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虎門大橋恢復通車,專家:幾乎不會受到將到來的臺風季的影響

5月15日9時,因渦振而封閉近10天的廣東虎門大橋正式恢復交通,通車后,虎門大橋繼續全天禁止貨車和40座及以上客車通車。當天上午,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通過直播畫面看到,行駛在虎門大橋上的車輛較少,遠低于以往的車流量。
根據官方通報,通車后,虎門大橋繼續全天禁止貨車和40座及以上客車通車。澎湃新聞注意到,此前的2019年8月,虎門大橋進行維修,當時已宣布部分路段限制貨車及40座以上客車通車。
在15日的恢復交通通氣會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廖海黎表示,通過緊急實施抑振措施,虎門大橋恢復正常。同時,還在準備更長遠的控制措施,保障大橋長期可靠運行。
而對于即將到來的臺風季,廖海黎表示,虎門大橋在設計時就在這方面做了充分的考慮,幾乎不會受到臺風影響。
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采取了抑振措施
橫跨珠江口的虎門大橋,全長約16公里,雙向6車道。其中,主橋長4.6公里,主跨為888米的鋼箱梁懸索橋。虎門大橋主橋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公路現代懸索橋。
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出現較為明顯的振動現象,隨后雙向封閉。大橋為何出現振動,其安全是否有保障,成為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5月15日上午,廣東省交通集團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提供的通報稱,檢測單位綜合近三年及此次檢測、監測數據對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出具了評估報告,評估表明橋梁結構技術狀況和承載性能保持穩定,此次振動未影響結構安全,橋梁關鍵構件鋼箱梁、吊索、主索鞍、散索鞍、支座、伸縮縫等均未發現異常。特邀專家組經過認真評審,認為檢測、監測項目較為齊全,方法合理規范,數據可信,同意檢測單位和設計單位的評估結論,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
通報稱,特邀專家組對提交的懸索橋振動原因分析和抑振措施研究報告進行了認真評審,認為振動原因基本查明:虎門大橋是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屬于典型柔性結構,沿橋梁邊護欄連續設置的水馬改變了鋼箱梁氣動外形,在特定的風況條件下,誘發懸索橋發生豎向渦激共振;持續較長時間、較大振幅的渦振導致橋梁結構阻尼下降,即使水馬拆除,特定風況下空載橋梁又發生了渦振。
通報表示,根據研究成果和專家組建議,大橋管理方采取及時抑振措施,主要包括在外側護欄上安裝抑流板、改善鋼箱梁氣動外形,增設水箱壓重提高阻尼比。目前,虎門大橋懸索橋整體情況平穩,抑振效果良好。
還在準備更長遠的控制措施,幾乎不會受到臺風影響
5月15日上午,恢復交通通氣會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舉行,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主席、同濟大學教授葛耀君,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廖海黎兩位專家出席,并就一些問題作出解答。
葛耀君表示,拆除“水馬”后,虎門大橋振動頻率在不斷降低,最開始5月5日的渦振,振幅是0.37赫茲,平均3秒鐘振動一次;到后面降到0.275赫茲,4秒鐘振動一次;再到0.225赫茲,5秒鐘振動一次。
廖海黎說,大跨度懸索橋出現振動是正常的,振動的原因可能是風、車輛等多方面因素,但要在可控范圍內,不能影響橋梁安全,不能影響行車人的感受?;㈤T大橋的渦振,沒有危及橋梁結構、行車安全,大橋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據廖海黎介紹,虎門大橋的抑振主要通過空氣動力學措施和動力學措施完成,前者主要是通過風動實驗,再采取措施,減小風對橋面的作用力,讓大橋恢復;后者主要是在橋梁內部加上一定量的水箱,通過水的運動耗散風引起的振動的能量。目前來看,這段時間通過緊急實施這兩個措施,效果比較明顯,虎門大橋恢復正常。同時,還在準備更長遠的控制措施,保障大橋長期可靠運行。
廣東即將進入臺風季,虎門大橋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此,廖海黎表示,臺風對懸索橋的主要影響是顫振,虎門大橋在設計時就在這方面做了充分的考慮,幾乎不會受到臺風影響。大橋此次出現渦振后,相關單位也做了試驗,顯示臺風條件下不會導致危險性顫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