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不到游客,動物園里的動物陷入“社交渴望”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全世界都在保持社交距離,當人類陷入無聊時,動物園里的動物們也坐不住了。
5月2日,法蘭西24臺報道稱,法國昂內維爾的一家動物園在封閉了六個星期后,動物園里的動物陷入了“社交渴望”。此前,動物園每天有一千多人參觀,而現在,園中只有動物飼養員與動物們相伴。
動物管理員說,“當我們靠近長頸鹿或者犀牛時,它們就一直盯著我們看,聽我們在說什么。之前,它們對人群看都不看一眼。”
美國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的一位飼養員說,那些飼養在動物園里的可以與小朋友互動的動物(比如馬、兔子等),尤其渴望陪伴。動物園關閉后,一旦有工作人員經過,它們就會立即跑出來,發出聲音,渴望吸引工作人員的注意力。

沒了游客,美國一家水族館里的海獅也需要每天與飼養員玩耍
在美國的鳳凰城動物園,飼養員要和大象和紅毛猩猩共進午餐,還有一只特別喜歡社交的長冠八哥Dynah,格外需要飼養員的頻頻造訪。
俄羅斯的動物園也紛紛報告了類似的情況。
3月25日,西伯利亞時報曾報道俄羅斯羅耶夫魯奇自然公園里的黑猩猩因為突然消失的游客而十分沮喪。陪伴對于黑猩猩來說就像食物一樣不可或缺,公園的工作人員為了讓它們重新快樂起來,為它們播放了《獅子王》。
而俄新社在5月3日的一篇報道中援引俄羅斯沃羅涅日動物園副園長的話說,隔離防疫措施實施前幾周,園里的動物還都算表現得正常,不過它們很快就開始感到寂寞了。
“據我們觀察,這些動物都盼望著工作人員到來,睜著一雙大眼睛四處張望,然后從圍欄最遠處向我們跑過來。尤其是猴子和老虎——游客最愛的(動物)。”

觀察人類的長頸鹿
葉卡捷琳堡“故事公園”動物園創始人拉里奧諾娃也有同感:“它們已經習慣了被溫柔地撫摸。從馬到鴨子和鵝,都喜歡向我跑來。它們渴望有人陪伴。”
此外,列寧格勒動物園的新聞發言人米哈伊洛娃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她拿園里的羊駝和錦鯉舉例說,“羊駝不明白,人類都去哪了。隔離措施實施的第一天,它們走到柵欄前,伸出脖子四處尋找,然后又絕望地離開,分散在角落……園里有個池子,里面有很多錦鯉。以前游客把手伸進去,它們就會游過來。現在,這些錦鯉似乎也很困惑,不知道人類到底去哪了。”
俄新社表示,人流量因疫情驟降,不僅讓這些習慣了和人類打交道的動物們感到寂寞和困惑,也對動物園的運營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每年超過一半的收益都來自于向游客出售門票。所以,現在我們正想辦法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吸引資金。”一名動物園工作人員這樣告訴俄新社。
現在已經開始有人為幫助動物園經營行動了起來。其中,有農業大學向動物園提供干草、胡蘿卜和甜菜等投喂動物的材料,還有一些小商店會送來其他蔬菜。
英國埃克斯特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專家保羅·魯思告訴英國廣播公司,對于某些動物來說,比如靈長類動物和鸚鵡,觀察游客以及和他們互動也是一種豐容,會提高它們的生活質量。
另一些動物則忘記了人類的存在。比如東京的墨田水族館里的花園鰻。野生的花園鰻生活在從印度洋太平洋到加勒比海的溫暖水域中,有時,這些漂亮的圓點鰻魚通常喜歡鉆進棲息地底部的沙子里偷看路人。如果它們覺得足夠舒服,花園鰻就會伸長身體,露出長長的斑點身體,有時會被潛水員誤認為是海底植物的卷須。

花園鰻需要重新習慣人類的存在
由于太長時間沒有人類參觀,這些鰻魚開始不習慣人類的存在,這導致當看護者準備靠近魚缸時,它們開始躲得遠遠的。因此,在剛過去的5月3日至5月5日,隅田水族館舉辦了“人臉秀”。每天的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游客”可以通過撥打水族館的Facetime,與這些花園鰻面對面互動,每位“游客”有5分鐘互動時間。水族館希望這一舉措可以使得水族館重新開放后,這些花園鰻可以習慣大量游客的存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