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倒進臭水溝都會被罰款的下腳料,翻身之后你可能高攀不起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人們驚訝于國人在身材上的趕英超美,也少不了質疑的聲音,反復爭論后,評論也變成釣魚式的“就這種靠蛋白粉填出來的死肌肉,不夸張,只要我挨一拳他可能會破產?!?/p>

在蛋白粉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是乳清蛋白粉,籠統地說就是從牛奶中提取的一種營養制品,因為其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比例更符合人體所需,就成了大家最認可的一種補劑。
如果你曾經在電商平臺搜過這類乳清蛋白粉,就會發現這玩意賣得不便宜,單價要比優質的進口全脂奶粉都貴出幾倍。
按照常規的理解,蛋白粉是從牛奶中提取的,那賣得比牛奶貴也是理所應當的嘛,就像花生油的單價肯定要比花生貴。

或許這位發問的老哥腦中想的是商家鋪張浪費的資本主義丑惡嘴臉,但現實恰好相反,蛋白粉,更嚴謹地說是蛋白粉的原料乳清才是需要處理的下腳料,變廢為寶反而是發揚了不浪費的美德。
而且,在開發出生產蛋白粉等變廢為寶的路子之前,乳清還是一種處理起來挺棘手的廢棄物,搞不好還要額外花錢處理。
追根溯源,乳清到底是啥?乳清就是奶酪加工過程中剩下來的副產物。簡單來說,乳酪的生產需要經過添加微生物發酵和加入凝乳酶凝固兩個重要步驟,發酵奶酪產生獨特的風味物質,凝乳則讓奶酪凝結成塊,而剩下的液體就是乳清。

作為一名老乳糖不耐人,沒聽過乳清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喝奶這件事也就是近二三十年才逐漸普及,很多人的父輩連消費奶制品的習慣都沒有,更別說是奶酪了。
在奶酪品消費量巨大的歐洲,乳清算的上是一個老麻煩。在小規模生產的年代,處理這種奶酪下腳料的方法很簡單,往河里一倒就完事了。
但隨著工業化生產的出現,奶酪加工廠每天產生的乳清量極大,10斤鮮奶能產1斤左右的奶酪,剩下的基本全是乳清。一個年產萬噸奶酪的大型食品工廠,每天產生的乳清多達一兩百噸。

這么多的廢水不能直接排到下水道去嗎?還真不能,乳清雖然是下腳料,但其實它還殘留了大量的營養物質,生化需氧量很高。
所謂生化需氧量就是指水體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所需要的溶解氧量,這個數值越高也就意味著越難降解。
這里有一個真實案例,聽完大家就明白直接排放乳清的后果。2018年10月,新西蘭瓦哈羅阿小鎮居民向法院起訴Open Country Dairy工廠,原因是從一個月前開始這家牛奶工廠不斷散發出令人作嘔的爛奶酪酸臭味,當地居民形容那就像是屎渠爆了100米一樣。

經過調查,臭味的來源是工廠的乳清污水池。在一年前Open Country Dairy工廠獲得了擴大生產的許可,產量增加了但相應的污水處理能力沒有跟上,于是便偷偷將處理不完的乳清排放到河流里,因此產生了巨大的惡臭。
工廠受到了6項指控,最終被罰款22萬美元,并被執法部門勒令整改至符合符合法規要求的排放標準。
所以說乳清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量大無用還污染生態,偷偷排放被抓到罰款罰到褲穿窿,老老實實建污水處理系統成本又太高。
因此,大家都在找一種能處理大量乳清的好方法。有的廠子會把乳清賣給農場當動物飼料,或者加工成粉末低價出售,不過這些副產品沒啥利潤,甚至要為物流和設備付出額外的成本。

于是,商人就絞盡腦汁開發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最終還是回到了吃這個大主題上,既然給動物吃沒錢賺,那干嘛不能開發一種給人吃的食物呢?
乳清雖然是奶酪生產的下腳料,但是它仍然含有很多營養物質,除去所有水分之外,乳清總固形物含有70%以上的乳糖,13-15%的蛋白質,少量乳酸和脂肪,還有不少礦物質和維生素,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食用價值。
實際上在一些地方是有飲用乳清的習慣,著名飲料芬達二戰時期的創始配方中乳清就是主要成分,是物資緊張狀態下很有想象力(德語Fantasie,芬達Fanta名字的來源)的一款飲料。

蛋白粉補劑的出現才算是徹底讓乳清這種倒進下水道都要偷偷摸摸的下腳料來了一個大翻身。
乳清經過超濾、凝膠過濾或多磷酸鹽沉淀技術除去鹽分和乳糖,干燥后可以制成蛋白質含量90%以上的乳清蛋白粉,主要成分是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一些小分子蛋白和多肽。
乳清蛋白的確是一種比較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氨基酸種類豐富,比例也符合人體所需,因此一罐包裝花里胡哨的乳清蛋白粉也算是健身達人的必備。

蛋白粉營養豐富、食用方便,的確降低了健身的營養門檻,但是大家別忘了它的“下腳料”出身,它本應該是一種很經濟很實惠的副產品。
根據新京報的報道,某食品2018年下半年乳清蛋白粉的成本控制在2美元/磅(約30元/千克),經過調味和添加額外的輔料后,價格也就暴漲,一罐900克的乳清蛋白粉可以買到300元。
為了賣出高價,商家在宣傳上也是費盡苦心,他們往往會強調牛奶中乳清蛋白的含量僅有0.7%(是啊,所以它成了下腳料),我們的粉都是歐美或澳洲進口的(中國奶酪產量低,國產的還真不一定比進口的劃算)。
實際上你高價買來的乳清蛋白粉和食品工業里當作添加劑的乳清蛋白粉在營養上沒有本質的差別,主要是口味和口感有不同。和保健品行業類似,巨大的利潤主要被經銷商環節賺走了。

變廢為寶是件好事,乳清蛋白粉的出現對健身人士也是件好事,只是市場總是有些混亂,利用信息不對稱賺大錢的現象很普遍。
其實乳清從下腳料變成搶手貨的翻身傳奇在食品工業領域也不罕見,而且一定會越來越多。
還是蛋白粉補劑,除了乳清蛋白粉還有大豆蛋白粉,大豆蛋白粉的原料其實也是別的生產工藝中的副產物。大豆榨油后剩下的豆粕蛋白質含量很高,原來也是送去當動物飼料的,現在可以用來生產大豆蛋白粉。
榨油后的豆粕雖然脂肪含量降低了,但同時蛋白質含量也變高了,先進一點的工藝可以讓豆粕中的蛋白質盡可能不變性,所以大豆榨完油之后還能作為生產醬油的原料,屬于各取所需并非偷工減料,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里的醬油配料表里寫的是不是脫脂大豆(豆粕)。

如果大豆是用來做豆漿、豆奶這類植物蛋白飲料的話,副產物是豆渣,豆渣的蛋白質含量相對低一些,但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國外一些企業把豆渣加工成大豆面粉,在歐美無麩質飲食興起的背景下甚至打入了高端市場,也算是大翻身了。
類似的還有大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米糠,以前喂雞喂鴨,現在能提取米糠油(稻米油)、谷維素,而稻殼可以生產木糖醇、制備活性炭。

粉絲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因此會產生蛋白、纖維等等副產物,廠商往往把它們以比較低的價格賣出。近幾年人造肉市場大火,合成細胞肉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植物肉前景可期,原來做粉絲剩下的豌豆蛋白反而成了歐美人造肉廠商的搶手原料。
這家企業賣豌豆蛋白的利潤增長甚至超過了自家的拳頭產品粉絲,靠原本的下腳料霸占了人造肉原料市場,之后甚至還開始自主研發人造肉,推出了不少植物肉產品。
今年肯德基在中國推出“植培黃金雞塊”,原料就是豌豆蛋白
原來是用粉絲的副產物變廢為寶生產人造肉,現在市場風向一轉,都搞不清到底誰是誰的下腳料了。
還有超市里小得可愛的所謂“水果胡蘿卜”,其實是一種長條蘿卜切斷打磨出來的,剩下的碎渣可以用來生產果汁,或者進一步磨成粉末添加到面食里。

下腳料翻身也好,變廢為寶也罷,食品工業的這個趨勢可以說是喜大普奔的,往大了說減少了浪費保護了環境,往小了說消費者理應也能買到更實惠的產品。
不過現實情況是肯動腦的商家和企業賺到了錢,也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帶來了一個混亂的市場,尤其是那些原本因為量少而無人問津的下腳料,換個說法反而成為了稀有金貴的最好說辭。
如果按照這種的宣傳,豬頭肉絕對也是高端貨。

靚仔,50一斤賣你怎么樣!誒?別走啊……
總之,不管是當作下腳料還是當作主產物,食物不會因此變得更有營養,被包裝成高端產品之后,翻身的其實不是食物,而是商家。
王胭. 干酪副產物乳清的綜合利用[D].齊魯工業大學,2014.
趙紫微. 鮮奶酪制備及乳清綜合利用[D].寧波大學,2014.
翟麗麗. 乳清及乳清飲料的研究現狀及其展望[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4(15):63-64+68.
胡德亮,徐容,郭常高. 豆奶生產中下腳料的綜合利用現狀及趨勢[J]. 食品工業,2001(04):41-43.
解析投資:雙塔食品:從豌豆蛋白供應到走出人造肉研發. 解析投資, 2020-03-05 10:59.
張秀蘭. 健身、運動風潮興起 蛋白粉去年銷售9億元. 新京報, 2019-04-09 10:31:31.
POMP AND CIRCUMSTANCE FOR AN “OLD LADY”- GERMANPACKAGING MUSEUM HONOURS THE “FANTA CLASSIC” EDITION. Interpack.com.
Eli Hill. Charges against Open Country Dairy over 'objectionable odour'. Stuff, 14:37, Sep 26 2018.
Dairy firm cops hefty fine for smell that caused sickness. Radio New Zealand, 2:52 pm on 22 October 2019.
ADELE PETER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booming business of fighting food waste. Fast Company, 06-19-2019.
閱讀原文
原標題:《倒進臭水溝都會被罰款的下腳料,翻身之后你可能高攀不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