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嗅探”化身黑客獲取信息,進軍醫學界
文/陳根
嗅探,一種竊聽網絡上流經的數據包方式,在網絡上采用嗅探來獲取敏感信息已經十分常見。如今,“嗅探”卻進軍醫學界,與腦損傷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腦損傷會讓患者的運動或感覺等功能受到嚴重損傷,但對言語指令缺乏臨床可見的行為學反應并不能完全證明患者沒有意識。目前用于確定嚴重腦損傷患者意識狀態的方法卻導致高達40%的病例出現診斷錯誤。
很顯然,我們還需要新的、更好的解決方案。
近日,來自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可能的新工具,可以為這些腦損傷患者提供更清晰的圖景并改善他們的治療計劃。
一種廉價的“嗅探測試”表明,它有可能預測出哪些患者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繼續恢復知覺。

研究小組征集了43名嚴重腦損傷患者進行實驗,并進行隨機展示。通過將罐子里的不同強烈氣味呈現給受試者,然后使用一個進入鼻子的小管來監測患者的呼吸反應,來測量吸入的空氣量。這些氣味,包括令人愉快的洗發水味、令人不快的腐爛的魚肉味以及無味的中性氣味。
結果顯示,盡管在愉快和不愉快氣味之間的反應無明顯的區別,但輕度意識的病人反應輕微。中性氣味表明他們對罐子有感覺或對氣味有“習得性預期”。因此當他們聞到中性氣味時,他們的鼻氣流也會發生變化。
三年半后,科學家們繼續研究嗅覺測試的診斷。研究結果表明,有嗅探反應的受試者都恢復了意識,其中91%的患者仍活著,而沒有反應的受試者中有63%已經死亡
劍橋大學負責人表明:“嗅測的準確性非常高,我希望它能幫助治療世界各地的嚴重腦損傷患者。”如果有一個嗅覺反應,它是高度的信息,同時也是腦損傷的一大進步。
研究小組發現,植物人患者對嗅探測試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植物人可能不會產生嗅覺反應,而最低意識狀態的人可能會有短暫的意識跡象。這些細微但重要的差異進一步增加了嗅探測試作為一種準確診斷工具的潛力。
可以預見,通過研究的不斷改進,嗅探測試將實現落地并應用于臨床。當嗅探測試助力醫療判斷腦損傷患者意識狀態時,將進一步提高診斷正確率。這也會給腦損傷患者親屬一個更安心的希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