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國最硬的菜,是東北菜?
原創 環行星球 環行星球

圖文: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
封面圖:?Valentina_G/Shutterstock
去年冬季,一位黑龍江同學在英國出差結束后來到柏林。他剛下飛機就興沖沖地對我說:“趕緊給我整點兒酸菜燉肘子,這幾天的英國菜太難吃了。冬天還吃冷餐簡直要人命。”
經過一番尋找,我們在柏林著名的巴伐利亞主題餐廳坐了下來。他一邊呲溜一口豬肘,吧嗒一口酸菜,一邊說:“我看這德國跟老家不光建筑風格像,菜也差不多,真不愧是歐洲東北菜。”
?dreamstime / 圖蟲創意
?

如果讓我選出一道最有代表性的東北菜,我投味重量大、菜肉雙全的“大豐收”一票。沙口的土豆、焦香的油豆角和粘軟的苞米,經過長時間燉煮,被肉汁浸透,排骨又帶著蔬菜的鮮甜,二者相得益彰,一口下去唇齒留香。
大豐收里也可以加地瓜、茄子,燉魚、燉羊、燉鵝,除了小火燉,大碗盛并無定數,但因為名字喜慶是“亂燉”中的戰斗機。
?

?Zecchi / Shutterstock
?

Photo:cookidoo.thermomix.com
?

比起“一鍋燴”,可能烤豬肘才是許多人心目中德國菜的代表。赫赫有名的德國烤豬肘,上限很高,下限很低。便宜的烤豬肘三歐元可以買兩個,沒有肘皮,不但不入味,咬起來也像是在啃橡皮,還要擔心松手抽在臉上。高端餐館的秘制烤豬肘,外酥里嫩,吃半個就能讓臉上閃現出“肉食者的光輝”。
酥脆的南德烤肘子(Haxe)以擁有平整金褐色表皮者為佳,?starets / Shutterstock
?

此時此刻我開始懷念,雖然不那么有名但是同樣美味而且對蘋果肌非常友好的北德特產——燉豬肘(又名“德國咸豬手”)。一公斤重的帶皮大豬肘燉至酥爛,散發著濃郁的肉香,經過洋蔥、月桂葉和百香果的調和,一口下去可得留神不要咬到舌頭。在當地人經常光顧的小店里,你往往會有驚艷的發現。
軟糯的北德燉肘子(Eisbein)看似平平無奇其實非常驚艷但一定要趁熱吃,Photo:Anagoria / Wikimedia Commons
?

“烀”就是用燉,但不管怎么做,食物總是浸潤在湯汁中。相反德國菜總是“菜湯分離”,所謂喝湯更像是喝粥,因為湯實在是太濃了。?大鵬DP / 圖蟲創意
?

古羅馬人曾經也用白菜制作酸菜,不過現在日耳曼地區生產的酸菜中絕大多數是用甘藍(又稱大頭菜、圓白菜)腌制,腌制前把甘藍切成絲,撒入白糖和白葡萄酒攪拌均勻,發酵完成后可作為肘子、排骨、香腸等肉食的配菜。
?deposit / 圖蟲創意
?

酸菜菜譜,Photo:jerkypicklesandbeer.com
?

?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沈陽時曾經連吃兩份酸菜白肉,竊以為東北可以試試把酸菜作為面向德國的出口產品。
?魔影游俠 / 圖蟲創意
?

?

?陳鋒塵 / 圖蟲創意
?


當然也少不了德國血腸,這種血腸是把豬血、豬舌(或牛舌)、燕麥和面包屑灌入豬腸制成。可以煎烤但多直接夾面包食用。非常符合我在以前的文章中為“工業化飲食”總結的追求“方便快捷”的特點。
德國人還給吃血腸找了三種意義:傳統、環保、健康,?deposit / 圖蟲創意
?


食用時既可以加入湯中提味兒,可以和肝腸一樣抹在面包上吃,當然作為傳統藝能也可以一邊喝酒一邊直接吃。味道像是紅腸味兒奶酪。
Salo,薩洛,Photo:Wikimedia Commons
?

免去“拔絲”的工藝直接食用油渣或者炸肥膘也可。過去冰天雪地中缺衣少食的人們迫切需要高油高糖食品補充能量,現在隨著食物充足不管是“薩洛”還是“油滋啦”吃的人都少了。
地瓜被德國人稱為“甜土豆(Sü?katoffel)”。一個吃拔絲地瓜的小竅門:剛上桌的地瓜又黏又燙應該先放在飲料里泡一下再吃,不知道有沒有別人也這么吃。?一位風度偏偏的女紙 / 圖蟲創意
?

END
版權所有,轉載請后臺聯系
原標題:《德國最硬的菜,是東北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