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6歲黑石公寓為音樂轉身:唱片試聽受歡迎,咖啡音符相交匯

4月21日下午,澎湃新聞走進這棟有著96歲高齡的老建筑,盡管時間在它的身上刻下痕跡,但是新業態的引進讓它變成了時下火熱的打卡新地標。
書店以音樂為主題,唱片試聽受歡迎
春日的復興中路,參天的梧桐樹冒出了碧綠的新葉,擋住了黑石公寓的正面像,卻擋不住它幽幽透出的文藝范兒。
黑石公寓的一層,現在是一家名為“幸福集薈”的書店,3月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書店入口位于公寓的側面,雖不起眼,但一走進這扇門,一條縱深感極強的拱形走廊首先映入眼簾,腳下是復刻1924年黑石公寓原貌的馬賽克地磚,兩側則是不同的主題集室。沿著走廊慢慢走入,好似正要進行一場神秘的探險之旅。

根據公寓原本的房間格局,書店劃分為7個主題集室——文化集室、視野集室、兒童集室、靈感集室、生活集室、音樂藝術集室、唱片試聽集室,或童真、或文藝、或趣味。
每個集室會擺放一些沙發座和小書桌,來這里不僅能購書,還能看書、會友,每個集室通過拱門串聯。

最有特色的是唱片試聽集室,它藏在書店的深處,進口是一個環360度的圓形空間,四面的墻壁上掛置了珍藏版的黑膠唱片,再深入內室則擺放了不少經典的黑膠唱片,從古典到流行都有涉獵。這里還備有黑膠唱機,每天書店都會推薦3張試聽唱片,供讀者欣賞。

不少初來體驗的顧客在唱片試聽集室逗留時間較長,他們興趣濃厚,認真聆聽唱機播放的音樂。有顧客向記者表示,以前不太有機會能接觸到黑膠唱片,在書店看到這些唱片和唱機很新奇。“確實感覺很不錯,在書店能有這樣的體驗很有意思。”
因為是以音樂為主題的書店,不少有著音樂背景的讀者光顧。
市民張小姐表示,自己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經常在這一帶附近逛。“我們學校就在這附近,之前逛的書店都是一些比較小的音樂書店,專賣音樂書籍和樂譜。像‘幸福集薈’這樣不僅賣書還能坐下來看書體驗的書店很少,我非常喜歡這里的設計和氛圍。”

“剛開業的時候,受疫情影響,每天到訪的人數可能不超過10個人,但還是盡可能地保持它開放的狀態。”清明小長假一過,經營“幸福集薈”的幸福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凌發現,整體消費環境不斷回暖,書店的人流開始迅速攀升。“現在平日每天客流大概在500人左右,周末基本上可達到1000人以上。大家喜歡拍照的拱形走廊甚至要排隊才能拍上一張照片。”
折衷主義風格吸引人,如今被活化再利用
在朱凌看來,黑石公寓的“幸福集薈”書店代表著對上海優秀歷史建筑的活化再利用。
“大家可能很難想象,我們剛接手整個一樓空間的時候,它實際上是被作為辦公用房來使用的,被分割成若干個辦公室和會議室。我們按照原始的黑石公寓歷史圖紙對它進行復原。”
朱凌說,書店的區域原本是黑石公寓以前的居住和會客空間,他們把整個空間打造成為了一個書店綜合體。“你會發現我們這里有很多的沙發和小書桌,甚至配備了閱讀燈。這個區域事實上就是96年前的書房。坐在這里讀書,你會有一種時空穿梭的感覺,仿佛坐到了96年前的會客室,坐到了96年前的書房里。”

時間追溯到96年前。1924年,黑石公寓由美國商人布萊克·斯通建投資興建造,由此得名“Blackstone Apartments”(中文譯為:黑石公寓)。它是當時整個上海最高端的公寓之一,除了本身套型非常大,整體功能齊全。
朱凌介紹,黑石公寓是典型的折衷主義風格,大樓外觀為新古典主義三段式格局,擁有著巴洛克曲線建筑學的裝飾,同時還擁有源自古希臘的科林斯柱式。“黑石公寓匯集了當時所有他們認為非常漂亮的建筑風格,簡單說就是怎么好看怎么來。折衷主義的風格外觀很有吸引力,所以很多市民走到復興中路的時候,一下子會被黑石公寓吸引住。”
在黑石公寓的歷史上,有不少濃墨重彩的痕跡。
1925年,美國畫家波特利在25號房間舉辦了一場藝術展覽。1935年,北洋時期的國務總理熊希齡迎娶才女毛彥文,二人的新房就設在黑石公寓。上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曾在此辦公。上世紀80年代初,因同徐匯區房管局毗鄰,黑石公寓成為中國最早的民間房產中介市場之一。
拓展音樂配套業態,完整文化生活體驗
如今,在淮海中路、汾陽路、寶慶路圍成的三角地帶中,集合了多家音樂機構和音樂文化資源,包括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上音歌劇院、賀綠汀音樂廳等等。在這個被譽為“徐匯音樂三角地”的核心位置,黑石公寓開出了這家音樂主題書店。
開發商上海衡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佳音透露,2005年,黑石公寓成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本著“還空間于民”的初衷,2016年,公司著手對黑石公寓進行修繕和業態拓展。
據她透露,復興中路1331號有4棟建筑,除了黑石公寓外,其余三幢為上世紀80年代造的辦公樓。在整體業態定位的時候,公司做過一系列市場調查,發現“徐匯音樂三角地”雖然音樂資源豐富,但是相關的配套產業發展不深。“在這個音樂三角區域里,看完音樂會后都沒有一個可以適合觀眾吃飯、喝咖啡的地方。還有些音樂家反映,來這里演出,回住宿的酒店路程很遠,希望附近能有一家溫馨、小巧、又充滿音樂元素的酒店可以入住。”

因此,以“生活中的音樂家”為設計理念,融時尚生活和音樂文化于一體的綜合園區——黑石M+園區誕生。其中,黑石公寓一層被改造成音樂書店。
連接書店的還有一家設計感極強的咖啡館“Drops”。另外三棟建筑將“搖身一變”換新裝,功能定位分別是音樂家工作室、藝術酒店、餐飲零售等。
“音樂家來黑石M+園區可以進行除演奏以外的其它生活方式,補齊‘三角地’的功能形態。”姚佳音說,不僅是音樂家,市民來這里聽音樂會,也可以在黑石M+園區作更多的停留。“某個周末的下午,來這里看書打發下時間,吃頓不太匆忙的晚餐,再去對面聽場音樂會,最后再回來這里喝杯咖啡。這樣的音樂享受才是完整的,市民才有更好的文化生活體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