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跑步拯救了我的生活”
貝拉·麥凱曾經是一名焦慮與抑郁患者,受離婚和根深蒂固的精神健康問題的困擾,貝拉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和焦慮癥,甚至一度找不到讓自己從沙發上爬起來的勇氣,去修復自己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做了一件之前她的自由意志從沒有做過的事情——出去跑步。

第一次的嘗試并沒有持續太久,但讓她自己驚奇的是,第二天,以及之后的時間,她又走了出去。慢慢她開始給自己設置一些可達到的目標——30分鐘跑5公里,每周的工作日都走路去上班,嘗試做10個連續的俯臥撐。與此同時,她的情緒狀態開始慢慢好轉。
在《跑步拯救了我的生活》這本書中,貝拉真實地完整還原了自己作為一名焦慮與抑郁患者,是如何克服各種困難,通過跑步改善自身情緒與心理狀態,從而將生活拉回正軌的...

今天,我在愛丁堡跑了一圈。我把朋友和手機留在旅館里,決定即興跑上一會兒。我沿著主商業街跑,沒有固定的目標,一邊跑, 一邊呆望著沐浴在紅光中的城堡。腳下的鵝卵石有些松動,如果不小心,可能會扭到腳踝。我將注意力集中在腳下,慢慢找到了節奏。這是我第一次不帶手機跑步。手機就是我的安全網絡,每次我去逛商店,必須帶著手機——以防萬一。但我防備的是什么呢?我并不了解愛丁堡這座城市,通常在陌生的地方我會更加緊張,但今天我覺得無所謂了。
我一個人,感覺良好。也許不止于良好,我享受著一種類似眩暈的放縱感。愛丁堡是一座多山的城市,在這里跑步,我的肺部灼痛不已,但周遭美麗的風景堅定了我繼續跑下去的決心。我發現一條略微平緩的路,于是從大路上離開。半小時后,我跑到了利斯,城市北部的港區。周遭一片寂靜,海鷗在遠處的風中拍打翅膀。我想它們一定是向水邊飛的,于是我跟著它們跑。轉過一個彎,我來到一座碼頭,海鷗和別的動物同時發出尖叫,我倒吸了一口氣。我的面前是一艘絢麗多彩的船——一艘為紀念日德蘭戰役而設計的“炫目船”。這些色彩鮮艷的船只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防止敵人辨認出船只的速度或行進方向,它們被涂上令人眩暈的形狀和艷麗的色彩。設計這艘船的藝術家把它命名為“每個女人”,以此向那些最早創造出炫目船的人致敬。這艘船的形象輝煌而迷人, 每一條直線和曲線似乎都在向力量和韌性致敬。我站在那里,注目良久。我想吸收這些形象,將其印刻在心間。
回去的路上,我發現了皇家游艇“不列顛號”(Britannia)。這艘游艇要小得多,可以通過一個購物中心進入——它缺乏威嚴的形象讓我咯咯笑了出來。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我可能跑不回去了。
為什么人們決定跑步?我說的不是那些一早養成運動習慣的聰明的運動者,他們在學校里就開始練習各項運動,直到成年,一直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這類人令我敬畏,但我永遠不會成為他們。我放棄運動幾十年了,常常對運動心懷怨恨。現在我之所以仍然在運動,是因為我不得不勉強承認運動對我有很多好處。而那些人,一直以來都了解運動的益處,他們可能會說,運動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午餐一樣自然,或是像信用卡被拒(告訴我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樣正常。
我想知道的是,不具備這種心態的人,為什么會開始跑步?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坐在沙發上;開車去街角的商店;如果錯過了公交車,他們寧愿等下一輛,也不愿意大汗淋漓地走一段路。我曾經說過,我們在童年時代都曾不知疲倦地到處奔跑,我相信運動是我們的天性,就像我們追求事業成功一樣自然。但隨著年齡日益增長,我們忘記了這一點。運動的習慣很容易被永遠埋葬,那么,為什么我們中的一些人會重新開始運動呢?
保持身體健康顯然是很有吸引力的理由——跑步可以幫助你控制體重,改善心血管健康,減少患糖尿病的風險。正如維巴·克雷根 - 里德所說 :“我們的身體在運動時會得到獎勵——運動讓身體更強壯,骨骼更強韌;運動促進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運動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 即使你有酗酒、吸煙等壞習慣,跑步1小時也能讓你的壽命延長7 小時。這對我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研究證明,散步、游泳和其他許多運動也對健康有益。你不需要觀察一月份跑步的人數就可以推測出,很多人幾乎從一開始就放棄了。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101提供的數據表明,超過2 000 萬的英國人不愛運動。我們似乎忘記了生命在于運動這個事實。盡管有人發起各種運動向群眾宣揚運動對健康的益處,但保持身體健康這一動機,似乎并不足以促使人們出去運動。
相反,人們開始跑步的動機,往往是由一場危機激發的。這場危機有可能蟄伏多年才暴露出來。也許人們跑步只是為了盡快擺脫困境,但我認為跑步的意義不止于此。現代人在大部分時間里坐著不動,沉浸在大腦活動之中。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很幸運,我們不必整日在田地里辛苦勞作,反而能在工作時間坐在暖氣充足的辦公室里瀏覽 Facebook(臉書)。然而,在這種舒適的生活被打破的時刻,我們可能會突然發現,這種舒適的生活不能拯救我們。人類不必再承受肉體之苦,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一種進步。由于許多人不必再從事辛苦的體力勞動,于是,失去與身體的聯系已經成為常態。有時候,我們營造的舒適生活已經不足以安撫自己了,一天的辛苦工作讓你只想站起來尖叫,亂扔東西,扯掉衣服,捶胸頓足。生活讓你窒息,你試圖找到戲劇性的突破口。但你做不到,因為你怕別人拍下這些尷尬的場景,讓你變成 YouTube 上的笑料。所以,也許你在尋找一些能帶來類似解脫感的方式,擺脫煩惱和單調的生活。這些方式需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足以與生活中時不時出現的艱難時刻相匹敵。我認為, 這就是通常人們選擇開始跑步的契機。
斯蒂芬(化名)告訴我,正念和跑步的結合讓他擺脫了自童年以來一直與之纏斗的焦慮和隨之而來的抑郁。“我一直很焦慮,”他說,“我的父母經歷了痛苦的分手,我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17歲那年我第一次抑郁發作,后來我就輟學了。那時我參加過一場考試,兩個小時里我什么也沒寫,然后我走出考場。在那之前, 我一直是一名優等生。”
一年后斯蒂芬上了大學,生活得很開心。他對我說:“跑步是一種分散注意力的活動。”后來他開始從事計算機相關的工作,并成家立業。現年 56 歲的斯蒂芬 10 年前被診斷出患有抑郁癥,但他說:“ 我想在這之前我肯定已經抑郁了很久了。我的行為很糟糕,大腦思慮不止,對家人厲聲呵斥。因為我,整個家庭的氣氛都非常壓抑。我參加了一個工作坊,接受了一些咨詢,但沒有什么改善。”
“我無法讓頭腦平靜下來……沒有緩解……當然,如果我急躁地對某人發一通火可能會變得平靜一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然后我開始與現實脫節。我無法正常工作,對家庭亦無任何貢獻, 幾乎與世隔絕。”最后斯蒂芬去找他的全科醫生,在診療室里他幾乎哭起來。“醫生給我開了百優解,說我的抑郁癥很嚴重。服用這種藥物令我非常緊張,天哪,它們會影響我的大腦。”但斯蒂芬服用了藥物, 發現兩到三周后抑郁癥狀消失了。“我又有了人情味。于是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沒錯,心理輔導沒有效果,我不吃藥能怎么辦?”
一位跑步的朋友為斯蒂芬報名參加 10 千米跑步項目。他做到了,隨后他報名參加馬拉松,跑完一場又跑了下一場。與此同時, 斯蒂芬發現了一個實驗性的正念項目,他意識到該項目教授的技巧與跑步相得益彰。“跑步對我來說就是正念練習,因為我在跑步的時候很少思考,我會觀察周遭的事物,注意季節的變化,或是體驗腿部的感受。”
斯蒂芬現在加入了一個跑步俱樂部,他能跑很長的路程。他把這歸功于社交聯系帶來的支持(他經常外出跑步)。“跑步和正念技術能讓我平靜下來,這意味著我可以停止服用百優解。去年, 我又開始唱歌。現在,這三件事是我生活的三大支柱。”
為了寫這本書,我與每一位采訪對象都相處了一段時間。我問斯蒂芬跑步給他帶來什么感覺。針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總是能給出不同的答案。斯蒂芬的答案讓我笑了:“在比賽開始之前,我期待著比賽的進程,并想知道比賽的結果。一旦我跑了兩到三英里,引擎就會啟動,跑步變成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當我飛奔著下坡時,我體驗到一種孩子般的快樂。”
這種孩子般的快樂可以極大地舒緩我們在生活中積累的壓力。在某一時刻,我們都需要把日常壓力拋諸腦后。我們需要獲得平衡——我們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時,大腦會嗡嗡作響,我們陷入對當下困境的沉思。我們通常沒有真正利用好這段休息時間——至少不是心甘情愿的。然而,生活經常會出現問題,讓我們不得不休息——無論是否情愿。
在人類經歷的一切人生劇變中,像我這樣的分手經歷可能是最常見的。除此之外,還有悲傷、心理疾病、失業,以及其他雖然更有正面意義但同樣具有挑戰性的事,比如為人父母或移居海外。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采訪了很多人,主要問他們為什么開始跑步。人們給出的答案很能說明問題,但老實說,這些答案都在意料之中。人們的故事各有不同,遇到的困難范圍廣泛,但每個向我講述故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試圖找到一條逃離現狀的路。他們想要減輕痛苦,減輕傷害,奪回表面上的控制權。
多年來,我一直否認自己有過焦慮和抑郁的經歷。我擔心人們歧視我、評判我或遠離我。即使長大以后,說起焦慮癥我依然會輕描淡寫,拿它開玩笑,從不向任何人透露我腦子里的黑暗想法。“我只是覺得有點低落”是我常說的一句話,我會找借口, 取消計劃,提早離開某個地方。我會告訴老板我生病了,而不是向他解釋我因恐慌發作而無法乘車。有一次我不得不在大街上席地而坐,因為我覺得自己快死了。這個念頭一直不消散,我只好叫了救護車,去了醫院。現在我覺得羞愧,因為我浪費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時間和金錢。但這恰恰反映了當時我的感受有多糟糕。我告訴同事我摔倒了,而不愿承認我無法應付腦子里的奇怪念頭。
阿爾瓦坦率地向我講述了她的故事,因為她想讓人們知道, 心理問題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她的康復經歷證明,沒有什么需要隱瞞的,也沒有理由為坦白病情感到尷尬。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克服了最壞的情況時,你往往更容易談論心理問題——天空已經放晴,你看待自己的眼光不再那么消極。心理疾病伴隨著大量自我批評,很少有心理疾病患者不曾以某種方式責備自己,哪怕是暫時的。我也一樣。
直到開始跑步,我才覺得我可以更公開地和人們談論這些年來我經歷的掙扎。我的故事對別人有意義,這是一件好事——一次糟糕的分手讓我嘗試跑步,反過來,跑步又促使我誠實談論自己的焦慮問題,我意識到,這些問題可能比表面上更嚴重。有趣的是,在一段糟糕的感情破裂后,我才平生第一次坦然面對自己的其他問題。人生總有一線希望吧?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單圖書,上市一個月即躋身英國亞馬遜銷售排行前兩位,講述焦慮與抑郁患者通過跑步自我治愈的真實故事。

本文內容整理自《跑步拯救了我的生活:一個焦慮與抑郁患者的自白》,作者貝拉·麥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版權歸作者及本書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