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防止致命的“頂樓停水”,兩招幫你自測腔隙性腦梗死
原創(chuàng) 祝博士 鳳凰養(yǎng)身研究所


如果水壓足夠,水管也足夠順暢,那么頂樓住戶的用水一定會充足,而一旦水壓或水管任意一方出現(xiàn)問題,那么最先受到影響的便是頂樓。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供水系統(tǒng)沒有得到妥善修復,缺水、停水將會慢慢地向樓下逐層遞“進”,直至整棟樓都停水。
其實,精密的人體就宛如一棟工程復雜的高樓,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器官——大腦,恰好就處在頂樓位置,一旦這個器官“停水”,整個人體都將岌岌可危。
01
人體的“頂樓停水”
——腔隙性腦梗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人體“頂樓停水”的癥狀,可能是福不是禍。因為它是致命腦卒中(腦中風)來臨前的信號,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得到有效救治,就可以遠離腦卒中。反之,如果我們不重視,大面積的腦梗死隨時有可能發(fā)生。
腔隙性腦梗死是老年人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占缺血性腦卒中的20%。
大多數(shù)患者是在白天發(fā)病,其中約1/5的患者在發(fā)病前就已經偶爾或頻繁出現(xiàn)頭痛、眩暈、黑矇等前驅癥狀。除此之外,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行走偏斜、部分肢體肌力減退、言語不清、皮膚感覺麻木等癥狀。
與常見的顱內重要的大動脈閉塞引起的腦梗死不同,腔隙性腦梗死的發(fā)生與大腦深部的一些小血管發(fā)生病變有關,其梗死血管的直徑通常只有2毫米左右。
但正因為堵塞的是細小血管,而非承載著重要功能的大血管,所以腔隙性腦梗死一般不會引起半身不遂等嚴重影響生活起居的后遺癥,于是,這也成為許多人不重視腔隙性腦梗死的原因。
02
致命腦梗死的預警信號
??:看起來不起眼的腔隙性腦梗死,如何成了大面積腦梗死的預警信號?
這還要從腔隙性腦梗死的病因說起。
#1高血壓
有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醫(yī)院高血壓病房的住院患者中,大約有1/3的患者合并有腔隙性腦梗死。

這是由于腦內細小的深部穿通動脈大都直接自較大的腦動脈呈直角分出,本身承受的壓力就較大,當血壓長期過高或波動較大時,這些小動脈管壁便會逐漸增厚,使血管腔逐漸縮小,血管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性,因而發(fā)生小血栓。
小血栓積少成多、越長越大,最終會使血管閉塞,形成微小梗死灶,即腔隙性腦梗死。
#2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腔隙性腦梗死的罪魁禍首之一。

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的腔隙性腦梗死,這種疾病雖然僅僅是大腦末端小血管發(fā)生梗死, 看似影響不大, 但它預示著人體內其他血管也極可能處于高凝狀態(tài)和管腔變窄的過程之中。此時,腦部的主干血管極有可能已經發(fā)生了嚴重狹窄,如果不重視、任其發(fā)展,一旦腦部主干血管完全閉塞, 就會出現(xiàn)致命后果。
專家總結,發(fā)生腔隙性腦梗死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高血壓、高齡等因素,造成小血管本身的老化和退化,供血不暢,從而可能在局部形成腔隙性腦梗死。
2?? 大血管有血栓或者斑塊,導致局部供血減少,從而先引起腔隙性腦梗死。
03
自測腔隙性腦梗死的風險
腔隙性腦梗死的高危人群:
1?? 超過65歲的人群。
2?? 高血壓人群。
3?? 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人群。
4?? 發(fā)生過房顫的人群。
對于以上四類高危人群而言,腔隙性腦梗的癥狀雖然不易察覺,但還是有跡可循,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測試,及早發(fā)現(xiàn)它。
測試一
兩手相對放在膝蓋上,注意五指并攏,閉眼,然后雙手緩慢抬起。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大拇指總是不由自主地上蹺,那么證明可能有發(fā)生腔隙性腦梗死的風險。

測試二:腦卒中風險分量表(ESRS)
這是國際上腦卒中領域的重要臨床研究成果,按照這張圖去進行評分,我們就能預測已經出現(xiàn)腔隙性腦梗死后,未來再次發(fā)生腦卒中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有房顫,這個表就不適用了。因為房顫是導致腦卒中的獨立高危因素。
04
及時檢測,對癥下藥
由于腔隙性腦梗死的癥狀容易被忽視,所以專家建議,當出現(xiàn)以下癥狀時,最好及時去醫(yī)院做一些相應的檢查,以便確診和治療。
這些癥狀包括: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肢體無力等,當癥狀加重時,一定要引起重視。
中老年人應定期體檢,通過超聲、血管造影(CTA)、磁共振(MRI)等血管影像檢查明確是否存在腔隙性腦梗死,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及時進行血液檢查也非常重要,注意關注包括血糖、血脂、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漿、凝血酶原時間、促凝血酶原激酶時間等與血栓形成相關的指標。另外,心臟方面的檢查也不能錯過。
做完這些檢查,能幫助我們厘清腔隙性腦梗死形成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以防發(fā)生更嚴重的缺血性腦卒中。
文章選載于2020年第3期《祝您健康·養(yǎng)生堂》
原標題: 警惕致命的“頂樓停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