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家藥監局優先審評審批,新一代國產肺癌創新藥上市
新一代國產肺癌創新藥“阿美替尼”正式上市。

5月10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設立在上海浦東張江的豪森藥業研發中心獲悉上述消息。該藥物化學全名為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商品名為阿美樂。
當日,“阿美樂”上市會在上海舉行,意味著這一藥品在經過國家藥監局審批上市后,正式走向市場。這一國產創新藥的誕生,也是國家新藥創制專項支持下產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創新成果。
阿美替尼是由豪森藥業自主研發的全球第二個,也是國內首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用于治療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經治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阿美替尼不僅為患者帶來強效、安全、可及的新型選擇和直接的臨床獲益,同時也填補了中國在該疾病領域的用藥空白,減輕國內患者對進口藥的依賴,可為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帶來長期、高質量生存的希望。
從立項到獲批上市,阿美替尼歷經6年時間。
2014年10月,這一藥物研發就已經立項,2016年4月拿到美國FDA批件,2017年2月拿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及臺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批件后,于2017年5月正式開展I期臨床研究,并于2018年5月開展II期臨床試驗。而后,于2019年4月進行新藥上市許可申請,一個月后即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納入優先審評審批。
與此同時,2019年,阿美替尼臨床研究也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支持。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位列中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中國每年新發肺癌70萬,其中40萬是晚期肺癌患者。”這一藥物臨床試驗的負責人、上海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介紹,在中國患者中,有超過40%是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該類患者目前主要使用第一、二代EGFR抑制劑(EGFR-TKI)類靶向藥物治療,較傳統化療優勢明顯,但1-2年后會出現耐藥和疾病進展,其中超過半數由T790M突變所導致。而臨床上,根據耐藥后基因改變,要選擇新的治療,但新的藥物少、治療難度大,成為國際性難題。
經過兩年時間,在陸舜的領銜下,這項臨床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并在2019年底迎接了國家藥監局的新藥上市評估。
該項藥物研究顯示,對EGFR一代或二代藥物產生耐藥的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其基因檢測中顯示EGFR T790M有陽性突變,阿美替尼能帶來非常良好的療效。它的客觀緩解率(ORR)達68.9%,疾病控制率(DCR)達93.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達12.3個月,也是全球首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超過1年(二線使用)的三代EGFR-TKI。
陸舜表示,與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進口三代藥物相比,阿美替尼的毒副反應更小、不良事件更少,在耐藥性和安全性上都有著優異表現。
此外,針對一代靶向藥對腦轉移效果較差的問題,阿美替尼交出的答卷令人欣喜。研究證實,阿美替尼能突破血腦屏障,有效抑制腦部病灶,對腦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緩解率達61.5%。
陸舜認為,國產阿美替尼的臨床研究對于中國新藥研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一藥物的上市得益于政府對加速創新藥物審評審批的支持,受到中國患者急迫需求的驅動。
“阿美替尼的研究進程,打破了跨國技術一枝獨秀的局面,中國本土藥物臨床研發團隊也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陸舜進一步表示,“今后,中國常見的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將不再面臨絕境,有了延長生存期、獲得更好生活質量的希望。”
陸舜說,隨著這一藥物的上市,中國將會有15-20萬晚期肺癌患者從這一創新藥中獲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