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馬丁·路德·金的自傳里有什么

2020-05-11 0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克萊伯恩·卡森 東方歷史評論

編著:(美)克萊伯恩·卡森

譯者:徐菡

斯坦福大學歷史學家克萊伯恩?卡森博士于1985年受馬丁?路德?金的家人之邀,主持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卡森博士用馬丁·路德·金自己的語言,為他編纂成了《馬丁?路德?金自傳》這部歷史性自傳。

馬丁·路德·金是一名純良友善、勤學好問的學生,從小就勇敢反抗種族隔離制度;是一位勇于獻身的年輕牧師,時時拷問著自己信仰的深度,探索著人類智慧的極限;是一位滿懷愛意的丈夫兼父親,努力尋求家庭生活與日益增加的公眾事務之間的平衡;更是一位深思遠慮、享有世界聲譽的領袖人物,世界各地人民的平等愿景讓他時刻激情昂揚。

以下內容經授權選自《馬丁?路德?金自傳》之第三十二章“未竟的理想”:

作者:(美)克萊伯恩·卡森編著;譯者:徐菡;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4月

未竟的理想

我想,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莫過于不斷努力而目標卻永遠無法實現。我們不得不一直如此追尋。因此,我們就像大衛王一樣,發現自己要頻頻面對夢想無法實現的現實。

生活本身就承載著一系列破碎的夢想。圣雄甘地年復一年地為印度人民爭取獨立,鞠躬盡瘁。但是,他最后遇刺身亡,帶著一顆破碎的心離開人間,因為他夢想統一的國家終究因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紛爭,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夢想建立一個國際聯盟,但至死都沒有看到這個夢想成為現實。

有一天,使徒保羅談到想要去西班牙。保羅最大的夢想就是前往西班牙傳布福音,但是,他最終沒有去成西班牙,而是死在了羅馬的一間牢房里。這就是人生。

我們有多少前輩曾歌唱自由。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擺脫種族壓迫的束縛,結束不公正的漫漫長夜。他們經常唱著:“沒有人了解我的憂傷,只有耶穌基督知曉。”他們為著夢想而奮斗,希求一個更美好的明天。他們唱道:“苦難終將過去,我心充滿愉悅,很快,很快,我就要卸下所有的重擔。”他們這樣歌唱,因為心中的這個夢想無比強大。然而,無數人在這個夢想未竟的時候就已離開這個世界。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建造著圣殿。阻力總是存在,有時讓人灰心喪氣,有時又讓人體驗破滅。我們中的一些人正在努力建造一座和平的圣殿。我們反對戰爭,我們抗議游行,但是,這似乎是以頭撞墻,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你要去建造一座和平的圣殿,但卻形單影只,頻頻受挫,迷惘困惑。

嗯,這就是人生。而令人欣慰的是,我聽到從時間長廊的另一頭傳來一個聲音:“它也許今天無法實現,也許明天無法實現,但重要的是,它在你的心中。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你也許看不到夢想的實現,也許夢想根本就無法實現,但是,你有將其變為現實的愿望,這就很好。它在你的心中,這就很好。

1957年,第101空降師的士兵護送非裔學生進入高中課堂。

現在,我來談談另外一點。無論你何時想要建造一座圣殿,無論它會是什么樣子,你都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世界存在著善惡之爭。有關這種善惡之爭,印度教將其稱為幻想與現實之爭,柏拉圖哲學將其稱為靈魂與身體之爭,古老的宗教瑣羅亞斯德教將其稱為光明善神與黑暗惡神之爭,傳統的猶太教和基督教將其稱為上帝與撒旦之爭。無論你把它叫作什么,宇宙間總是存在著善惡之爭。

現在,這種沖突不僅構建著宇宙的外部世界,而且營造著我們的生命。心理學家試圖用自己的方法來解釋,因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理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經說過,這種斗爭存在于他所謂的本我與超我之間。有些人覺得這是上帝與人類之間的斗爭。這種斗爭上演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這是一場內戰。無論你是誰,無論你住在哪里,你的生命中都會發生這樣一種斗爭。每每你欲向善,內心卻總有一股力量拉扯著你,讓你向惡。這種斗爭會貫穿你的一生。每每你想去愛,內心的力量卻總是阻止你,讓你去恨。每每你想表現仁愛,與人為善,內心的力量卻總是將你拉向嫉妒,讓你惡意誹謗。你的內心就經歷著這樣一種斗爭。按照心理學家或精神學家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罹患了精神分裂癥。時不時地,我們都能感覺到自己心中住著一個海德先生和一個杰基爾醫生。最后,我們只好與拉丁詩人奧維德(Ovid)一起呼喊:“我看見更美好的生命,我禮贊它,但我的所作所為全是邪惡。”或者,我們必須得認同柏拉圖的觀點:人性好比駕馭著兩匹任性馬兒的車夫,兩匹馬兒朝著不同的方向奔跑。或者,我們不得不同意圣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所說:“主啊,請讓我純潔,但不是現在。”或者,我們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那樣:“我該行善,但我沒有;不該做惡,但我做了。”或者,我們該同意歌德(Goethe)的話:“我的內心既裝得下紳士,也容得下流氓。”人性的核心就是一種抗爭。無論何時,只要我們懷揣夢想,想要建設自己的圣殿,我們就必須承認這一點。

在最后的審判中,上帝并不是依據我們生活中的個別事件或某個錯誤來評判我們,他要看我們整個人生的取向。在最后的審判中,上帝知道他的孩子心性脆弱,意志不夠堅定。在最后的審判中,上帝要的是一顆向善的心。

現在,我想問你們每個人的問題是:你的心向善嗎?如果不是,那么今天就改正吧,讓上帝幫助你矯正它的偏頗,讓別人談到你時可以說:“他可能沒有達到至善的高度,或許沒有實現所有的夢想,但他嘗試了。”試想一下,如果你得到了這樣的評價:“他盡力去當一個好人。他努力當一個公正的人。他努力當一個誠實的人。他心地純正。”這難道稱不上快事一樁嗎?我聽到一個穿越時空的聲音對我說:“我悅納你。你接受了我的恩典,因為它在你心中。太好了,它在你心中。”

我雖然不了解你,但我可以為你做見證。你不必逢人就說馬丁·路德·金是一個圣人,哦,不。我想告訴你,今天早上站在這里,我和上帝其他的孩子一樣,都是罪人。359但是,我想當一個好人。我希望某一天我能聽到一個聲音對我說:“我悅納你,祝福你,因為你努力過了。太好了,它在你心中。”

1

“我已經站在高山之巔”

假如我站在時間的開端,縱橫整個人類的歷史,從過去直到今天,全能的上帝問我:“馬丁·路德·金,你希望生活在哪個歷史時期?”我的思緒飛向埃及,在那里,我看到上帝的子民離開黑暗的地牢,開始了悲壯的跋涉,穿越紅海,跨過荒野,走向上帝的應許之地。盡管這是一個輝煌的時刻,但是,我不會留在那里。

我繼續前進,來到了希臘,我的心思飛向奧林匹斯山。我看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和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聚集在帕特農神廟周圍,我駐足聆聽他們的討論,因為他們正談論著現實中偉大而永恒的話題。但是,我不會留在那里。

我會前去羅馬帝國,領略一下它的鼎盛時期,觀察歷代國王和統治者如何擴疆拓土。但是,我不會留在那里。

我甚至會造訪文藝復興時期,瀏覽文藝復興為人類文化和審美生活所做出的貢獻。但是,我不會留在那里。

我甚至想要拜訪那個我追隨其名字的人的安息地,瞻仰馬丁·路德把他的95篇文章貼在維滕貝格教堂的大門上。但是,我不會留在那里。

我想要前往1863年,目睹一個名叫亞伯拉罕·林肯的總統,從搖擺不定到最終下定決心,簽署了解放宣言。但是,我不會留在那里。

我希望前往20世紀30年代早期,看看那個因為國家走向沒落而憂心忡忡的人,他喊出了:“除了恐懼本身,我們無所畏懼!”但是,我不會留在那里。

出人意料地,我轉身對上帝說道:“如果您準許我在20世紀下半葉生活幾年,我將感激不盡。”

很奇怪,我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這個世界一團糟。國家有難,危機處處,亂象叢生。這個要求確實不可思議。然而,我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夜空徹底黑暗,你才能夠看得見星星。我看到了上帝在20世紀的這個時期做工。我們身處的世界發生著變化,人民群眾正在崛起。他們在各處集會,可能是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肯尼亞的內羅畢、加納的阿克拉,也可能是在美國的紐約、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遜或者田納西州的孟菲斯,無論在哪里集會,他們的呼聲都是一樣的:“我們要自由!”

我希望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為情勢所迫,我們不得不著手解決一些歷史上長期遺留下來的問題。為了生存下去,我們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談論著戰爭與和平,但是現在,這不再僅僅是一個口頭談談的問題了。它不再是暴力還是非暴力的問題,而是非暴力還是滅亡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狀況。

在人權革命中,如果不立刻有所作為,采取行動,將有色人種從他們長期身陷的貧窮、傷痛和歧視中拯救出來,這個世界就注定走向毀滅。我很高興,上帝允許我生活在這個時代,見證時代的巨變。我很欣慰,上帝允許我來到孟菲斯。

我還記得那樣的日子,那些拉爾夫經常說的“黑人們只是上躥下跳,充當跳梁小丑”的日子。但是,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現在要有所作為,下定決心在上帝的國度中獲得屬于自己的位置。這就是我們要做的。我們不會陷入消極的抗爭,也不會參與無謂的辯論。我們宣稱,我們下決心爭取做一個真正的人,我們下決心要成為人。我們高呼,我們是上帝的孩子。如果我們是上帝的孩子,我們就不必按照別人的旨意生活。

這一切對當前這個偉大的歷史時期而言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我們要團結起來。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同心協力。你知道嗎,每當法老動心思要延長埃及的奴隸制度時,他最喜歡的手段是什么?他鼓動奴隸們相互爭斗。而每當奴隸們團結在一起時,法老的統治就出現了麻煩,他再也不能讓奴隸們安于奴隸制度了。奴隸們齊心協力,這就是擺脫奴隸制度的開端。現在,就讓我們保持團結吧。

大棒和暴力阻擋不了我們。我們擅長運用非暴力運動的方式解除警察的武裝,他們對此不知如何應對。這種現象頻頻上演。我記得,我們在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組織了一次規模浩大的游行。我們每天都從第十六街浸信會教堂出發,成百上千人走上街頭,“公牛”·康納讓警察帶來警犬,他們也確實帶來了。但是,即使面對警犬我們也在高唱:“沒有人能讓我們回頭。”康納又下令說道:“打開高壓水龍。”就像我以前告訴你們的那樣,康納不懂歷史,他只了解一些物理知識,無法理解我們表現出的超物理的力量。有一種火,是無法用水撲滅的,這是事實。我們面向高壓水龍走去。我們了解水,浸信會教徒或其他教派都要以水洗禮,衛理公會或其他人也都接受過灑水禮——我們對水并不陌生。水,阻擋不了我們。

我們面向警犬走去,我們直視它們;我們面向高壓水龍走去,我們直視它們。我們一邊行進一邊高唱:“在我頭頂,自由在飄揚。”然后,我們被扔進囚車,有時車里擠得就像一聽沙丁魚罐頭。我們被裝上車后,康納一聲令下:“把他們帶走!”而我們在囚車里繼續高唱:“我們要戰勝一切。”我們時不時就會被捕入獄,但是我們看到,獄警從窗子外面觀察我們,被我們的祈禱和歌聲感動。我們確實擁有一股“公牛”·康納所無法理解的力量,最終我們把他變成了一頭“閹公牛”,贏得了伯明翰斗爭的勝利。

我們要把這場斗爭堅持到底,沒有什么比停止孟菲斯目前的斗爭更加可悲的事情了。我們必須認清這種形勢。當我們游行示威時,你必須在場參與,即便這意味著失去工作,意味著不能返回學校,你也要在場。想想你的弟兄們吧,你也許不想參加罷工,但是不要忘記,我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我們要培養一種無私精神,也許這很危險。

1963年8月23日,華盛頓特區,人們在爭取工作和自由的華盛頓大游行中手牽著手齊聲高歌。

有一天,一個人來見耶穌,他想要與耶穌討論幾個重要的人生問題。他想耍個花招,表明自己比耶穌更有智慧,想讓耶穌威信掃地。要回答他的那個問題,很容易讓人陷入哲學和神學的宏辯之中,但是,耶穌馬上把這個問題從玄虛的辯論中拉回來,將其落實在發生在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之間路上的那個故事中。他講,一個人遭了盜賊搶劫,躺在路邊。你們應該記得,一個利未人和一個祭司經過,但是他們并沒有伸手援助。最后,一個外族人路過,他從坐騎上下來,本不打算施予同情,但是他俯下身去,幫助了那個需要幫助的人。耶穌總結說,這就是一個好人,一個偉大的人,因為他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把“我”投射到“你”,關心他的兄弟。

現在讓我們發揮想象力,來設想一下為什么那個利未人和祭司沒有停下來救人。也許有人會說,他們正忙著趕路去參加一個教會集會或者一個牧師會議,他們必須盡快趕到耶路撒冷,否則就遲到了。也許有人會猜想,或許有那么一個教義規定,在舉行宗教儀式前的24個小時內不能觸摸任何人體。偶爾,還有人會想到,也許他們既沒有趕去耶路撒冷,也沒有趕去耶利哥,而是組織了一個耶利哥道路安全改善協會。這確實很有可能。或許他們認為最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把精力花費在處理個案事件上。

但是,我想要告訴你們我的推理:或許這些人心里很害怕。你們知道,耶利哥的道路總是危機四伏。我記得我和金太太第一次前往耶路撒冷時,我們租了一輛汽車,從耶路撒冷驅車前往耶利哥。走在這條路上,我對妻子說:“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耶穌把這條路作為他的故事的場景。”這條路蜿蜒曲折,地勢非常有利于搞伏擊。你的出發地耶路撒冷大約高于海平面1 200英里,不,是1 200英尺。但是,沿路前往耶利哥,大約十五或二十分鐘之后,你就已經位于海平面以下2 200英尺了。這條路確實很危險,在耶穌時代,它就被稱為“血腥隘口”。很有可能,那個祭司和利未人看見了躺在地上的人,但不確定劫匪是否還在附近;或者,他們可能認為躺在地上的人只是假裝遭到搶劫受了傷,目的是把他們吸引過去,從而輕而易舉地抓住他們。因此,祭司和利未人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如果我停下來救人,我會怎么樣?”

而隨后到來的好心的撒瑪利亞人,他想到的問題正好相反:“如果我不停下來救人,他會怎么樣?”

這就是你們今晚要面對的問題。不要問:“如果我停下來幫助這些環衛工人,那我的工作怎么辦?”也不要問:“如果我停下來幫助這些環衛工人,那我的牧師生涯怎么辦?我可是為它付出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現在,你們要問的問題不是:“如果我停下來幫助這個需要幫助的人,我會怎樣?”而應該是:“如果我不停下來幫助這些環衛工人,他們會怎么樣?”這才是問題所在。

現在,就讓我們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行動起來吧。在這充滿挑戰與抗爭的時代里,讓我們勇敢前行,敦促美國成為它理應成為的樣子。讓美國成為一個更好的國家,機會就在我們手中!我要再次感謝上帝,此刻讓我和你們站在一起。

你們知道,幾年前,我曾經在紐約市簽售我的第一本書。當時,一個精神不正常的黑人婦女走了過來,我只聽她問道:“你是馬丁·路德·金嗎?”我一邊低頭寫字一邊答道:“是的。”

緊接著,我感到有什么東西刺入了我的胸口,未及反應,我就被這個女人刺傷了。我被緊急送往哈勒姆醫院。那是一個昏暗的星期六的下午。X光圖像顯示出,那把刀已經刺穿了我的胸部,刀尖已經碰到了我的主動脈。如果主動脈被刺穿,我就會出血不止,最后被自己的血淹死。第二天早上的《紐約時報》報道說,如果我當時打了個噴嚏,我也許就死掉了。

大約四天后,我能坐在輪椅上在醫院里活動了。醫生已經通過開胸手術,將我體內的刀片取了出來。他們也允許我閱讀那些從全美和世界各地寄來的慰問信,我讀了一些信,其中的一封我永生難忘。總統和副總統給我發來一封電報,但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紐約州的州長來醫院探望過我,還給我寫了一封信,但是我也忘了寫了什么。

但那封來自一個小女孩的信我卻記得清清楚楚。她是懷特普萊恩斯中學的一名學生。她在信中只是簡單寫道:“親愛的金博士,我是懷特普萊恩斯中學九年級的學生。盡管沒什么,我還是想提一下,我是一個白人女孩。我在報紙上讀到你遭遇的不幸和痛苦,我聽說,如果你當時打個噴嚏也許就死掉了。我只是想寫信告訴你,我真高興你沒有打噴嚏。”

我也想說,我真高興自己沒有打噴嚏。如果我當時打了一個噴嚏,我就看不到1960年學生們在南方開展的“午餐柜臺”靜坐運動了。我知道,他們雖然只是坐在那里,但他們其實撐起了美國夢中最美好的部分,他們讓整個國家重飲民主的甘泉,這是由那些起草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國父們深挖出來的。

如果我當時打了一個噴嚏,我就看不到1961年我們的“自由乘車者”運動了,這個運動結束了州際旅行中的種族隔離。

如果我當時打了一個噴嚏,我就看不到1962年佐治亞州奧爾巴尼的黑人決定挺直腰板做人了。人只有挺直腰板,才能有所作為,因為除非自己彎下腰,否則別人騎不到你的頭上。

如果我當時打了一個噴嚏,我就看不到1963年亞拉巴馬州伯明翰的黑人激發起國家的良知,最終催生民權法案了。

如果我當時打了一個噴嚏,我就沒有機會在1963年8月告訴美國人我有過一個夢想了。

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演講。

如果我當時打了一個噴嚏,我就看不到亞拉巴馬州塞爾瑪市那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了。

如果我當時打了一個噴嚏,我就不能來到孟菲斯,看到這些受苦受難的兄弟姐妹們團結在一起的場面了。我真高興,我沒有打噴嚏。

今天早上,我們一行6人乘坐飛機離開亞特蘭大。飛行員在廣播里說:“很抱歉,我們要延遲起飛。但是,馬丁·路德·金博士搭乘此次航班,為了確保安全,我們必須仔細檢查所有的行李,也要確保飛機操作系統完全正常。這架飛機昨天整個晚上都有人嚴密保護。”

這樣我才到達了孟菲斯。人們也談到過各種威脅,或者論及某些心懷不善的白人兄弟可能對我圖謀不軌。

好吧,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這些對我來說真的不重要,因為我已經站在高山之巔。我不在乎這些。當然,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樣,希望能夠長命百歲,長壽畢竟值得向往。但是,我現在關心的不是這個,我只在意依照上帝的旨意行事。他將我送至高山之巔,在那里我放眼四望,看到了他的應許之地。也許,我無法和你們一同到達那里,但是就在今晚,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們作為一個民族將進入那應許之地。今晚,我很快樂,不擔憂任何事,不恐懼任何人。我已看到了上帝降臨的榮耀。

2

“為正義搖旗吶喊”

我想,每個人都時不時地會想到生命最后的共同歸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死亡,這是個現實問題。我們大家都想過這個問題,我也時常會想到自己的死,想到自己的葬禮。每每想起這些,我并不覺得怎樣傷感。我時常捫心自問:“我希望人們怎樣評價我呢?”今天,我就要告訴你們我所希望的。

我希望那一天有人說,小馬丁·路德·金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他人。

我希望那一天有人說,小馬丁·路德·金努力去愛過每一個人。

我希望那一天有人說,在戰爭問題上,我努力做了正確的事。

我希望那一天有人說,我已經盡力讓食不果腹的人有飯吃。

我希望那一天有人說,我確曾努力讓衣不蔽體的人有衣穿。

我希望那一天有人說,我一生都試圖去探望過那些被囚獄中的人。

我希望那一天有人說,我曾努力去愛,為全人類奉獻了自己。

1963年8月28日,美國群眾開始了“為工作和自由向華盛頓的進軍”。來自美國50個州的20多萬黑人以及白人舉行了華盛頓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

是的,如果你認為我是一個鼓手,那么請申明,我是在為公正搖旗吶喊,我是在為和平搖旗吶喊,我是在為正義搖旗吶喊。任何其他膚淺表面之事都無關緊要。我身后沒有留下金錢,也沒有留下任何奢侈品,我只想留下一個奉獻過的生命。這就是我想要說的。

如果我能幫助到身邊的人,如果我能用一句話或一首歌讓人們感到快樂,如果我能告訴某些人他的道路是錯誤的,那么我就沒有虛度此生。如果我切實履行了一個基督徒的職責,如果我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救贖,如果我傳播了上帝的福音,那么我就沒有虛度此生。

原標題:《周六薦書 | 馬丁?路德?金自傳》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门头沟区| 湘西| 陈巴尔虎旗| 长垣县| 阿克| 长兴县| 凤城市| 泾源县| 邯郸县| 左权县| 宿迁市| 平度市| 石首市| 神农架林区| 嘉黎县| 舒兰市| 南汇区| 郑州市| 徐闻县| 西安市| 绵竹市| 望城县| 海伦市| 鹤山市| 绥化市| 苍南县| 富锦市| 财经| 鄯善县| 平和县| 顺义区| 连山| 广宗县| 安宁市| 彭水| 凤山县| 西平县| 依安县| 太保市| 黄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