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9年特別推薦《德藝雙馨藝術家》——柳林

柳林在海南采風
《名家簡介》
柳林,字清源,溪香閣主人。寫意蘋果創始人。生于河南省黃泛區,畢業于北京畫院研究生班,現定居北京,現為北京萬博畫院院長,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畫院郭石夫創作室畫家,文化部中國畫創作中心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協會員,中國武術家書畫協會副主席兼外聯部部長,北京皇苑藝術館副館長,北京湖社畫會會員,北京水墨畫院常務理事,中國策劃協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春華秋實》巨幅作品被天安門城樓管理處收藏并懸掛在天安門城樓

中國美協原黨委書記雷正民先生題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又 見 林 哥
文/ 朱夢云
上世紀80年代,柳林與我家是鄰居,長我9歲,一直稱呼林哥。那時,林哥就因擅畫葡萄在我們農場很有名氣。計劃經濟時代的農場,有著一眼望不到邊的萬畝果園,每逢金秋時節,紫紅的葡萄、紅艷艷的蘋果、咧嘴的石榴、橙紅的柿子繽紛亮相,累累的碩果下總能見到寫生的林哥。也因近水樓臺,我有幸多次見到他的作品。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那時林哥的作品題材多以田園風光為主,畫上的葡萄晶瑩剔透,青翠欲滴;蘋果色彩艷麗,芳香宜人;石榴籽滿汁多、晶瑩透亮;柿子果葉相映、嫵媚紅火。我是純粹的外行,但從林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有著詩人氣質的林哥把豐富的藝術語言融入了豐收的喜悅,融入了田園的情趣,融入了對生活的熱愛,散發著明媚的氣息。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不久,林哥去了北京發展。瑣碎的日子里,聽到的是林哥點滴的消息:開畫展了,去新疆采風了,書畫頻道做專訪了,工筆蘋果畫被國家美術館收藏了,作品掛上北京天安門城樓了……一切似乎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林哥開始在藝術的世界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年初,因為農場成立書畫家協會事宜,林哥受邀回家鄉擔任名譽主席,我又見到了闊別20多年的他。林哥變化不大,歲月并沒有在他身上雕琢下過多的痕跡,鄉音未改、鄉情依舊,一條紅色的圍巾搭配一件深色中式外套,更顯得溫厚儒雅。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林哥酒量不大,也不太善辭令,酒過三巡已然微醺。我驚詫于繁華都市的燈紅酒綠、犬馬聲色沒有在他身上打下很深的烙印,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所有這些在推杯換盞間逐一流露。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晚宴結束后,有朋友迫不及待的提議到書畫齋盡興一聊。推心置腹的交談中,林哥談到在農場時白天工作,晚上就在煤油燈下畫畫,禮拜天出去寫生,這些艱苦的環境和簡陋的創作條件磨礪了他的意志和心性。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除了熱愛藝術,他清心寡欲,很少應酬,也很少涉獵玩樂場所,至于紙醉燈迷的生活,更是與他毫不沾邊。他全身心投入的唯有繪畫,以及與繪畫有關的事情,包括外出寫生以及與畫界朋友同行的切磋與交流。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應朋友之邀,林哥趁著酒興揮毫潑墨,葡萄、芭蕉、紅梅,一幅幅畫作躍然紙上,寥寥數筆,勾勒的意境深遠,能聽到流水潺潺,能看到云卷云舒,能摘到晶瑩剔透的葡萄,能摸到引吭高歌的雄雞,其深厚功底可見一斑。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作品最是直接明了地表達作者情感和認知的,林哥把山水的壯美與花卉的妙趣,融合得象詩一樣含蓄、豐富,象歌一樣美妙、高亢,如同人生,同樣是豐滿、精致、五彩斑斕。
其實,很多人看的是作品,但我看到的是林哥的世界,那里沒有浮夸、沒有褒貶、沒有名利,有的只是個人澄澈清明的心境和清邁高遠的情懷,以及難能可貴的孤獨精神。

《柳林作品欣賞》

《柳林作品欣賞》
談笑間,林哥提及最多的還是家鄉的事、家鄉的人,一時讓我忘記了眼前這個人是國內聲名顯赫的當代知名畫師。
是啊,大師很遠,哥很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