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誰還在乎《歌手》的歌王?
原創 壹娛觀察編輯部 壹娛觀察

《歌手·當打之年》播出期間,“核心人物”洪濤只在總決賽開始前發了一條微博。這條微博,在表達今年做這個節目的“難”,以及感謝被他邀請了很久的李宇春赴約幫唱華晨宇。
十五年前,李宇春在《歌手》團隊的見證下奪得了《2005超級女聲》總冠軍,而今天,她幫唱的華晨宇頂著所有爭議,拿下了沉甸甸的《歌手·當打之年》歌王寶座。
華晨宇,無疑是這季《歌手》的流量制造機。從一開始的“疑似被迫參賽”、到中期“唱法流程化的爭議”,再到總決賽的“夠不夠格拿歌王”。這位在在線音樂平臺上數次創造數字專輯銷售奇跡的新生代歌手,一直處于話題風暴中。
來到第八年的“歌手系列”,早已疲態盡顯。歌手資源的枯竭、觀眾新鮮感的喪失、綜藝政策的嚴控、網生內容的洶涌……洪濤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說今年是“背水一戰”,而這一戰選擇了崛起的年輕原創音樂。

在年輕原創的戰場上,“歌王”這個稱號并不值得過多在乎,因為它的意義不再像以往七屆一樣對殿堂級人物的歌頌,更多的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測,而年輕的這一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身上的變數太多了。
或許連洪濤和“歌手”系列也不會在乎“歌王”二字,他們在乎的是華晨宇這位新歌王誕生后,“歌手”系列節目又有了新的轉機。如約而至的“歌手2021”,洪濤的開場白不用再說“太難了”。

《歌手》系列行至八個年頭,依然逃不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疑問。
2020年,《歌手·當代之年》打出了華晨宇、MISIA、蕭敬騰、徐佳瑩、袁婭維、毛不易、周深的首發歌手陣容,依然在開年如約而至。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給《歌手·當代之年》帶來了云錄制的處理難度,但也助長了今年《歌手》的收視率。
截止到4月17日第十一期,CSM59城市網收視率均在1%以上,其中六次破2,排名也占據前兩名,其中七次拿下當晚綜藝節目收視率第一。僅從收視率來看,《歌手·當打之年》在“意外”回暖。
在此之前,《歌手》面臨的是不斷下滑的收視率。根據CSM52城市網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我是歌手》最高收視率為4.127%,最低收視率也達到1.434%,平均收視率則為2.361%。然而,隨著而來的是每季逐漸下降的收視率和豆瓣評分。去年《歌手2019》CSM55城市網收視率更是無一破1,第九期節目更是一度排在周五晚間省級衛視所有綜藝節目收視率第八名。低迷的收視率讓不少網友懷疑《歌手》系列的終結。

上升的收視與下降的豆瓣評分之下,實則是《歌手》改變的掙扎與不斷激起的水花。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曾在《為什么這屆《歌手2019》病懨懨?》一文中分析了《歌手2019》話題弱、水花少、收視低的原因,與歌手的選擇、歌手本身“制造“話題的能力、合作平臺會員體系把控下弱化了歌曲傳播、同時段競爭壓力大等有關。
而《歌手·當打之年》顯然在這些方面做了改進。在一直存在的“選人難”問題之下,讓“老”選手返場作為首發歌手,華晨宇、蕭敬騰、徐佳瑩、袁婭維都曾在參加的節目中進入總決賽。“老”選手的加入,既能解決選人難的問題,根據以往節目的“考驗”,也能保證實力與人氣。
同時,賽制的改變在增強了對抗性色彩之后,又增加了話題度。奇襲賽制下的1v1,有pk就有“沖突”,有“沖突”就有話題度,不論這種沖突是“激烈的”,還是“暖心的”。
效果也立竿見影。首期黃霄云奇襲毛不易成功,引發了網友熱議,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在這之后,黃霄云在《歌手·當打之年》的每期表現也成為網友評論的熱點之一,兩極分化的觀點常常出現在微博、彈幕等。而第二期毛不易淘汰與微博寫下的感受,也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首。隨后幾期節目中,劉柏辛奇襲華晨宇、隔壁老樊奇襲黃霄云等都是網友熱議的話題。

加上諸如華晨宇等歌手本身的高流量和高關注度,根據云合數據統計,《歌手·當打之年》的全輿情熱度大多數時候都高于TOP10、TOP30熱度均值。
但種種改變似乎沒有收獲網友的心,或者說,沒有收獲那些會在豆瓣打分表明態度的網友的心。事實上,從某些方面來看,《歌手·當打之年》又沒有改變。
首先,《歌手·當打之年》意圖很明顯,全面關注年輕歌手的原創能力,但在觀眾眼中,他們的“歌手”是不斷通過翻唱再度創造金曲的舞臺,所以當大部分歌手幾乎以演唱自己的歌曲為主,比如,包括總決賽在內,華晨宇演唱了十首自己的歌,雖然做了新的改編,但還是引來了網友的疑惑——什么時候《歌手》變成唱自己歌的舞臺了?但某種程度上,觀眾認為《歌手·當打之年》依然接近《歌手2019》“打歌節目”的性質。
而歌王的歸屬也如上一季一樣,懸念感并沒有那么強。賽程還未過半,關于華晨宇獲得歌王的猜測已經不少,加上常規賽穩定的表現,以及歌王之戰與李宇春搭檔,兩位從這個舞臺走出去的高人氣冠軍,重回舞臺合作,其實已經儀式感十足。
競演性質的節目卻缺少最后的懸念,這本身就會損失一部分觀眾的觀看欲望。除了奇襲賽制的懸念,觀眾在此獲得的大概只有對歌曲的欣賞,而這又與其他音樂性節目在某種程度上趨同。
不過,《歌手·當打之年》似乎算得上《歌手》系列中“年輕”的一季。沒有那么多前輩歌手的加入,奇襲歌手也多為還未被大眾過多關注的歌手,歌曲的類型、風格也更加多樣、流行、前衛。
也正因為這樣,不少歌手的選曲都偏于小眾,所以這也是八屆歌手以來未有傳唱度過高作品的一季,即使2018年、2019年飽受質疑,但也有張韶涵《阿刁》、吳青峰《起風了》等全網大熱的歌曲,而這一屆并沒有。

《歌手·當打之年》開場,第一個熱點話題是,網傳華晨宇是臨時“救場”的。有多緊急?據說第一場連舞臺裝都沒準備,穿著私服上了臺,然而一首《寒鴉少年》得到了那場的第一名。

“匆忙”的開始卻并沒有影響他接下來的表現,《歌手》舞臺的華晨宇無疑是穩定的。十場常規賽,四次第一、兩次第二、兩次第三,兩次奇襲賽中均獲得勝利,從某程度上能夠說明節目和投票的關注對于他的認可。事實上,此前在《歌手2018》中,他也曾在常規賽中四次奪冠,最終獲得亞軍,當季中一首《齊天》熱度、傳唱度不俗。
排名之外,是各種平臺位于前列的排名。第三期的《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后一天》,在2月23日公布成績的當下,登上新歌榜、飆升榜雙榜第一,播放量突破700萬,票選人氣超過100萬。第九期演唱的《好想愛這個世界呀》在網易云音樂獲得云音樂新歌榜三日連冠,新專輯《新世界NEW WORLD》預售24小時,銷量突破892000張,銷售額突破17840000元……
實力、人氣與話題度并存,華晨宇獲得歌王之位似乎早早喪失了懸念。
然而,伴隨著高流量、高熱度的,還有不斷襲來的爭議。
《斗牛》等歌曲展現出的表演“流程”,被網友總結為開場吟唱、突然鬼叫、開始rap、鬼叫、切回吟唱;《我管你》《斗牛》《造物者》等歌曲陷入抄襲質疑;穩定的高排名和大眾評審的投票也成為質疑的點,有網友甚至調侃地將節目稱為“歌手·流量之年之歌王華晨宇豪華嘉賓陣容演唱會系列”;而華晨宇獨特的表現風格,也在有些網友看過了幾期表演之后,表示“形式大過內容”,一味地追求獵奇。

伴隨著這些爭議的,是粉絲孜孜不倦的“小論文”式贊賞,從歌詞、立意、到唱功,全都是她們稱贊的內容。或許適得其反,或許職黑下場,華語樂壇歌手金字塔頂端是華晨宇的圖和“華語樂壇姓華”的梗,又將華晨宇推至風口浪尖。
事實上,對于華晨宇音樂、表演風格一直存在著兩極分化的態度。而在此之下,多期憑借著新原創拿下前幾名,甚至第一名,尤其是在改為云錄制之后,現場效果、氛圍不再起作用的情況之下,也令不少網友質疑大眾評審的投票。
或許,華晨宇可以算得上節目期間最具爭議的歌王。在他之前,《歌手》系列共產生過七位歌手,分別是羽泉、韓磊、韓紅、李玟、林憶蓮、Jessie J、劉歡,一色的擁有出圈作品、經歷豐富的歌手。如此相比之下,出道時間較短、“是否有作品出圈”都是爭議話題的華晨宇顯得年輕而說服力不足。
另一方面,僅從進入決賽比拼的幾位歌手來看,除了MISIA之外,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的前輩、“資深”歌手,同場比拼,華晨宇得到第一也并無不妥。
雖然爭議頗多,但無可厚非,華晨宇穩坐了新生代流行歌手第一寶座。事實上,僅在百度百科中列出的華晨宇獲獎記錄就超過60項。如今,華晨宇的歌手經歷中又可以增加一條——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歌王。
當《歌手》后面上“當打之年”后,這一屆“歌王”的意義改變了,因為它的“玩法”改變了,《歌手》將不再是對于殿堂級歌手的歌頌,而是在對未來領軍人物的預測,這一點上華晨宇足夠份量。
華晨宇的“劇本”也是洪濤提前準備好的,正如他所說的“背水一戰”,他需要讓這個不斷創造商業價值的品牌節目再度運轉下去,于是洪濤選擇迎接爭議,他也選擇了讓“歌王”的意義重生。
所以,“歌手”系列的老觀眾們,不要在乎年僅三十歲、無破圈作品的華晨宇拿下了歌王,因為這個寶座不值得過多在乎,應該在乎的是,“歌手”這個舞臺被這次煥新后的重生,“歌手”品牌能繼續留下來,畢竟華語樂壇還是需要“歌手”這樣的品質平臺,讓更多優質的音樂人和作品被看到。
“歌手”重生了,下一屆,洪濤也不用再說“太難了”。

原標題:《誰還在乎《歌手》的歌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