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城》書單 | 2020年 · 第4期

思 想 | 文 化 | 藝 術
與 大 家 共 讀
讀 者 推 薦
?01

《中國禮儀之爭》
李天綱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發(fā)生在十八世紀初的“中國禮儀之爭”對于中國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等各個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是這些領域研究繞不過去的話題。作者對史料的掌握十分扎實,駕馭能力強,圍繞著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來選擇材料,對各方立場做了透徹而公允的分析,而非簡單地就事論事。
——趙巖(企業(yè)職員)
02

《大圖景》
[美]肖恩·卡羅爾著
方弦譯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頭頂?shù)男强蘸托闹械牡赖虏还馐亲屓司次返模彩窃娨獾摹1緯栽娨獾恼Z言為我們解讀了薛定諤的貓、量子糾纏、存在主義哲學等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冰冷術語,探尋世界運行的規(guī)律與意義,構建出一幅不一樣的宇宙浩瀚瑰麗的圖景。就像行星爆炸時那一閃而逝的光芒,讓人贊嘆。
——格瓦拉(豆瓣網友)
03

《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楊照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人生對決,夠格的生命情境,往往只占百分之一,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不是處于荒蕪的等待,就是陷入瑣碎的挫折與消耗。楊照講解海明威,而不止于海明威,他不僅比較了福克納、村上春樹、雷馬克,也說到了馬蒂斯,談到了徐志摩和費孝通,更逐漸逼近哲學的探討。命題宏大,論述卻簡潔明晰。
——林頤(書評人)
04

《數(shù)學:科學的女王和仆人》
[美]E.T.貝爾著
李永學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推薦理由
數(shù)學被喻為科學的“女王”和“仆人”,在這角色轉換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在本書中,數(shù)學不再是課堂上冷冰冰的公式,作者向我們揭開了數(shù)學有趣的一面,讓人縱身躍入數(shù)學的世界,了解數(shù)學的歷史,數(shù)學和科學之間的關系,并充分感受現(xiàn)代數(shù)學的精神。
——葉子(大學生)
編 輯 部 推 薦
01

《演員自我修養(yǎng)》
[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
陳筱慕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年版
推薦理由
相較而言,演員的身體則是手段,是器具性的存在。演員要控制、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就像演奏者要照料好自己的樂器。《演員自我修養(yǎng)》從頭到尾都在講授演員調整身心的技術手段,然而,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它也始終不忘最終的指向。人類的精神生活是演員在舞臺上,或許也是作為個體的、必有一死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最終的歸屬。而這也就是前面說過的“最大的真實、絕對的真實”。
——朱生堅《演員自我修養(yǎng)的四個層面》
02

《技術與時間:1. 愛比米修斯的過失》
[法] 貝爾納·斯蒂格勒著
裴程譯
譯林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未必要深入哲學史的細節(jié),追隨斯蒂格勒與柏拉圖、康德、胡塞爾他們展開爭執(zhí)。但所謂學其上得其中,即便我們對許多晦澀之處不求甚解,也能夠在閱讀中得到啟發(fā)和沖擊,引導我們在這個技術時代重新思考“人是什么”。
——胡翌霖《在技術時代反思人性》
03

《圖書館建筑的歷史》
[英]詹姆斯·W. P. 坎貝爾
[英]威爾·普賴斯著
萬木春 張俊譯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
推薦理由
“回廊、書冊和書籍”“書櫥、鏈子和隔間”“墻架、穹窿和龕室”“天使、壁畫和密門”“鐵書庫、汽燈和卡片目錄”“電、混凝土和鋼”以及“電子時代”。作者并沒有使用宏大敘事的抽象詞匯對每個時期進行概括和索引,而是通過與圖書館有關的、極為具體的建筑要素來做層層剖析,就像是在拆解一座構造精巧的建筑物一般,這些所獲得的材料拼接成了另一種跨越時間的知識空間結構。
——周功釗《圖書館,邁向多元話語的建筑》
04

《秘密花園》
[美]弗朗西絲·伯內特著
李文俊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
推薦理由
瑪麗多次對瑪莎講起印度往事,多次向柯林描述發(fā)現(xiàn)和探索秘密花園的過程;柯林向父親回溯自己參與秘密花園的每個經歷、變化、驚喜等——作者在這一方面的暗示是毫無疑問的—小主人公的每一次講述都伴隨其同情心的開悟、自我認知的更趨完整。對自我的梳理和表達,催化了情感上想象他人的空間,利于兩人最終習得愛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秘密花園》是名副其實的愛的教育。
——張逸旻《伯內特夫人的玫瑰園與未名之物》
05

《志在摩登》
[美] 徐善曾著
楊世祥 周思思譯
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版
推薦理由
當時到英美留學的大多出自殷實之家,標榜為“精英階層”亦是常論,至于生活是否“愜意”,可能因人而異,這里涉及對愜意的理解和每個留學生的實際處境。但至少徐志摩的愜意是真實的,僅從他對學位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他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揮了揮衣袖,橫渡大西洋奔英國哲學家羅素而去。……此種愜意更可以從徐志摩劍橋生活的留影中解讀出來。《志在摩登》一書附有徐氏家族影集,其中有不少志摩鮮見照片。
——子張《和服,西裝,印度帽》
06

《幻想博物志》
[日] 澀澤龍彥著
王彩芹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理由:
奇幻在澀澤龍彥的作品里不只是素材,也不只是風格,它是一座橋梁,通向理的彼岸。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追求一部分來自作為學者的思維方式,但我認為更多的是來自他寄予自身的一種希望,他希望用現(xiàn)代文學的手段來表現(xiàn)跨越歷史的理的自身,它不僅表達為觀念,更現(xiàn)出生命的本相。
——陳嫣婧《澀澤龍彥的“奇”與“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