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文件再定調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適時放開天然氣銷售價格
高級別文件再定調,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朝著天然氣價格改革伊始提出的“最終實現天然氣價格完全市場化”目標繼續靠攏。
5月18日晚間,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穩步推進自然壟斷行業改革,其中,“推進油氣管網對市場主體公平開放,適時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健全競爭性油氣流通市場。”
“適時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這一表述上一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可追溯到2017年13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彼時的文件提出,“上游經營主體多元化和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接入實現后,適時放開氣源和銷售價格。”時隔三年,政策文件規格升級,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條件也更為成熟。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調研室主任羅佐縣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意見》應與不久前公布的新版《中央定價目錄》及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結合起來理解。“定價目錄表態、儲氣設施增加供應能力,為市場化定價助力,新出臺的《意見》中關于天然氣價格市場化定價的表述可以視為系統歸納總結和提升。環環相扣,一級一級遞進。”
羅佐縣分析稱,《意見》特別強調“適時”放開市場定價,是基于當前天然氣行業推進市場化短板太多的現實考慮,“改革需要一步一步推進,適度加快。所以有了適時的提法。”
天然氣全產業鏈包括上游氣源、中游儲運和下游分銷,銷售價格即下游終端銷售價。長期以來,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中的“計劃”與“市場”交織,尚未形成一個完整順暢的天然氣價格體系。在“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油氣改革背景下,2011年以來,中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近年來,我國先后放開了海上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液化天然氣的氣源價格及直供用戶用氣、儲氣設施購銷氣、交易平臺公開交易氣,價格均由市場形成,只有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和進口管道氣仍受到政府管制。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新版《中央定價目錄》進一步明確改革漸進路徑:2015年以后投產的進口管道天然氣,以及具備競爭條件省份天然氣的門站價格,由市場形成;其他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和2014年底前投產的進口管道天然氣門站價格,暫按現行價格機制管理,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適時放開由市場形成。
新版《中央定價目錄》最令業內關注的是,將舊版的定價項目之一由“天然氣”修改為“油氣管道運輸”,天然氣門站價格被移出目錄。作為市場化過渡機制而存在多年的門站價格,可以簡單理解為天然氣批發價格,是上游管道天然氣供應商與下游購買方 (包括省內天然氣管道經營企業、城鎮管道天然氣經營企業、直供用戶等)在天然氣所有權交接點的價格。以此為界,天然氣門站及以上價格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管理,門站價格以下銷售價格由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管理。
從逐漸淡化門站價到適時放開天然氣銷售價格,新版《中央定價目錄》可視為對全面放開天然氣價格的制度性準備,《意見》則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
“新版定價目錄將天然氣門站價移除后,業內曾就這是否意味著天然氣門站價就此放開展開討論。《意見》對此予以明確,有了定論。”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付少華對澎湃新聞表示,盡管上游氣源供應的市場化定價程度較高,但由于下游銷售環節一直未放開,導致上下游的價格傳導極不順暢,下游銷售價格很難與上游門站價同時間、同幅度進行調整,改革落地難度大。與以往的行業政策相比,權威性更高的《意見》同時提及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放開與中游管網公平開放,有利于掃除當前改革阻礙。
怎樣的時機和條件算是可以“適時放開氣源和銷售價格”?
羅佐縣認為,市場化定價的基本條件是有眾多的買方賣方,目前國內條件還不完全具備。未來路線是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意見》關于天然氣定價的說法也體現了這一精神。近期優先試點價格市場化的地區應該是浙江、江蘇、廣東、上海等氣源充分地區。
北京燃氣集團研究院副院長白俊此前曾撰文對定價目錄中的“具備競爭條件的用氣省份”作出分析:從各省天然氣市場來看,內陸省份天然氣供應主體相對單一,沿海省份天然氣供應除了管道天然氣,多數也有進口液化天然氣(LNG)供應,而隨著LNG進口主體逐漸多元化,沿海省份的天然氣供應競爭更容易形成。隨著相關改革的推進,預計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天津等地有望走在取消門站價格管制的前列。
另有天然氣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對澎湃新聞分析稱,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后,管輸和銷售分開,將助推目前價格“一段放開、一段管制”的天然氣產業鏈走向全面市場化定價。
“為什么《意見》要強調適時放開?主要是目前硬件設施還不完全具備,氣源還不夠豐富和供應靈活。接下來,國家管網、省網會進入快速發展期。新冠疫情爆發后國際氣價處于低位,也正是國內進口企業利用海外資源的好時機。“該人士認為,再下一步,《天然氣利用政策》將退出歷史舞臺,因地制宜,不再對天然氣的利用領域作過多限制。
除了直接與油氣改革相關的內容外,付少華認為,《意見》所提出的“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同樣值得關注。“與國際接軌,不光指商品標準和商品流通的接軌,也包括市場規則。”從大宗商品交易來說,很多的市場規則都只是針對國內市場,國內投資者,國際投資者參與很少,即使想參加,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游戲規則的差別就是障礙之一。注重規則性開放,提升開放能級、學習國際經驗,有助于倒逼破除市場制度障礙的限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