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老師兼職送外賣引爭議,你有“副業剛需”嗎?
四川通江的李老師,在節日期間兼職送外賣,被自媒體報道后引發網友熱議。目前,他已辭去兼職。
有意思的是,與最初很多質疑的聲音不同,李老師辭職后,力挺他的聲音又占了上風。輿論的反轉,大概會讓李老師及其妻子想不通,節日期間兼職送個外賣,礙著誰了?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三個同學,他們都是老師:
同學A,在老家山區一個鎮初中當英語老師,剛入職時月薪1000多。這幾年,漲了些。她家境艱難,要還讀書時借的債,撫養兩個孩子,還立下了在縣城買房的小目標。幾年前,她開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做微商,護膚品、衣服……什么都賣,后來還賣起了家里種的蔬菜。
同學B,在縣城一高中教語文。去年年底,她拉了個群,每天早晚休息時間,往群里發網購鏈接。她的壓力在于還房貸,養兩個孩子和雙方老人。
同學C,在南方某發達城市的一所私立高中當老師。疫情期間,宅在老家的她,經常發朋友圈吐槽:“現在放假,學校只發基本工資,感覺分分鐘要吃土,更別說房貸了?!彼I的是個一居室,平時房貸壓力不算重,但特殊時期,就成了一根沉重的稻草。
對照同學C,我就能理解A和B做兼職的選擇了。我將她們視為“自強不息”的勵志教材。
沒錯,老師是高尚的、奉獻的職業,但組成這一群體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生存和發展的需求,這需要物質的支撐。當工資負擔不起需求時,不通過其他途徑找錢,又能怎么辦呢?
當然,一切的一切,要在不違反相關規定,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
很多人之所以質疑、批評,主要是將做兼職等同于“不務正業”,擔心老師影響教學。這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我這兩位做兼職的同學,嚴格做到了工作時間不兼職。所謂“工作時間”,包含課堂教學,也包含課余的備課、改作業、找學生和家長談心、家訪等。幾年下來,他們收獲了不少職業榮譽,得到了一屆屆學生的愛戴,家長的尊敬。
新聞中的李老師,做兼職不是為了生計,據他自己說是:既把送外賣當鍛煉,改善自己的高血糖;也是想增長見識,拓展“三尺講臺”外的生活圈。好身體、長見識,都對當好老師有促進作用,我看到的,是一個對自己有進步要求的老師。
前段時間,網上不是流行一個詞,叫“副業剛需”嗎?雖然說法夸張了一點,但外界對此多認為,年輕人“搞副業”,要么是為生計所迫,要么是為興趣買單,總之,也是挺上進的事兒。
一句話,對個別老師做兼職,送外賣也好,開網店也罷,只要不違反規定、不占用正常教學時間,社會不妨多點寬容,沒必要搞道德綁架,把他們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