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語言發育落后,家長可能忽略了這3點
原創 邱美祺 歐茜醫生
在兒保過程中,時常會遇到語言發育稍微落后的孩子,家長們會很疑惑地說:
“我們每天都有給我家寶寶讀繪本啊”
“爸爸媽媽小時候說話也很早啊”
“我們家所有人都是說普通話的(一種語言)”
……

當醫生和家長進一步了解他們與孩子的日常交流詳情后,才發現大多數家長都忽略了這3點重要的細節。

您是否注意【視線平齊】?
我們來看看圖①和圖②的區別。


從座位上看,圖①家長是坐在孩子的背后,缺乏眼神的交流,而圖②家長與孩子不僅是面對面坐的,而且孩子是坐在凳子上的,而家長是坐在地上的,高度保持一致,視線平齊,可以更好地進行眼神交流。
從共同關注的機會上看,圖①由于座位的問題,只有家長通過孩子的手指指向了解到孩子關注的地方,而孩子很難從家長的眼神和手指指向中了解到家長關注的地方,顯然,家長的指導只局限于“被動輸入” 。
而圖②家長能更好地觀察到孩子所關注的地方并給予說明,孩子也能更輕松地順著家長的視線了解繪本內容,家長的就可以實現“主動+被動”輸入 。

您有扮演一個戲精嗎?
我們應該怎樣扮演好戲精這個角色呢?
可以回想一下當我們剛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例如,學英語),當一個外國人用他的正常語速跟你聊天,你除了表示羨慕他能說出流利的外語,更多的是苦惱,因為你根本沒反應過來他說什么。但當你的外教,可以把語速放慢,把每一個單詞都吐字清晰,你會發現接收信息并沒有那么吃力。同時,當外教說話的時候口型夸張,你還可以模仿他的口型發音。如果外教整節課下來都是一個語調,你會覺得很無聊,甚至會打瞌睡。但如果外教適當提高他的音調時,你便會豎起耳朵聽聽是不是在講著什么有趣的事情。

所以,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可以用些比較夸張的表情或者口型,并放慢語速,適當調高音調,讓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和模仿家長說話的口型。比如,“哇!這是什么?這是一個大大的蘋果!看起來好好吃哦!”


對于表達能力稍弱的孩子,我們可以嘗試變換問句的形式,把“這是什么?”換成“這是什么?蘋果還是雪梨?”給孩子提供一個可選擇的答案,一方面可以激發孩子表達的欲望,孩子表達起來也沒那么吃力;另一方面,可以進行名詞的輸入,給孩子提供模仿發音的機會。

另一種情況,當家長在問完孩子“這是什么?”之后,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即使孩子沒有回答,可以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以增加詞匯量的輸入。如,“這是什么?”“哦~這是蘋果,蘋果,紅紅的蘋果”。
總 結
1、與孩子溝通時注意視線平齊;
2、適當調高音調,放慢語速,夸張的表情和口型;
3、變換問句的形式。
原來語言發育的訓練還有那么多的細節,家長覺得還有沒有其他小妙招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呀!
本文作者:邱美祺 知貝醫療兒科護士
參考資料:
1.https://www.hkedcity.net/parent/development/parenting/page_5285963025b719b217130000
2.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3049.pdf香港衛生署-親職系列9之幼兒學說話之一(1-2歲)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于 2020 年 4 月 27 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原標題:《孩子語言發育落后,家長可能忽略了這3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