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120畝麥地被強鏟,誰在“蠻干”要有個說法
近日,有網友微博爆料稱,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付集鄉楊現村干部劉自良“帶著五輛推土機,二十個保鏢似的人,把村民去年10月份種的、馬上就要豐收的麥子全部推平,大概有120畝地”。
目前,大名官方已責令西付集鄉停止集體土地收回工作,并成立了由縣紀委、監委牽頭,縣公安局等單位組成的調查組,對此事開展調查。
此事的來龍去脈和發酵背景,還有待官方的調查結果,但麥地被推平的現象的確存在。眼看豐收在望,莊稼卻被外人鏟除,不管是從財產損失的角度,還是從情感上,這都是難以讓人接受的。自古以來,莊稼作物就被農民寄托了特殊的情感,其背后有著深厚的傳統。所以,無論此事背后有何種復雜背景,只要“村干部帶人鏟除麥子”一事坐實,注定是于法于德有虧。
就目前媒體調查來看,此事與過往發生在拆遷征地過程中的毀壞麥田事件不一樣的是,它主要涉及的是土地流轉之爭。綜合涉事村干部和當地村民的回應,被鏟平的麥地此前已回收成為農村集體土地,而村民不同意將之租給養殖企業,遂才有了“鏟麥”一幕。
基于上述信息,此事中,確實有諸多疑問需要厘清。比如,當地此前進行的土地收回工作是否合規?根據土地管理法,集體土地收回,一般只適用三種情形: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由此可見,只因為要發展集體經濟搞養殖業,就收回集體土地使用權,至少從法理上來說是值得商榷的。
而在“鏟麥”一事發生前,當地已有村民發起“請愿書”,100多位村民不同意將涉事農田流轉或承包給養殖場。中央早就提出,土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愿,堅持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就這一點看,村民的意愿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也沒有得到合理的回應。這樣的“蠻干”,是不折不扣的亂作為。
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是好事,但前提是尊重農民意愿,遵循相關的程序和法律。因此,涉事土地的回收、流轉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暴力傷人行為,以及村民合法權益的補償……這些問題,都該由公平、公正的調查、處理結果來解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