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收入不足20萬?新一代青年導演生態調查
凡影 · 畫外 深焦DeepFocus
導語:為持續了解青年創作者的生存狀態,探尋他們成長路徑和發展趨勢,為中國影視工業化建設留下一些可供回顧的資料,“2019-2020中國影視行業青年創作者生態調查報告”應運而生。此報告分“導演篇”和“編劇篇”。本篇是“導演篇”的深度解讀。
距離上一次青年導演生態調查已經過去了三年(回顧:2017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生態調查報告)。當時的不少被訪者已經從中國電影產業的預備役成長為中堅力量,例如郭帆,例如路陽……
一個新的代際已經產生。
作為影視產業毫無疑問的創作中樞,優秀的青年導演很容易成為行業內追逐的對象。回想當時,我們既是為了突破大眾對于“導演”的刻板印象,更是為了厘清成熟的影視公司、規模龐大的網絡平臺與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之間或多或少的隔閡。
這個想法有些奢侈,但我們還是想繼續做下去。
因此凡影·畫外hoWide聯合驚迷影視、藍莓影業、樂創文娛(融創文化旗下)、淘夢和星火計劃等機構(依拼音首字母排序),于2019年年底再次啟動中國青年導演生態調查。
我們尋找的是1979(含)到1999年(含)出生即年齡在20-40歲之間,至少擁有一部長片(60分鐘以上,含劇集)作品或2部(含)以上電影節獲獎短片,作品已經上映(上線)或已簽約確定播放,并且仍在從事導演工作的人。
最終,調查共收到187份有效問卷。我們依舊希望這187位青年導演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理解這個群體。如果還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幫助,那更是上善。
而就在報告即將成稿之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這不僅讓各行各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擺境地,影視行業更是受到了重創。影片下線,影院閉門,劇組停工,這個依靠人群搭建和運轉起來的行業,一時間陷入無限焦灼與等待之中。
基于關注青年創作者的初心,我們緊急補充了疫情相關問題,并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回收得121份有效的補充問卷。
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這份因疫情而延宕的青年導演生態調查報告,也許能為影視行業留下一些可供參考的資料。
報告分為五個章節(全文圖表如未特殊注明,樣本量均為187):
第一部分:受訪導演群像——他們是誰?
第二部分:作為導演,他們的從業狀態如何?
第三部分:他們面臨什么樣的困境和問題?
第四部分:他們如何看待中國影視產業?
第五部分:事業之外,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
第一部分:受訪導演群像——他們是誰?
受訪者中男性占比72%
70%的受訪者生于1985-1993年
62%的受訪者畢業于導演相關專業
43%的受訪者曾經留學海外
與編劇不同,女性導演群體始終不太突出。不過隨著樣本量的擴大,這一次我們的女性導演占比略有增加,達到了28%,2017年時這一數據是17%。







北美的著名電影高校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華人留學生,有留學背景的導演幾乎覆蓋了美國電影專業排名靠前的所有高校,其中紐約電影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和南加州大學排在前三位。







62%的受訪者已經拍過長片/劇集
38%的受訪者處女作發布于網絡平臺
54%的受訪者年收入將受到疫情影響
57%的受訪者可能創作疫情相關題材
62%的受訪導演如今已擁有完整的長片或劇集作品。


電影長片除了對創作者及其團隊的高要求,更多的困難也許來自資金。受訪導演在拍攝處女作時,最大的資金來源還是靠自己和親友籌資,也有兩成人是在各類創投活動和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中獲得資金支持。訪談中我們也發現,不少優秀的青年創作者都是在各類創投和扶持計劃中脫穎而出,進而正式走上導演之路。

近六成團隊全部由中方人員組成,其他或多或少有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工作人員加入。海外拍片時選擇和中方人員組隊的導演,大多也是考慮“文化背景相同,便于溝通”,或許這也能從側面解釋很多導演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國內發展的原因。




不過關于未來,大家仍舊相信電影與電影院之間的必然關聯,有55%的人將院線電影領域作為發展方向。同時不能忽視的是,有10%的導演明確表示將致力于專注網生內容領域的發展。隨著網絡視頻環境的逐步改善和網生內容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相信這批導演會有更良性的空間展現自己的才華。










在補充問答中,17%的受訪導演恰好在疫情前處于暫無項目的階段,超過半數人的主要項目都還在早期開發或籌備階段。

所幸的是,疫情并沒有給青年導演們的事業帶來過于嚴重的打擊,受訪導演中,只有4%的項目直接終止。因多數人的項目還處在前期階段,仍有項目在進行的導演中有近五成都將相關工作暫時轉到線上進行溝通。

那么,正處于創作黃金期的他們會否就疫情題材做相關創作呢?36%的受訪導演表示,未來在合適的時機會考慮相關題材的創作,還有21%的人已經在醞釀與疫情相關的創作。

此外,甚至還有兩位導演已經完成了劇本,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他們的作品。
當初我們曾請導演們描述對個人工作狀態的滿意度,近半數受訪導演覺得比較一般,明確表示滿意的比例只有大約三成。


認為觀眾口碑才能體現作品價值
認為導演是匠人,是藝術家,也是追夢人
最希望能和創作理念一致的制片方合作
認為導演崗位缺乏標準,工業化體系不健全
好作品才是硬道理。63%的受訪導演認為,自己作品最重要的價值應該體現在觀眾的口碑上,其次是自我藝術追求的實現和業內給予的肯定及榮譽。

80%的受訪青年導演表示,會在創作中努力平衡自我表達和大眾需求之間的關系,他們并不認為藝術追求與觀眾喜好是對立的。







缺乏行業標準,工業化體系不健全,這是目前國內影視產業十分突出也久為人詬病的問題,近半數受訪導演也認同,這同樣是廣大導演面臨的整體困境。

制片人崗位的專業度最不為導演們認可
最缺的是專業的從業者培養機構
網絡平臺很不錯,短視頻內容也還可以
53%的人看好中國影視產業,但2020年略有些難過
與編劇一樣,受訪青年導演對于中國影視產業從業者的高專業度評價也集中在“攝影”“剪輯”“視效”等偏技術類工種上。

由此,提高各工種專業度似乎成了受訪者們最在意的事情,團隊整體的專業水平勢必會影響最終的內容產出。半數人認為,中國影視產業最缺乏的專業支持就是從業者培養機構。

也正是因為上述的原因,受訪者多數將中國影視產業的最大劣勢歸結于工業化體系的不完善及行業標準的缺乏,相應地,人才培養體系和相關制度的不完備也是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一位導演就在訪談中表示,網絡平臺的內容生產并不會降低自己對于影像表達的標準和要求,有時甚至能給自己帶來更多創作上的自由度。
對于當下炙手可熱的短視頻內容,也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其創作門檻低,有利于發掘更多優秀的內容創作者,同時帶來了更多更靈活的內容創作形式,能夠幫助創作走向多元。

探尋了各位青年導演對于中國影視產業的種種看法后,在整體的產業發展趨勢方面,有53%的人持樂觀態度,近四成人表示很難判斷。相比2017年,悲觀者從23%降到了8%,產業漸趨穩定的發展態勢似乎讓不少創作者安下了心。


看來,整個行業在接下來的日子還是要面對一場恢復元氣的硬仗。
第五部分:事業之外,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
49%的人每天工作8-12小時
焦慮常常來源于藝術創作
幾乎沒有導演不愛看電影,也很少有人不愛李安
32%的人覺得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很不錯
近半數導演的日均工作時長都在8-12小時之間,甚至有21%的導演平均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這些年輕人為自己熱愛的事業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










他們有些人表示在事業上有所突破,拍片也好,電影節獲獎也好,或者只是想明白了“導演”作為一份工作究竟要如何擺正角色;有些人則消除了偏見,增長了耐心,感受到現實的窒息后仍試圖思考和嘗試;還有些人談及平淡但幸福的生活,結婚了,孩子長大了,或者僅僅只是能繼續開開心心地活著……
不管是各自的人生創作,還是作為導演的藝術創作,青年導演呈現出的生命力都令人印象深刻。未來,也許有人名垂影史,也許有人另謀他路,但當下他們都是中國影視產業的生力軍,都是值得我們記住的名字。
2020年,繼續前行,務必珍重。
— 正文完 —
特別鳴謝
感謝楊城先生對本項目的大力支持。
感謝戴希帆、高澤生、胡星、黃穎湘、史慕凡、小毛、葉江天、趙祖祥、周期彗星等九位青年導演(依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參與本次調查的深度訪談。
致謝
感謝以下187位青年導演參與此次調研(依姓氏拼音首字母橫向排序)。

凡影·畫外:(www.fanink.cn)“傳播專業知識,提供智能工具”,是提供文創行業一站式企服工具“Freelancer自由客”和“專家咨詢”的企業服務公司。幫助從業者能力提升,為行業項目管理提供解決方案,“讓創意更高效”。畫外hoWide(微信公眾號:howwide)是凡影產業研究品牌,通過解讀行業動態,觀察產業生態,梳理成熟市場標準化管理方法,提供基于數據的產業研究分析,助力中國電影產業工業化發展。
驚迷影視:(http://www.enmaze.com/)設于洛杉磯及紐約,面向中美觀眾開發和制作跨文化主題的影視內容,同時關注青年影人成長,創辦兩年一度的北美華人導演短片展,發掘華裔導演并推向業界。
藍莓影業:(www.blueberrystar.com)青年導演夢工場,致力于國內外優秀影視項目的投資、研發、制作及營銷服務,深耕青年影視人才的挖掘與早期投資,連續六年向各大電影節、平臺及合作公司推薦青年影人逾千名,聚合產業資源,服務青年導演。
樂創文娛:基于融創文化集團“內容+平臺+實景”戰略布局,是融創文化旗下專注年輕精品的影視公司。除影視內容外,公司正在探索網生內容、短視頻及多種創新內容。
淘夢:(http://www.tmeng.cn/)以“數據和人才”為基石,是集合互聯網影視專業策劃、出品、制作、宣傳、發行、孵化、藝人經紀、衍生開發等優勢能力和資源的數字內容創新平臺。目前旗下包括淘夢銀河、淘夢影業、淘夢星火、淘夢文學、一點互娛、美亞淘夢等子公司。
星火計劃:(http://www.tmeng.cn/creater)旨在挖掘包含導演、編劇、制片等有影視夢想的商業片新銳影人,為簽約導演提供億元資金、成熟項目IP、明星制作人、導演經紀服務,從創作到發行的電影質量保障體系,打造一個自由平等的創作環境,構建完整的人才成長上升通道。
版權聲明
本報告由凡影·畫外hoWide和驚迷影視、藍莓影業、樂創文娛(融創文化旗下)、淘夢和星火計劃等機構(依拼音首字母排序)共同出品。本報告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出品方共同擁有,并受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
未經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商業為目的、以任何方式或理由使用本報告的任何內容。
閱讀原文
原標題:《年收入不足20萬?新一代青年導演生態調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