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橋梁專家:鋼結構橋更易發生渦振,以后出現可能性會提高
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央視新聞客戶端5月8日消息,“以后我國橋梁出現渦振現象的可能性會提高,渦振不可能完全消除,就是大小的問題。”同濟大學橋梁與結構抗風研究室主任朱樂東昨天在接受央視新聞記者采訪時作出上述表態。
朱樂東解釋說,鋼結構的橋容易發生渦振,混凝土的橋不容易發生。早期我國橋梁大部分是混凝土的,所以沒有渦振。近幾年我國鋼結構的橋多了,尤其是大跨度的鋼結構橋,基數大了,以后出現渦振現象的可能性會提高。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廣東虎門大橋十天之內先后發生抖動事件,引發公眾對于橋梁安全問題的關注,即便分析認為渦振在安全范圍以內,其帶來的公眾憂慮和安全風險仍值得關注。
朱樂東認為,這次事件對橋梁的設計方法和內容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會使工程師對渦振問題更加重視,同時對橋梁的養護檢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振動主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而據虎門大橋有關負責人介紹,五一之前橋梁維修時,他們已經限制了大貨車和大客車的行駛,根據施工的規范,必須進行硬隔離,才放入了水馬,的確沒有想到產生渦振的問題。
對此,朱樂東建議,未來在制定橋梁維修養護方案時,盡量不去改變橋梁的外形,尤其是對大跨度橋梁的維修和養護。如不得不改變,則需事先咨詢風工程專家。
(原題為《橋梁專家:鋼結構橋比混凝土橋易渦振 以后出現渦振可能性會提高》)
責任編輯:姚俊俊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