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術人物:劉俊京書法作品賞析

藝術簡歷
劉俊京,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養生書畫研究院院長,北京東城書法家協會主席。
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并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八屆國展、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中國書法家五百強展,第十五、十八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書法展、“冼夫人杯”書法展、“梁披云杯”等多次書法展中入展;并在中國書協舉辦的“杏花村汾酒杯”電視大賽獲銀獎,“三晉杯”公務員書法大賽獲銅獎,“復圣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電杯”大賽中獲優秀獎.同時在北京“雙鶴E.C杯”電視大賽獲一等獎,第九.十屆全國文代會代表,并獲北京市第三屆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北京市文聯文藝作品最高獎及北京十佳中青年書法家,北京旅游文化使者等稱號。書法作品隨神舟八號上太空并被毛主席紀念堂,中辦管理局,國務院管理局,人民大會堂,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多家機構及海內外廣泛收藏. 曾出版《中國百名書法家---劉俊京卷》《年度水墨---劉俊京》《中國美術家---劉俊京》《劉俊京多體敬錄心經》《墨品---劉俊京》《劉俊京養生書畫》《人民藝術----劉俊京》等多部專集。

踏步古今 剛柔結合
——讀劉俊京書法作品(史向陽)
發表于水墨籣亭2012年3月20日
壬辰新歲,《水墨蘭亭》主編牛帥兵兄,贈我《當代著名書法家經典作品集,劉俊京》卷,連夜展讀,手不釋卷。
今人張海先生曾言:學書“先于古人合,后于古人離”。品讀劉俊京書作可解其語。踏步古今,融百體為一體,自成面目,獨具特色,這正是人們喜歡劉俊京書法原因之所在。
劉君俊京言:“博觀廣取,宗法漢唐”。他四體兼備,尤擅碑體行楷、碑體行書和行草。我尤愛其以“劉家筆法”的碑體行書。如:書作橫幅《大悲心大陀羅尼》四百余字,一氣呵成,回腸蕩氣。其筆法精古,峻拔氣暢。細品之,其用筆勁健,提按、頓挫、血脈清晰可辨。此作筆法,亦碑亦帖,碑帖一體,自然天成。我從中讀到了:王羲之,讀到了米南宮、康南海,……可見,俊京君“胃口”之大,吸納能力之強。

我一向認為,書法本質并無碑帖之分,亦無碑學帖學之別,一切劃分乃人為所致。追碑者難在飄逸,寫帖者難于凝重,寓飄逸于凝重難,寓凝重于飄逸更難。然劉君俊京以睿智清晰的“大腦之筆”,跨越了這個“難關”。
劉君曾言:“獨守古風,順乎自然,怎么都好,再聰明的人也比不上天地間的變化。”觀其書作,可知劉君不失為知變又善變者。書作《大悲心陀羅尼》通篇幾十處現“娑婆可”,幾十處出現“摩啰”,幾十處出現“盧”字,其線條、字態、大小,無一同者。即使文中有一百多個斷句號,由于俊京君匠心處置,不露痕跡。

下面就具體來談“啰、帝”二字:此作從發端起,每行都有“啰”字。第一個“啰”字用“二王”筆法為之,輕松內斂,重心向下;第二個“啰”字用行楷法,特別注意偏旁左讓右,即左小右大;第三個略帶章味;第四個結體緊密剛斷;第五個“啰”字寬博大氣,純以北碑筆法為之。這五個“啰”字與全篇和諧統一。再者,通篇幾個草書“帝”字,也處置得見性見情。
稍感遺憾的是:第三行“諦”字,和第六行、十行、十五行及倒數第三行的“帝”字,皆是純草書,較之通篇行書,動靜差別過大,略顯“頂眼”。然作者注意到了幾個“帝”字的前后顧盼呼應,與整體無大礙,仍不失為一件上乘之作。“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融百體為一體,渾然天成,這正是劉君俊京是發的靈魂所在。
莊子曰:“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風雨興焉”。讀劉君其他書畫小品,能讀到他那幾份自信與散淡。見識與學養到一定程度,玩什么都成,劉君俊京“玩”到了。
(史向陽:第三屆蘭亭獎教育獎提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