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淘集集難以翻篇,張正平是個徹頭徹尾沒有擔當的loser

作者:龔進輝
失聯近半年的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回歸公眾視野。
昨晚,張正平突然現身朋友圈和淘集集商家維權群。他在朋友圈中曬出四人合影,并寫道,“2020年開年最開心的事情,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吹牛喝酒。TJJ(淘集集)的事情過去了,想發財的朋友,展望未來。”尷尬的是,評論區有疑似淘集集員工現身討薪,并暗示他已加盟蘇寧。
同時,張正平在商家維權群里又強調淘集集事情已過去,并稱賺錢做生意是第一要務。隨后有商家發布聊天記錄的視頻顯示,張正平欠自己340萬,并在聊天中提及“賺錢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早上,他再度在朋友圈強調賺錢第一,“我沒肯定大家放下,但懇請大家開始。”
針對張正平已加盟蘇寧,蘇寧方面予以否認,直言他既未加入蘇寧,也不是蘇寧拼購外部顧問。相關蘇寧零售云高層也表示,自己和張正平僅為私人關系,合照僅是一次私人飯局。
在我看來,創業失敗并不可怕,創業失敗后沒有擔當才可怕,而張正平恰恰是這種人。他在淘集集破產重組失敗后玩失蹤,沒人能聯系上他,如今一現身淡定地說淘集集已翻篇,敢情他天真地認為時間能抹平淘集集商家和員工的傷痛,當什么事都沒發生。
這顯然不切實際,淘集集的故事不是張正平說過去就能輕易過去。事實上,除了他自己巴不得翻篇,商家、員工等沒人愿意就此翻篇。或許被欠薪的員工可以很快走出往日陰霾,逐漸接受要不回工資的事實,重新找工作再出發,但被拖欠巨額貨款的商家損失遠比員工慘重,放下談何容易。
去年10月,淘集集遭遇第一次危機,張正平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承認拖欠供應商8.9億元,總負債高達16億元。今年3月,淘集集正式提出破產申請,實際欠債超過19億元,現有資產不足6000萬元。目前,淘集集債權人超過3萬,這意味著,其平均欠每位債權人超過6.5萬元,但實際最終平均獲賠不足2000元。
淘集集商家被張正平坑慘是不爭的事實,拖欠貨款超過百萬的不在少數,不少商家曾對媒體披露自己的悲慘遭遇,比如有車有房一朝入坑全被騙光,他們或傾家蕩產或或背負巨額外債,壓力大到甚至動過輕生的念頭,光被逼無奈跳樓就發生好幾起。
其實,每個商家背后是包括老板在內的N個家庭,被張正平坑慘后連日常生計都成問題,只能負重前行,一時半會難以恢復元氣。作為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張正平不僅不積極還債,還好意思說淘集集的事情已過去,臉呢?你完全不用承擔?我真是大寫的服!
有人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估計淘集集商家不答應,他們過了再久也無法忘卻曾經被張正平深深套路,以及帶來的巨大創傷,淘集集這一頁注定難以翻篇。

我認為,張正平是一個徹頭徹尾沒有擔當的loser,不僅體現在他云淡風輕地說出“淘集集的事情過去”,當沒事人一樣,更在于他對淘集集隕落的反思不到位,刻意甩鍋投資人,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簡單介紹下淘集集,其成立于2018年8月,對標拼多多,主打低價拼團模式,面向下沉市場,立志成為下一個拼多多。上線后便迎來高速發展,2個月日活突破500萬,6個月用戶量達到1億,隨后又增長到1.3億,成為社交電商領域僅次于拼多多的重量級玩家。
不過,淘集集備受用戶青睞并非建立在良性發展基礎之上,而是歸功于燒錢補貼,不僅對商家進行壓價,力求比拼多多還便宜,甚至做到全網最低,自己還投入大筆經費用于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瘋狂補貼、一元拼團、限時秒殺、十元五件、虧本上新等,才換來用戶數據的好看。
明眼人都看得出,淘集集只是表面風光、一時繁榮,一味依賴燒錢補貼不可取且很危險,因為對資金實力要求較高,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況下,只能倚仗外部投資,一旦融資不順或資本寒冬來臨,將陷入被動狀態,輕則放慢擴張腳步,重則被打回原形甚至涼涼。
不難看出,淘集集本質上是個To VC的社交電商創業項目,資本成為壓到其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謂“成也資本 敗也資本”。去年6月,淘集集啟動B輪融資,擬融資2億美元,估值8億美元。張正平透露,很快就拿到多個口頭offer,當時信心滿滿,要把淘集集做成百億美元以上企業。
據財新報道,當時阿里曾接觸過淘集集,給了其投資意向書,淘集集因此回絕其它機構的投資意向。期間,阿里要求進行詳細盡調,包括再次審核后臺增長數據。不過,到了9月底,阿里仍未決定是否投資淘集集,使其陷入尷尬境地,B輪融資或許可以等一等,但業務發展一刻也不能停。
由于融資遲遲未敲定,淘集集面臨巨大的增長壓力,或許是為了迎合阿里,在資金趨緊的情況下,其仍堅持燒錢補貼,資金源自挪用商家貨款。去年7月,淘集集將商家提現賬期從一個月延長至兩個月。8月,其又向商家發布公告,稱從7月10日所有提現申請將全部駁回,引起商家不滿和維權。直到9月底,商家集體上門討債,淘集集第一次危機爆發。
10月,張正平在道歉信中承認自己犯了一個極大錯誤,“7月時銷售額出現停滯,我卻把過多時間花在融資上,想通過融資解決增長問題,錯過了黃金自救期,策略上仍然選擇了虧損獲客。”他提出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先償還一部分貨款,另一種是債轉股,將大型供應商轉換為公司股東。
當時商家心態無比矛盾和糾結,一方面他們被張正平的真誠所打動,也為了有一天能夠收回貨款,希望淘集集繼續做下去,另一方面又覺得淘集集私自挪用貨款,逼迫他們簽訂“霸王協議”,才導致自己血本無歸。經過一番權衡后,張正平獲得超過半數的商家支持,為了讓淘集集得以順利重組,甚至有商家不斷說服其他商家同意簽字。
沒過多久,淘集集順利度過了第一次危機,商家的諒解為其贏得一絲喘息之機,得以繼續推進B輪融資。此后,陸續傳出京東京喜、蘇寧有意投資淘集集,但最終并未得到證實。12月3日,淘集集終于傳來融資的利好消息,宣布已和國內某大型集團(投資人A)順利簽署股權投資協議,正處于打款階段。
但很快形勢急轉直下,6天后,張正平發布公告,稱由于資方在并購階段遲遲未打款,淘集集陷入第二次危機,直接給公司致命一擊,無奈走到破產清算或破產重組這一步。他透露,除了投資人A,某preIPO基金(投資人B)也參與此次融資,投資人B已簽署投資協議,并接管公司財務、法務等工作,但在打款時間上多次延期,最終導致淘集集倒閉。
這讓曾給淘集集一次自救機會的商家很受傷,他們錯信了張正平,從失望到希望重燃再到絕望,不得不再次承受不菲的利益損失。而當事人張正平卻將矛頭直指投資人B,對其頗有怨言,不僅控訴投資人B多次拖延打款,還指責其申請訴前保全,給公司運營造成毀滅性打擊。
換言之,他將淘集集的倒閉完全歸咎于資本食言。如果這是張正平在氣頭上說的話,那我可以理解,但以公告形式發出,則屬于他經過深思熟慮后的自我認知,讓人失望不已。要知道,投資人B只是淘集集倒閉的導火索,而非真正原因,其涼涼的根本原因在于過于依賴資本輸血,直到最后一刻也未形成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淘集集不僅毫無節制地燒錢,而且燒錢效果也不佳。其非常注重拉新,卻不重視用戶留存,有員工曾這樣描述惡性循環,“貨款壓倒一定程度,貨的質量沒有保證,我們的快遞也沒有做好,用戶的體驗很差,只會選擇卸載軟件。所以我們的留存才那么低。”
因此,淘集集喊出“價格更低、品質更好”的口號,只是看起來很美好,實際上很難達到,導致用戶流失嚴重。創業公司花錢大手大腳且未用在刀刃上,結局可想而知。同時,有員工爆料,淘集集挪用商家貨款并非僅在B輪融資失敗后,而是一開始運營就已挪用,可見其商業模式天生存在缺陷,即便未發生此次爆雷,也很難成功。
在我看來,路是自己選的,張正平怪不得別人,當淘集集選擇燒錢補貼這條路,就應意識到不可持續,不應在融資失利后怪融資環境不佳、投資人冷酷無情。所以,當第二次危機來臨時,淘集集純屬活該、自作自受。而作為公司一把手,張正平對淘集集身陷絕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深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是一味甩鍋投資人B,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一般而言,創業失敗會被當成loser,但成為loser沒什么大不了,因為人在一生中難免會經歷各種失敗,一次失敗并不代表以后不能東山再起。張正平是個loser,但他奇葩之處在于,對失敗反思不到位、不透徹,反而避重就輕,而且對讓3萬多商家蒙受巨大損失麻木不仁,既然補不上巨大窟窿那就干脆“放棄治療”。
講真,我打心底里看不起張正平這種沒有擔當的loser。或許,他明白男人該敢作敢當的道理,但選擇故意裝睡,任憑淘集集商家、員工再怎么強烈聲討,也注定永遠叫不醒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