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民營養周 | 慢性病人必修課——用雙手學習膳食攝入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首先,營養師想為大家做個小測試:
您知道如何計算熱卡嗎?
您知道每天吃哪些食物嗎?
您知道每種食物應該吃多少量嗎?
如果大家能回答出來2個以上的問題,就很棒了!如何簡便快速地掌握食物的攝入量亦是我們慢性病患者朋友們殷切關心的話題。今天營養師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計算方法:具體手掌表示方法。首先我們要計算每天熱卡攝入,就需要考慮到個人的身高、體重和活動量:
一、體重的評估
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若為170厘米的話,標準體重為170-105=65kg
體重范圍(kg)
正常體重范圍:標準體重±10%,即58.5-71.5kg
超重的范圍:>10%標準體重,即>71.5kg
消瘦的范圍:<10%標準體重,即<58.5kg
二、能量的計算
對于沒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我們一般根據體重范圍和活動量計算(見表1和表2),大多數慢性病市民以輕體力勞動為主。
每天所需熱卡攝入量=理想體重*熱卡系數(能量系數一般取中間值)
表1 活動量的分類


李阿姨,56歲,糖尿病半年,退休在家,身高163厘米,體重58kg。根據上述計算方法,我們可以得到:
理想體重為163-105=58kg,在正常范圍內
每天的熱卡為58kg×27kg/kcal= 1560kcal
計算好每天能量攝入后,接下來我們將通過食物手掌法,向大家介紹李阿姨每天每一類食物可以吃多少量。
三、什么是食物手掌法?
食物手掌法就是一種通過變換手掌的形狀快速評估蔬菜、水果、葷菜、主食等食物攝入量的一種方法,如用拳頭表示主食和水果、用一捧或一把表示蔬菜、用掌心或手指表示葷菜。下面就是李阿姨每天的食物攝入量:
谷類:1拳頭饅頭,3拳頭米飯
如果選擇吃面條,應與米飯和饅頭進行換算,一扎面條≈1拳頭米飯≈1拳頭饅頭,當血糖控制尚可的情況下,可以進食雜糧粥,但不宜熬制的太爛,溫度不宜過高。另外烹調米飯和饅頭時,適當加入雜糧,如黑米、燕麥仁、綠豆、紅豆,以及紅薯、紫薯等薯類,雜糧約占總量的1/3。

葷菜種類多樣,但是要盡量避免選擇肥肉攝入,另外1掌心葷菜≈六只蝦≈1個雞蛋大小的肉絲,每一類葷菜之間可以通過手掌換算。少吃或不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制品的攝入。

每天最好有1斤左右的蔬菜攝入,并且深色蔬菜要保證有一半以上。早餐最好選擇含有蔬菜的食物,如菜包、蔬菜卷餅等。當血糖平穩階段,在血糖相對較低的時間點進食水果,少量嘗試選擇低GI水果,不要榨汁,應用嘴巴咀嚼。

每個人的身高體重不同,所需要的能量也不相同。表3為大家提供了三種能量的選擇,當能量有所增加或減少時,我們可以適當增減主食的量。對于慢性腎病和需要減重的朋友來說,應在營養(醫)師評估后,再選擇相應的食物攝入量。
此外,在烹調過程中,盡量少選擇油炸、油煎和紅燒的烹調方式,多選擇清蒸、水煮和拌菜的方式。可根據個人喜好優先選用天然食材如蔥、姜、蒜、香菜、洋蔥、番茄、花椒、麻椒、桂皮等來增加食物的味道,以控制油鹽攝入量。
五、總結
最后,通過一首打油詩來總結一下每天大致的食物來源和攝入量:
一個雞蛋一杯奶,畜禽魚蝦可互換
二三掌心葷菜量,烹調方式宜健康
兩捧蔬菜一拳果,五彩繽紛是關鍵
主食攝入要足夠,四五拳頭要保證
油鹽注意要控量,天然食材增味道
千疑萬問無處尋,營養團隊來相見
表3 不同能量具體食物攝入量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專科分會
作者:牛 楊
審核:秦環龍 上海市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專科分會主任委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