,茶花落了一地。

工作室終于裝修好了,書桌的位置,暫且買盡青山當畫屏吧。2015-4-4 19:47
2010-11-22 18:51
正在讀《倚天》,讀到蝶谷醫仙胡青牛不甘寂寥和張無忌探討醫理這段,想起今天和老媽說到海波叔。當年我們一家和他住在同一座山里,方圓幾里只我們兩戶人。老媽開玩笑地說:我們一家不在的時候你沒人說話,養只狗好了。海波叔果然帶只狗回山,終日和狗作伴。他這一生苦得很,但也自由得很。
2010-11-22 23:09
“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句可以恰當地形容海波叔。我們問及他為何不養些雞鴨牛羊在身畔,他道妨礙自由。每當有人來質疑我對人生的選擇和我所謂的堅持自我時,我會想起海波叔那風中搖搖欲墜的茅廬和那口因缺乏油水滿是鐵銹的大鍋。他一生最愛的是自由、煙和酒。
2010-11-22 23:57
出門,面對家里做客的三四個五六七八歲的小孩,我瀟灑地推出我的自行車,他們怔怔地送我到門口,我甩一甩頭發,滿臉堆笑地對他們說:孩子們,等你們像姐姐這樣大的時候,也可以騎自行車一個人出去玩兒了。我看到他們眼底流淌出的貪婪的欲望。
2010-11-26 20:55
二〇一一年
剛坐公交過西湖,正當落日殘血雷峰夕照,悔恨不算準時間賞西湖暮色,但轉念就釋然了。人生哪能精準十分,不錯個一星半點的怎叫人生。古有云:曲有誤,周郎顧。姑娘不彈錯怎引俊雅周瑜頻回顧。再如中國戲名,《花田錯》、《風箏誤》,要是那女媧補天不多出一塊石頭哪能牽出一部愛怨嗔癡的《紅樓夢》?錯點好呀。
2011-1-10 17:25
夜涼如水, 夜色常以月光為代表,如水般傾瀉的月光流進窗臺,樹影斑駁。半夜,小黃貓常蹲在窗臺上,我也會醒來站在窗邊,一人一貓,看外面黑黢黢的山,全身都被月光浸了個通透?,F住的地方星星稀少,我常騎車到河的下游去,在橋上仰望一整個璀璨的星盆,枕著旁邊的武夷山,頃刻,我便擁有了所有美好。
2011-1-12 01:24
總算在俺的中學筆記中找到一句自己比較喜歡的話了:秋心合一便是愁。
2011-1-25 21:40
為什么現在趕集都沒有看到人家來賣貓貓?每次出門看見貓都想拐回家。昨晚夢了一晚上貓。
2011-1-26 12:01
把單放機在右枕上,來來去去都是《再回首》,卻還是聽得淚眼蒙眬,哭出聲來。晚安,明天或可把魔障消除。
2011-1-26 22:25
人生苦短,無妨蹉跎。賢惠如我,深夜織脖。
2011-1-26 23:02
夜再深,雨再下,也擋不住我那一顆遠離周公的失眠心呀。
2011-1-27 01:26
燭影深,曉星沉,亂世出佳人??赡懵犨^失眠成就帝王么?就是我呀,刷屏帝。哼。
2011-1-27 01:39
輕聲唱來悄悄和,起床嘍,莫待那時光流水去,且讓俺去當這蓬蒿人。
2011-1-27 06:52
各位要我給佛祖帶的愿望我一一許了,兩歲的白云寶寶帶著我拜佛,我們都很虔誠。上次見她是2010年7月,再見已經長大不少啦。在寺廟待久了的孩子充滿了靈氣,眼神清澈。
2011-1-27 14:11
我再一次站在白云寺極樂國的懸崖上了,可能真的已經修煉到家 ,完全沒有心驚肉跳的感覺。
2011-1-27 14:31
已數不清第幾次到白云寺,如同不記得吹過多少次大王峰旁棧道的風。朋友說我是因記憶力不好才把每次進山當成一件新鮮事,但實際上不能記住的必然是沒有闖入我心的。像今天這樣大霧籠山的天氣估計要一直持續下去,對一個無事的人,這真是一種福利。九曲溪的水已經提前進入春天了,碧綠通透如玉石。好夢,我睡了。
2011-1-27 20:47
晚間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我所遇見的一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014-10-2 19:05
2011-1-28 20:54
下午騎車去街上逛了一圈,部分店已經關門,這個沒有年味的地方。前段時間,門口的燈籠被風吹走,今天搬來高梯重新掛了上去,也算是比較有年味的事吧,雖然夜晚走出去,寒風吹得一條街恍如《聊齋》。除了攀懸崖,換燈泡,炒小菜,站木樁,我的字典里又增添了一道,掛燈籠。
2011-1-29 19:06
今晚浮云散去,一顆又一顆小星星相繼探出了頭,戴著眼鏡騎車到蘭湯橋看星,周圍的環境突然清晰規則起來,煙花全失,朦朧不再。以前以為是全世界,現在自卑到一粒沙,不過我喜歡坐井觀天??恐鴺蜓鐾浅?,回憶被時光撫摸。腳下溪水流淌,真想跳下去做你們永遠的孩子。晚安。
2011-1-29 21:19
年味在我心中尚存的表現:過完除夕,我就只記得農歷不記得新歷。
2011-1-29 23:21
我側躺著,貼近地面,通過固體傳聲清晰地聽見樓下有野貓出沒,我是理科生。
2011-1-30 04:21
一張大床一個人睡,也能忘情地把自己睡到地上去。不用修煉即已達天為被地為床的境界,這就是天賦。
2011-1-30 06:10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p>
什么樣的梅花也經不住起這一探二探三探,終于忍不住耐不住得先開一朵以謝探花情。2016-12-30 17:09
2011-2-9 22:00
剛切柚子,褪掉皮只剩和雞蛋一般大小的果身,欲宣泄下不滿,但想了一會,兀自笑了,大冷天的,柚子穿厚點也沒有錯。
2011-2-10 16:51
記:開了十余年的理發店,幼時初見,老板娘紅唇卷發游走在一群洗頭小生間。今見,她絮絮叨叨一身贅肉,荒涼的擺設,水龍頭上的鐵銹冒著舊黃的水泡。靠著椅背,在一面粉漆剝落的墻前,閉眼想出一句:繁華大抵是一面刷了新漆的墻,墻漆褪去,裸露出方磚,用指甲一揩,不過是一點灰屑,風一吹就沒了。
2011-2-12 22:44
“那種吃苦也像享樂的歲月,便叫青春。”
2011-2-13 20:10
對元宵節最深的一次是在鄉下,孩提時代。傍晚就跟著舞龍的隊伍,拽著爺爺用竹篾編織的大燈籠,微紅的火光在里邊撲朔。舞龍從此村到彼村,熱鬧非凡,孩童的心也跟著雀躍。到了尾聲,隊伍踩過黑暗中的田埂,遠方村莊燈火閃爍,在空曠的地方一把火燒了整只龍,映天的火光打在臉上,年就算過去了。
2011-2-18 10:03
白酒比啤酒好喝,抿一小口, 唇齒留香,喝小半杯,就可半醉。半醉的人做什么皆行云流水。

茶已焙了十余小時,只為一個標準,清澈。2015-6-17 21:10
2011-2-19 08:41
我小時多病,基本吃中藥。一次脖子里邊長了東西,我媽牽著我回村子, 走過小巷踩著青石板叩開一扇木門 , 門吱呀地打開,一個小院子, 錯落曬著一盤盤中草藥,木架子上攀著 青藤。一位華發白須的老者戴著老花鏡給我看病。后來我不記得我的病怎么了,只記得老中醫被手捻得順白的胡須,有仙人的味道。
2011-2-24 22:42
水果店的獼猴桃漲到三塊五一只,我認識它的時候,不叫獼猴桃,叫毛冬瓜,野生,體積偏小。秋天,從山里走過,每棵樹都留心觀察著,這種藤類野果極有可能攀著大樹好乘涼哩。有幸發現就找根長竹去敲打,輕輕地咬一口落下的毛冬瓜,綠色的汁液溢滿唇齒,忍不住往外跑的果香從我滿足的嘆息中發散出去,嘖嘖。
2011-2-27 21:28
說到樹,想起一老中醫。小學時頑劣爬樹摘板栗失足把手摔脫臼。媽領我到隔壁縣城一深長弄堂里的人家,記不清醫生的樣子,他把我領到無光暗房,而他跑到二樓喀嚓拍了片,然后在天井旁長凳上信誓旦旦地說不拍片也能接好手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伴隨著破天慘叫啪嗒一聲移動了錯位骨頭。然后我包著草藥回家了。
2011-2-27 22:06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2012-2-1 18:03
空山一個人
武夷山慧苑寺里有對楹聯一直印象深刻,每次進山徘徊其下, 總是會呆呆地站一會兒,“ 持 身如泰山凝然不動則愆尤甚少; 應事若落花流水幽然而逝則趣味常多” 。 在山里的那么 多年, 一出生就在了, 也常偶得這樣“落花流水、 幽然而逝”的妙境 ,閑散而能忘機多 緣于空山里的那些清音了,疏朗的、空靈的,直抵人心 。
某日晨,獨自山行慧苑坑,一路都沒有遇到人,聞溪聲鳥鳴,山林悄靜。過流香澗,水石相薄,粼粼鑿鑿,跳珠濺玉,仿佛聽取一首歡樂的歌,為之爽朗。微雨時在這里取泉烹茶,想起古人用“山雨初晴溪尚霧,澗底流香花滿樹”這樣的詩句,不遠轉角處有幾樹白梅會在二月前傍水而發。
到慧苑寺躲雨,有兩位老者對弈,三位茶工和我一樣,避雨閑聊,門柱上仍是舊時詩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站在高處的走廊上看霧,看山水之間,聽雨,聽語,聽棋子落下之聲,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白云庵是一所尼姑庵,是我最常去的山野小寺,庵中唯一一位出家師太,八十有余,面容慈藹;一位做飯阿嬤常伴左右,一些長居或短居山林的來往村民幫助農事。白云庵的后山有一菜園,菜園邊上一片竹林幽篁,遠眺可觀溪流九曲群山綿延,近處卻是山徑通幽青青翠竹,這是我上山愛流連的地方。寺廟里暮鼓晨鐘,回廊外蟬鳴如織。

此刻,閑飲東山。陶淵明大概如此,安得促席,說彼平生?2015-9-17 14:35
我聽過最動人心的卻是偶然于某個夏日午后閑步竹林邊,菜園子里樵伯的斫柴之音。聲聲落于空山之中,令人倏然忘機。相傳晉代有個叫王質的樵夫,在山上砍柴,見童子數人弈棋而歌,于是于一旁觀看,棋局未終,手中的斧柄已經爛朽?;氐洁l里,無復當時人,才知觀棋一盤,一百年已過去?,F在卻有一個叫草木君的小茶童因為樂聞樵夫斫柴之音而常常癡立山中,不知斯世何世,但覺心忽瑩然開朗如滿月,肌骨清涼。
在谷雨后的某日,訪天心永樂禪寺問茶,一路映山紅摧枯拉朽地開著,茶農們依舊忙著采摘茶青,山崖間有白鷴在悠然踱步。溪聲、鳥鳴、茶香,山野的清歡伴我。在路上時心里嘀咕:從前只是遠遠地與天心禪寺的主持澤道法師見過一面,未曾聽其講佛論禪,不知此次夜訪是否有緣一會。
機緣便是如此巧妙,抵達天心禪寺時已是遲暮,只見院子里澤道法師一襲僧衣,翩翩而立,仿佛是約好的一般。他問我是否趕上了齋飯,面容和善。院子里坐著很多人納涼,我悄無聲息地坐在茶工中間,大伙兒要求法師講課,法師應允了,人們安靜地聽,無一人言語,蛙聲蟬鳴令寺院的靜氣愈加濃重。講課間,寺里的晚鐘響了,聲音很大,在山野中回蕩,澤道法師依舊吐字如珠,渾圓清晰,聲聲入耳。夜色暗沉下來,山路不好走,我向法師告別出山,然而此番情景卻真真切切地存在了心間。
禪宗里有三境,第一境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第二境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境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三境皆離不開一個“空”字。無論是雨聲溪聲、落棋之聲、水石相薄之聲,亦或樵伯斫柴之音,還是晨鐘暮鼓、蟬鳴如織,都在空山里。置身山林,偶然的一聲清音妙得,便覺世我兩忘,空的不是山,是心。

《不知春》,草木君 著,東方出版社2020年5月版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本書眾籌鏈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