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真菌感染時,你知道怎么用藥嗎?
原創 志玲姐的童藥圈
抗真菌藥物
寶爸寶媽們常常面對藥房里形形色色的藥物,卻不了解它們的功效如何。當孩子出現真菌感染等情況時,只有干等著急,卻不知道該怎么選擇藥物來解決孩子的這些問題。接下來,就為大家講一講有關抗真菌藥物的知識。
抗真菌藥物按照作用部位可分為淺表用藥和深部用藥,按照作用機制可分為:
■抗生素類抗真菌藥 這類藥物常用的有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一般認為制霉菌素屬于多烯類抗真菌藥,廣義上來說制霉菌素也屬于抗生素類抗真菌藥。
■唑類抗真菌藥對深部和淺表真菌感染都有抗菌作用。現在常用的有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氟胞嘧啶 對深部真菌感染有效。可以作全身治療和局部用藥。
■烯丙胺類 例如萘替芬、特比萘芬等,都可以作抗淺表真菌藥。各位寶爸寶媽們需要注意的是特比萘芬可以口服,但對深部真菌感染無效,但荼替芬只能外用。
■專用于淺表真菌感染的局部外用藥 有水楊酸、苯甲酸、硫化硒等,只對淺表真菌引起的皮膚、指甲感染有效。

01
兩性霉素B
1、應用:主要用于念珠菌、隱球菌、球孢子菌及組織胞漿菌等引起的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
2、用法及用量:
兒童劑量:
■靜脈滴注,每次0.05~ 0.1mg/kg,每天或隔一天1次,往后是孩子的身體情況,逐漸增加,最高每次不超過1mg/kg;
■鞘內注射,從小劑量開始,以后逐漸增至每次0.1~1mg/kg,每2~3日1次。
3、注意事項:
(1)對此類藥物過敏的孩子,或者肝、腎功能發育不全的新生兒,請家長們謹慎使用
(2) 如果家長給孩子靜脈注射這種藥物,孩子可能會出現寒戰、高熱、眩暈等不適狀況,有時還可能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嚴重時表現為皮疹和過敏性休克
(3) 此類藥物會使孩子體內大量鉀離子排出,導致孩子出現低鉀血癥
(4)家長一旦給孩子藥物注射劑量過大,濃度過高或注射速度過快,孩子出現嚴重頭痛、發熱、尿漸留等癥狀,嚴重者可引起下肢截癱
(5)與氟胞嘧啶一起用可增加藥效,但同時也增強了氟胞嘧啶的毒性
(6)家長們一定要記住這類藥物必須單獨服用。特別是同氯化合物、青霉素等不得混合使用
(7)靜脈滴注時宜避光
02
制霉菌素
1、應用:具有廣泛抗真菌作用。用于治療消化道念珠菌腸炎;局部應用治療口腔念珠菌感染、皮膚黏膜念珠菌感染等。
2、用法及用量:
兒童劑量
■口服,消化道念珠菌感染,5萬~10萬U/(kg·d),每天3~4次;口腔念珠菌感染,10萬~20萬U/d,每天3~4次。
3、注意事項:
(1)對此類藥物過敏或5歲以下的孩子,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喂這種藥物
(2)如果家長給孩子過量服用這種藥物,孩子可能會發生惡心、嘔吐、腹瀉、上腹疼痛等,一旦出現這些狀況,請立即減少藥量或停止用藥,觀察孩子情況是否消失或好轉
(3)孩子局部應用后,可能引起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各位寶爸寶媽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服藥后的情況
(4)混懸液劑室溫下不穩定,應新鮮配制

氟胞嘧啶
1、應用:主要用于念珠菌屬、新生隱球菌和其他敏感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等。建議家長們以口服的形式給孩子喂藥,藥物可以完全被吸收,并且吸收速度極快。
2、用法及用量:
兒童劑量:
■口服,體重>50kg,50~150mg/(kg·d),每天4次,每6小時1次,嚴重感染可增至250mg/(kg·d)
體重<50kg,劑量按體表面積1.5~4.5g/(m'·d),分4次服,每6小時1次;
■新生兒:每次20~40mg/kg,每6小時1次
■靜脈滴注:50~150mg/(kg·d),每天2~3次;
■鞘內注射:每次50~100mg,每周2次。
3、注意事項:
(1)孩子服藥后,常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如果單次服用劑量較大,胃腸道反應較嚴重,可間隔 10~15min 分次服用
(2)如果孩子服藥劑量過大,會導致骨髓抑制,常見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升高等,也會發生全血細胞減少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特殊情況,可表現為神經精神異常,幻覺或精神錯亂等
(3)孩子用藥期間,家長應定期帶孩子進行肝、腎功能和血常規的檢查。

圖源:百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