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術復工|“重啟”的德國博物館:一切都在放緩,這很好
德國的博物館近日開始陸續(xù)對外開放。澎湃新聞獲悉,目前,戴口罩入館,設立了手動消毒站和單向路線成為了德國多家博物館在新冠病毒時代進行自我改造的常見功能。之后,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希臘等政府稱在開館之時采取類似的安全措施。而新的參觀規(guī)定也為博物館帶來了新觀展體驗。一位觀眾說:“這些天,無論如何,你會感覺一切都在放緩。這感覺很好。”
在柏林,20歲的艾麗·格里克(Elli Gericke)是柏林德國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Berlinische Galerie)的第一批觀眾之一,該館在關閉了八周后于周一重新開放。按照美術館的新規(guī)定,她戴著藍色布口罩,與其他人保持至少五英尺的距離。她表示,她喜歡該館的主要展覽——德國前衛(wèi)攝影師Umbo的回顧展,并對在室內呆了幾個月后再次見到藝術品感到寬慰。 但是,她也說道,她感到自己受到新規(guī)定的限制。“觀看圖像時,你無法放松,也無法呼吸。這與以前不同。”

最近幾周,隨著確診新冠病毒感染數(shù)量在整個歐洲地區(qū)的減少,一些國家宣布了重新開放博物館的計劃,而德國是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德國博物館的館長們已經成為探索如何在大流行中啟動文化機構,以及重塑新冠時代博物館體驗的先鋒。
德國的16個州已經設定了自己的時間表,用來放寬封鎖措施。柏林的博物館被允許在5月4日重新開放,但許多博物館仍然關閉。 而像柏林德國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這樣的大型館又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整理物流并引入安全程序,并于周一重新開放。柏林畫廊(Gem?ldegalerie)和阿爾特斯博物館(the Altes)等主要機構于周二重新開放。
盡管柏林州政府已制定了衛(wèi)生和社會隔離的基本規(guī)定,但很大程度上要由機構來決定細節(jié),包括是否需要戴口罩。對于博物館館長們來說,這涉及到平衡公共安全與允許人們自由參與藝術的愿望之間的平衡。 對于訪問者來說,這意味他們需要瀏覽一些新規(guī)則。

大多數(shù)(但非全部)博物館都要求觀眾戴著口罩。一些博物館增加了指示觀眾沿著特定路徑的標志,或是建立了在線售票系統(tǒng)以錯開觀眾進入展廳的時間,防止人群擁擠。 一些博物館則取消了語音導覽的服務,或是要求觀眾自備耳機。許多博物館在館內安裝了有機玻璃屏幕以保護工作人員,而團體觀摩已被取消。
在柏林德國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參觀者會在到達時獲悉必須戴上口罩并遵守社會疏遠規(guī)定,并鼓勵他們使用新安裝的洗手液分配器。館長托馬斯·科勒(ThomasK?hler)表示,“新協(xié)議并不令人愉快,但有必要。我認為人們回到博物館所能獲得的快樂將大于帶來的不便。”
而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希臘和意大利的政府都宣布了于5月或6月的開館日期。他們希望開館的同時采取與柏林類似的安全措施。捷克、法國、西班牙和瑞士的一些博物館將于本周或在未來幾天內重新開放。 在法國,一些小型的地方博物館被允許在星期一重新開放,但政府尚未宣布盧浮宮等主要機構的日期。

在德國,許多博物館在獲準開放的第一天沒有對外開放。 取而代之的是,謹慎的管理員會花時間對館內進行了更新,并在允許公眾進入之前對員工再次進行了培訓。
柏林國家博物館(Berlin State Museums)是一個傘狀機構組織,負責監(jiān)督該市的17家博物館,其中包括一些最大,最負盛名的博物館。改機構決定從小規(guī)模開始做起,在星期二僅重新開了其所控制的四個機構。該組織副總干事克里斯蒂娜·哈克(Christine Haak)在接受采訪中表示,她想觀察觀眾在這些空間中的表現(xiàn),然后再決定其余的空間。 在她看來,博物館將不可避免地給許多游客帶來不同的感覺。“人們意識到他們不能太接近藝術,因為會響起警報,但是現(xiàn)在他們還需要保持距離,這是一種新的體驗。”
但是,由于旅游業(yè)的停滯不前,許多博物館都在期待觀眾人數(shù)低于往常。這可能有助于消除社會距離,但這也意味著,嚴重依賴國際觀眾的文化空間將面臨著不確定的財務前景。

在正常的一周內,私人展覽空間D.D.R博物館所提供的當年東德生活的互動體驗,每天可以吸引約2000名觀眾。其中,絕大多數(shù)觀眾不住在柏林。館長戈登·弗賴爾·馮·戈丹(Gordon Freiherr von Godin)估計,自5月4日博物館重新開放以來,觀眾數(shù)量已降至不足50人。他在接受采訪中說:“我們沒有任何收入。”
誠然,D.D.R. 博物館的互動概念是吸引著觀眾處理陳列品和打開展館,但這一概念在疫情期間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博物館口號“可以觸摸的歷史記錄”在近期變得無濟于事。如今,該館已經安裝了洗手液站,建議,但未要求觀眾必須戴著口罩進館。工作人員還用消毒噴霧劑連續(xù)清潔展柜表面。

周一下午,26歲的查理·戈德史密斯(Charlie Goldsmith)和39歲的帕茲·迪曼(Paz Diman)是此次展覽的僅有的兩名參觀者。 在從Trabant上爬下來后,迪曼女士表示,她不確定要戴什么防護裝備, “我認為我們可能需要戴上手套。”Trabant是她為參加駕駛模擬而抓握的一輛典型的東德汽車,“但如果不那樣做,那真是一種解脫。 ”而觀眾戈德史密斯則是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他表示,自己很開心可以直接觸摸這些展品。他補充道,由于沒有其他來訪者,因此無需擔憂病毒。
在幾個街區(qū)之外,一條直線在德國歷史博物館門口形成。在那里,有關思想家、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的作品與生活的新展覽剛開幕。 該展覽將展示屬于阿倫特的個人物品以及眾多的視頻和音頻記錄。
博物館已要求使用口罩并提供消毒濕巾來清潔語音導覽,但它決定不通過展覽建立引導性途徑。
博物館副館長烏爾里克·克雷茨施馬爾(Ulrike Kretzschmar)周一在博物館里表示,“我們很緊張,因為這些措施只有在人們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作用。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嚴格自律。”
盡管博物館的新展空間在星期一已減少至65位觀眾的容量(常規(guī)觀眾容量為200人),但人們仍然是在謹慎而平靜地觀展中。克雷茨施馬爾表示,在這個展覽中,參觀者平均要花的時間為兩小時。

確實,對于展覽中的一些人來說,新措施更多的是好處,而不是不便。 40歲的觀眾卡特琳·紐伯格(Katrin Neuburger)說,其他觀眾對周圍環(huán)境的新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更加集中、和諧的博物館體驗。:“這些天,無論如何,你會感覺一切都在放緩。這感覺很好。”
(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Europe’s Museums Begin Reopening, Cautiously, With New Rules”一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