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營收同比增141%,“人造肉第一股”疫外由虧轉盈?
北京時間5月7日,人造肉生產商Beyond Meat對外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財報。在發財報之前,Beyond Meat因遭到數家機構下調評級而導致股價出現明顯回落。從財報表現來看,Beyond Meat營收表現超出市場預期,本季度扭轉虧損局面實現盈利。因Beyond Meat財報表現碾壓華爾街預期,Beyond Meat股價周三大漲26.1%,收報126.21美元。
在疫情之下,Beyond Meat能夠實現營收跟凈利潤雙增長靠的是實力還是炒作運氣?回歸到這份新鮮出爐的業績上,Beyond Meat的素食肉讓投資者吃的美味嗎?同時這份業績是否能夠完全反映公共衛生事件對Beyond Meat的影響?
營收同比激增141% 每股盈利為0.03美元

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為9710萬美元,同比激增141%,市場預期為8829萬美元,去年同期為4020.6萬美元。Beyond Meat一季度凈利潤181.5萬美元,市場預期凈虧損448.8萬美元,去年同期凈虧損664.9萬美元。美國會計準則下的每股收益為0.03美元。該公司一季度營收、凈利及每股收益均超分析師預期。
因本季度營收跟凈利潤表現大大超過分析師預期,Beyond Meat股價周三大漲26.01%,收報126.21美元。截止文章發稿,Beyond Meat盤后股價為128.58美元,盤后漲了1.88%,市值為78.06億美元。

面向餐廳和餐飲服務網點的銷售額約占Beyond Meat第一季度營收的42%,與上一季度的59%相比有所下降。來自于美國餐飲服務業務的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56%,達到2260萬美元;國際餐飲服務業務的銷售額則同比增長57%,達1860萬美元。
本季度,Beyond Meat毛利為3770萬美元,占營收的38.8%,去年同期為1080萬美元和26.8%。資本支出為137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380萬美元,支出增長主要用于因為產能擴張而購置設備。
從核心數據的表現來看,Beyond Meat這份財報在疫情期間能夠實現營收跟凈利潤上的雙增長實屬不易,這也成為其股價實現大漲俘獲部分投資者信任的重要原因。盡管這份財報看起來有點亮眼,但這還是
疫外“肉荒”促使人造肉銷量激增 短期利好Beyond Meat長期恐不利

在本季度,Beyond Meat營收實現增長的背后主要是因為兩大渠道都保持較好的增長,其中零售渠道營收增長185%,餐飲渠道營收增長100%。
在營收上,為Beyond Meat貢獻營收主要來自于它一系列的人造肉產品,其中銷售渠道主要也是來自于零售跟餐飲這兩個方面。在疫情期間,Beyond Meat能夠實現營收超預期背后主要是市場需求推動的。
在疫情影響下,這給不少國家的肉類食品公司帶來很嚴峻的考驗。據悉全美肉類加工廠工人感染新冠疫情的確診病例數在本周已經超過了1萬例,全美共有29個州至少170家工廠有工人確診新冠肺炎。自疫情大流行以來,全美已有至少40家肉類屠宰場和加工廠停業,工廠停業導致全美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肉制品短缺。
據美國國際食品與商業工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泰森公司和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等肉類工廠在疫情期間的關閉,導致美國豬肉產量減少了25%,牛肉產量減少了10%。傳統肉類供給在疫情影響下供不應求,這也造成價格飆漲。據彭博社報道,由于工廠關閉,美國牛肉批發價飆升至創紀錄水平,豬肉批發價也大幅飆升。
由于傳統肉類食品公司面對疫情招架不住,難以在銷量上維持正常的供應,這也讓不少國家出現短期的“肉荒”。美國最大的漢堡連鎖餐廳之一的溫蒂漢堡 (Wendy's Co)也出現肉類短缺,該企業5500家連鎖餐廳中,已經有近千家停止提供牛肉漢堡或其他肉類菜品。
在出現“肉荒”的前提下,這促使消費者積極尋找其它肉類替代品,這也成為人造肉Beyond Meat銷量利好的一個重要因素。據Beyond Meat首席執行官伊桑?布朗(Ethan Brown)稱,根據機構SPINS的統計數據,在截至3月22日的12周期間,植物性肉類產品零售銷售整體增長54%,Beyond Meat仍占據最暢銷的四個SKU,銷售同比增長是其最接近競爭對手的將近六倍。
盡管在這個季度,因肉荒這一意外因素讓Beyond Meat的人造肉銷量迎來一波增長,但也有分析師認為該情況或許并不會利好下季度。富國銀行的分析師約翰-鮑姆加特納(John Baumgartner)表示:我們不能假設傳統肉類提高的價格或減少的供應會加速植物性肉類的采用。短期肉荒讓部分消費者選擇人造肉,但不少國家疫情還未迎來拐點,餐飲服務行業需求還未恢復正常。
從3月下旬開始,Beyond Meat的餐飲服務業務出現了顯著的放緩,3月相較于2月下降了約25%。在疫情影響下,考慮到餐飲服務渠道所受影響的程度和持續時間,Beyond Meat也撤回了2020年的前瞻指引。Beyond Meat撤回對于全年財報業績指引,這也不難看出疫情對其負面影響還是
零售市場成人造肉制造商必爭之地 價格競爭影響Beyond Meat利潤空間

在本季度,Beyond Meat扭轉虧損局面實現盈利對投資者而言是個較大的利好信號。在上個季度,Beyond Meat凈虧損50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為750萬美元;2019財年全年營收2.979億美元;凈虧損1243萬美元,攤薄后每股虧損0.29美元。Beyond Meat能實現同比跟環比的凈利潤增長,可見這個季度的營收跟毛利率表現都還不錯。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Beyond Meat領導層表示:本季度實現盈利主要是因為毛利率改善,因為產品銷量的增加,產量提高、直接材料和包裝成本節約、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可變間接成本的改善。
今年以來,Beyond Meat先后還與連鎖餐飲巨頭麥當勞宣布合作,將加拿大人造肉漢堡的試點門店從28家擴大至52家,并將試點周期繼續延長三個月。通過跟連鎖餐飲巨頭展開合作,這也讓Beyond Meat推廣人造肉渠道會更多,有利于該公司在營銷宣傳成本上有所控制。
盡管本季度實現盈利,但下個季度能否繼續實行盈利還未知。對于Beyond Meat這家公司來說,考慮到營銷和研發對于維持長期增長的重要性,Beyond Meat在盈虧平衡中削減開支的靈活性相對較小,這也是分析師對該公司擔憂的一個原因。盡管目前Beyond Meat在人造肉市場有一定領先優勢,但占據的市場份額還不夠撐起它有更大的盈利空間。
富國銀行認為,被急劇侵蝕的經濟狀況可能會降低對該公司“高價植物性肉類”的需求,為此將Beyond Meat在2020財年的每股收益預期從11美分下調至6美分,將2021財年的每股收益預期從37美分下調至35美分。投行機構的擔憂還有來自市場競爭Beyond Meat帶來的考驗。
在競爭層面,Beyond Meat雖有先發優勢,但Impossible Foods正在迎頭趕上。在疫情期間,人造肉制造商紛紛抓住這個意外的機遇搶占零售市場,但不可否認目前人造肉的價格比傳統肉類加工產品貴。譬如,Beyond Meat的漢堡肉餅每磅約12美元,大約是碎牛肉價格的兩倍甚至三倍。
一方面要想搶占人造肉零售市場,價格能否有優勢也很關鍵。據悉,Impossible Foods宣布與美國最大雜貨商克羅格達成了一份新的協議,將在全美1700多家克羅家商店以及克羅格官網上線Impossible Foods產品,達到了后者此前零售規模的18倍,目標是今年擴張至50倍。Impossible Foods在市場上積極擴張,自然也會影響到Beyond Meat市場地位,尤其是在疫情期間。
另一方面對長期定價策略作出改變,自然會影響到Beyond Meat利潤空間。在美國失業率驟升的背景下,高昂的產品價格顯然是Beyond Meat擴大零售市場份額路上的一個障礙。早前Beyond Meat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計劃在今年夏季向部分美國零售商提供大包裝和折扣產品,旨在縮小價格差距。但這種舉措并不適合長久推行,畢竟這會直接影響到Beyond Meat利潤價值。
結語
作為“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自上市后就承載了不少投資者的高期待。從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來看,根據天風證券數據,2019年,全球植物蛋白肉的市場規模約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從復合增長率來看,人造肉市場未來可期,這或許也是不少投資者看好Beyond Meat一大原因。
根據這份財報來看,疫情這個因素意外的給Beyond Meat帶來一波人造肉銷量上的增長,但在發財報之前有一些投行機構如高盛、瑞銀、富國銀行等下調Beyond Meat評級,Beyond Meat目前的發展還是未能完全靠實力俘獲投資者的信任。一直以來,Beyond Meat都被外界冠以炒作的標簽,何時撕掉這樣的負面標簽用實力自證或許是其股價迎來更大突破的關鍵。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注明版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