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界網】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紀年
《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紀年》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憂,
南北隋唐五代盡,宋元明清帝統休。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國歷代王朝紀年歌》,說明了中華民族推行和傳承的是獨具特色的王朝紀年方式,它是根據黃帝歷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紀年方式。我們華夏族是世界上最早創制歷法的三大民族之一。《漢書·律歷制》就記載了先朝的古六歷: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
古六歷采用的干支紀年,始自黃帝。黃帝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而公元前2697年剛好是干支紀年的開始——甲子年。“故黃帝造歷,元起辛卯,而顓頊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魯用庚子。”(《漢書·律歷志》)
上古圣賢老子曰:“昔黃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正律歷之數,……故於此時,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風雨時節,五谷豐昌,鳳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三代世表》里也寫到:“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
王朝紀年歷法的確立,標志著中國作為唯一歷經五千年戰火兵燹而延綿不絕傲立于世界的文明古國,所展現出的歷史演進軌跡,以及在這些王朝鼎革、時代變遷中的重大歷史節點,令人關注,引人深思。
由藝界網、中國文藝界網絡聯盟發起組織《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紀年》,邀請了當代藝術家胡江、陳愛民、劉廣運、王文杰、翟文章、張松蓮、李秋平、石硯洗、陳榮親、盧德龍、周殿勝、楊陌、麻天闊、胡素丹、屠新時、秋子、楊開金、劉俊京、愛新覺羅啟年、白玉民、李興國。活動把中國主要歷法及起源、與中華文化瑰寶的書法藝術融為一體。藝術家們題寫中國歷史紀年,并對每一王朝、年號予以精煉的說明。這是一項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有力舉措,足以使觀賞者藉此進入歷史廟堂,探幽攬勝,繼往開來。
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紀年(參展藝術家 排名不分先后)

夏朝:(胡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暨南大學兼職教授、暨南大學兩岸四地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

商朝:(陳愛民,中國美術學院甲骨文書法高級研究班導師、中國甲骨文藝術學會副會長、南京甲骨文學會會長)

周朝:(劉廣運,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原主席、現為顧問,曾任林業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常委)

秦朝 :(王文杰,第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蘭州軍區美術書法研究院名譽院長)

漢朝:(翟文章,北美中國書法家協會創會會長、北美書畫協會主席)

三國:(張松蓮,臺灣女書法家學會榮譽理事長、臺灣藝術大學杰出校友)

晉朝:(李秋平,著名嶺南畫派書畫家、澳門大學教授、澳門書畫藝術聯誼會會長)

十六國:(石硯洗,河北省政協委員,辛集市美協名譽主席、石硯洗藝術館館長)

南北朝:(陳榮親,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門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隋朝:(盧德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市政協常委、重慶市政協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兼任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

唐朝:(周殿勝,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文化工作部部長、保定軍校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將軍文化專項基金委員會理事長)

五代十國:(楊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參謀部書法創作院藝術委員)

宋朝:(麻天闊,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咸新區書法家協會主席)

遼朝: (胡素丹,海外華人書法家協會輔導主席、印尼書法家協會輔導主席)

西夏:(屠新時,美國丹佛孔子書法課堂理事長、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海外客座研究員、美國《中美郵報》社長)

金朝:(秋子 申曉君,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現為顧問,蘭州大學客座教授)

元朝:(楊開金,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副會長、文化和旅游部老干部書畫學會副會長)

明朝:(劉俊京,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清朝:(愛新覺羅啟年,系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代世孫、清高宗純皇帝第九世孫、北京愛新覺羅書畫研究院研究員)

中華民國:(白玉民,原北京軍區聯勤部副參謀長、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李興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公關協會常務副會長)
本期特邀編審/翁飛(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博士、研究員。)
策展人/郝富強
編輯/焦清周
來源/藝界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