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執行法官通知受害人領被騙款項被當成詐騙犯,警方來電詢問
承辦詐騙案執行款發放的執行法官,聯系多名被害人后,不僅執行款沒有發放出去,反而接連被罵“騙子”,還遭警方來電“調查”,甚至該法官的工作微信號也因被害人舉報而遭封號。
這個離奇的經歷發生浙江寧波海曙區法院執行法官楊晨炯身上。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5月27日從海曙法院獲悉,該院審理的“浙江農磐科技有限公司”涉眾詐騙案中,楊晨炯負責向分散在全國各地的253名被害人發放460余萬元執行款。這本是大好事,但進展出乎意料地慢,歷時兩個多月,仍有128名受害人未聯系上,剩214萬余元未發放。
這起涉眾詐騙案集中發案時間在2016年和2017年,當時幾名主犯以浙江農磐科技有限公司名義招聘了大量業務員,實施詐騙。他們對買賣雙方實施兩頭騙:對購買農產品的企業稱需要先支付一部分預付款;對賣農產品的企業稱,要進入他們的采購名錄,要先交一筆保證金。
單筆詐騙金額都不大,從一兩千到一兩萬元,金額最高的一筆是6萬元,受害人共有266人,涉案金額共計460多萬元,人均被詐騙1萬多元。
2018年,警方偵結后移送起訴,2019年法院審結該案。楊晨炯承辦該案后,執行到全部退賠款460余萬元,同時也拿到一份200多人的受害人名錄。
從今年3月底開始,他著手聯系被害人,準備分配執行款??紤]疫情期間不方便讓幾百名受害人來寧波,他逐一通過電話通知。
然而,他的第一通電話就遭遇“坎坷”。不僅不被受害人信任,受害人還認為他是后續的連環詐騙犯。連著幾天,楊晨炯在電話里被受害人罵得灰頭土臉,甚至還被教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楊晨炯無奈之下啟用個人工作微信號,同時通過12368(司法服務熱線)系統短信通知當事人加微信確認個人賬戶。
誰知啟用才一天,工作微信號竟遭舉報被封號。經申訴等程序解封微信賬號后,楊晨炯繼續用該微信號登記受害人賬戶信息。令他無奈的是,4月3日,該微信號因被舉報多次再遭封號,且是永久封號。
此時,他已告訴部分受害人通過微信遞交賬戶信息,如果微信賬號無法解封,將誤事。幸虧,通過海曙法院發函溝通,4月8日,微信賬號再次解封。
據法院事后了解,楊晨炯聯系受害人后,對方以為遭遇再次詐騙,遂自行組成的微信群互相發布警示,稱近期有人打著寧波海曙法院法官的旗號,以執行到錢為由向大家要個人賬戶實施詐騙。在群友的“積極舉報”下,楊晨炯的工作微信號兩次被封。
微信號兩次被封還不是最離譜的。4月2日,楊晨炯還接到了幾個外地公安部門來電,對方稱,他們接到多人報警,稱一“詐騙犯”以海曙法院名義向他們發送短信,要求他們加微信確認賬戶信息,因此特來核實。楊法官只能一遍遍地解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楊晨炯說,他明白不能怪受害人過度的防備心理,只是這樣一來,執行款項發放受到了影響。
后來,海曙法院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資金清退公告,楊晨炯同時又聯系了幾名受害人,表明身份并邀請親自到法院驗證,再請他們在受害人群里做必要的解釋。
經持續的解釋努力,4月30日,海曙法院成功向125名已確認賬戶信息的受害人發放第一批執行款,共計2795340元。
不過仍有128名受害人未能聯系確認,其中不乏認準楊晨炯是騙子、堅決不配合的;有的則電話打不通。無奈之下,他只好把受害人名單通過公安部門轉交給外地受害人報案的派出所,由對方幫忙聯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