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揚州7旬老人癡迷船模62年,還復制出瓜洲古渡古帆絲網船

78歲的麻連登老人。 本文圖片 揚州發布
這幾天,78歲老人麻連登的朋友圈火了,他發了一個參與制作特大型航母的模型圖,引發了揚城船模愛好者的關注。
“我癡迷船模62年,16歲就開始了。”麻連登說,除了現代船模,他還一直堅守著古帆船的復制,曾復制瓜洲絲網船。

講述——
參與過超多船模制作
“我參與制作的船模不少,還制作過無人艇。”號稱“新中國第一代航海模型運動員”的麻連登,提及曾經制作過的船模如數家珍。
全國第一屆海模比賽60周年紀念活動,麻連登也參加了,這對于一位老船模來說,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制作模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麻連登說,每一次制作都先要根據圖紙,將船身一片一片雕刻出來,再進行打磨、上漆、組裝……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
“顏色、精細度都要達到仿真的要求,要一點點去調整。”麻連登說,仿真度是造出模型成功與否的一個標準。
鉆研——
成功復制古渡絲網船
“我一直在鉆研古帆船,幾十年了。”麻連登說,揚州地處長江、大運河交匯處,歷史上的江河中,千帆弄影、百舸爭流的美景,隨著經濟的發達和造船技術的先進,早已不復存在。
麻連登說,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揚州還有一些木船老工匠,現在已經很少能找到精通木船手藝的老人了,古帆船也是,留下的實物也特別少。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關注古船,那時史可法紀念館有一艘。”麻連登說,在濃密樹蔭下見有一外形奇特的狹長小屋,漫步進入才發現其中保存著一條十多米長的出土獨木舟。
而今,這條唐代獨木舟存放雙博館中供參觀,當時看到這艘獨木舟,麻連登就對古船產生了濃厚興趣,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走訪,他發現歷史上揚州段長江和大運河中,古帆船多是絲網船。

絲網船是以船窗冪有絲網以阻蚊蠅故名,多是江南一帶常見的船只,和浙江一帶的綠眉毛等古船只有明顯不同。
幾年前,根據已掌握的材料,麻連登成功復制了一個帶遙控設置的瓜洲孤獨絲網古帆船,這艘船還參加了不少外地古船展覽。
心愿——
再現江河千帆弄影勝景
將古帆船復原模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無實物參照,縮小至多少尺寸比例就是件難事,在復原過程中,麻連登還和武漢理工大學船史研究的頓賀教授多次交流,最終掌握了相關的數據,開始復原。

“大運河博物館在揚州,運河也申遺成功了。”麻連登說,運河的開鑿為了行船,古運河的漕船就是航行于南北的主要航運工具,揚州是漢唐以來的“造船中心”之一,這已由天山漢墓出土的“廣陵船官”銘文所佐證,就連遠在山東的菏澤都發現過疑為揚州所造的宋代古船,更別說唐代鑒真東渡的舟楫了。
遺憾的是,滬、閩、浙、廣等地都有古船研究方面的非遺傳承人,研究和制作了大量的中國古帆船復原模型,相關的歷史卻無法在揚州得以傳承。
“浙江福建一帶,一些河湖景區,會有一些帆影,成為獨特的景觀。”麻連登說,隨著長江十年禁捕和高寶邵伯湖的禁漁,大運河等水系的旅游潛力非常大,但現在,高郵湖、寶應湖上、長江邊、古運河上已難見一片帆影。更令麻連登擔憂的是,熟悉木帆船制作過程的老船作們相繼辭世,將使得非遺傳承的工作更加困難重重。
因此,他有一個心愿,那就是進一步研究歷史上揚州江河上的古帆船,將其復原成模型,留下有形“資料”,希望將來有一天,江河上再現千帆弄影、百舸爭流的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下揚州賞水景。
(原題為:《7旬老人癡迷船模62年,還復制出瓜洲古渡古帆絲網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