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個月大寶寶睡覺窒息而亡,“趴睡訓練”靠不靠譜?
原創 11 醫學界兒科頻道

近日,小編看到這樣的一個帖子,實在氣憤又無奈——


1:01,訓練開始,這位媽媽開始在微信群里詢問。


近2個小時,這位媽媽在一墻之隔外,看著自己的孩子這樣離去,而她甚至都沒有反應過來。
看完后,小編也忍不住怒氣攻心。但再批評這位媽媽,也無濟于事,換不回來鮮活的生命。
而這樣的悲劇,本可以避免。
趴睡,嬰兒猝死綜合征的催化劑
在美國,每年有大約3500個寶寶死于睡夢中,或者是因為嬰兒床上意外窒息,或者是被繩索纏繞,還有就是嬰兒猝死綜合征(SIDS)。
SIDS也被稱為搖籃死亡,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多見于3-6個月的嬰兒,通常在熟睡中突然死亡。
其中,睡眠姿勢對嬰兒猝死有著較大的影響,尤其是趴睡。趴睡不僅增加猝死的風險,還增加嬰兒再次吸入其呼出廢氣的風險,導致高碳酸血癥和缺氧;增加嬰兒過熱的風險,改變嬰兒心血管系統的自主控制,特別是在嬰兒2-3個月大時,可能導致嬰兒腦部缺氧。

美國兒科學會給出的建議是,為避免窒息等意外,嬰幼兒1歲前應該和大人分床睡,同室不同床。
最好的方法是把小床拼在大床旁邊,隨時可以照料,這樣有利于降低嬰幼兒睡眠死亡的風險,也確保了大人和孩子的睡眠質量。至于安全感的建立,并不能單純用是否同床睡來衡量。

分房,什么時候可取?
關于孩子要不要分房睡這個問題,女明星馬伊琍就曾發表過自己的經歷。



他們認為:孩子和大人同床睡不僅不利于培養孩子獨立品質,更有可能引發嬰兒猝死綜合征,導致難以逆轉的嚴重后果。

一般來說,3歲左右是較為合適的。從一個人的心理成長來看,3歲左右,是形成自我意識、個體意識和性別認同的時期,也是一個較好的分床時間點。

分房睡之前,還需綜合考慮一些客觀因素,比如孩子和父母是否做好準備,房間是否最近有過裝修,孩子是否學會相應的生活技能,家人是否對分房達成一致意見,家里是不是大到可以分房等,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總的來說,育兒并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一切都應該以寶寶安全為前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縱有相通性,但也有差異性,沒有必要拘泥于一種方式。育兒經驗可以作為參考,但最終的實施者還是父母自己。
而這次悲劇的發生,無疑又給家長們敲響警鐘。育兒知識滿天飛的今天,產生育兒焦慮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有所抉擇,孩子的健康,是每個家庭的希望。而孩子的安全感,更多地來自父母和諧的關系、有愛的成長環境。所以,在忙著不停翻閱各種育兒信息的同時,也不妨看看自己和另一半的關系如何。
參考資料:
[1]小皮. 與父母同睡有礙兒童身心發育什么時候讓孩子接受分床分房[J]. 自我保健, 2015(3):70-71.
[2]https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11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原標題:《又一悲劇發生!三個月大寶寶睡覺窒息而亡,只因這個奇葩的“趴睡訓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