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氣一熱就腳臭,難道是得了“腳氣”?
原創 楊希川 好大夫

腳臭和腳氣,可不是一回事。
腳臭的原因很多,主要發生在腳部皮膚排汗較多、鞋透氣性不好、或者衛生習慣不是很好的人群,汗液被細菌分解產生臭味。
而老百姓常說的腳氣,其實是一種皮膚真菌傳染病,稱為腳癬或足癬。腳氣容易復發,天氣開始回暖的時候它就容易出來作妖。
單純的腳臭只需勤換鞋襪,注意衛生即可。腳癬則需要藥物治療。
患上腳氣都會“爛趾丫”嗎?
不一定,“爛趾丫”只是腳癬的一種類型,腳癬不一定都會出現糜爛,有些足癬患者足部還會粗糙肥厚。醫學上通常將腳癬分三型:浸漬糜爛性、水皰型、鱗屑角化型。不同類型的腳癬用藥也是不一樣的。
足癬除了癢和糜爛,還有其他危害嗎?
腳癬的危害不僅是瘙癢、脫皮、起皰和真菌傳播,它還可以成為其他疾病的根源,因為腳癬破壞了我們皮膚本身的屏障功能,使得許多病原微生物如細菌,自下而上地入侵感染,最常見的是誘發丹毒和蜂窩組織炎,患者可出現諸多全身癥狀,如發燒、畏寒等。再者,腳癬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不容小覷。
腳氣具有傳染性嗎?
腳癬的傳染率非常高,特別是在南方,在有些經常穿著膠鞋的工種,患病率可高達80%以上,在煤礦工人中一半以上有腳氣。其傳播途徑主要包括:鞋、襪,特別是共用洗腳盆、擦腳毛巾、拖鞋等。同時腳癬又是手癬的重要傳播源。
腳氣常有3種類型
足癬最常見的有以下三大類型:
第一類:趾間型足癬
最常見的一類足癬,好發于腳趾縫,尤其是第3、4和4、5趾縫間,常因瘙癢撓破皮膚,導致表皮破損、糜爛。
第二類:角化型足癬
第二常見的足癬類型,好侵犯足底、足側緣及足跟,沒有明顯瘙癢,往往只表現為足底、足側緣及足跟皮膚的增厚、脫屑。
第三類:水皰型足癬
多發生于腳掌中央,主要表現為散在、或聚集成群的水皰,發病初期有較明顯的瘙癢刺痛感。
腳氣是否可以治愈?
腳癬是可以治愈的,大部分患者僅需要外用藥治療便可治愈。之所以很多人認為腳癬不能治愈,是因為處理上存在一些誤區,常見的治療誤區有:
誤區一:見好就收
真菌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幾次用藥后癥狀可得到緩解,但真菌未完全殺死,所以至少需堅持4周左右持續用藥;
誤區二:治療都一視同仁
上面提到,腳氣通常分為三種類型,對于不一樣類型的腳癬,或腳癬的不同階段,通常都會使用不一樣的方法進行治療,如含水楊酸的藥物適用于角質型的腳癬,而后期角質剝脫后宜使用抗真菌軟膏;
誤區三:只把藥物涂抹在患部
腳癬為真菌感染,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所以治療時一定要與身上其他癬菌病一同治療,有必要時需要口服抗真菌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同時,在治療應注意以下兩點:治療腳癬不能單純使用激素類軟膏;有灰指甲的患者,按灰指甲治療的療程治療!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腳氣為何容易復發?
有三種原因導致腳癬頑固易發:
一是治好后被重新感染;
二是根本沒有治療徹底,再次復發;
三是患者同時存在灰指甲(甲癬),灰指甲更難治愈,使得治愈的腳癬被感染再次出現。所以需積極重視灰指甲的治療,避免它成為以后的傳染源。

濕疹,痤瘡/青春痘,脫發,胎記,血管瘤,色素斑,蕁麻疹,性病/尖銳濕疣/梅毒/皰疹,癬/腳氣/灰指甲,牛皮癬,皮膚腫瘤,疑難少見病等。
點擊這里問專家
本文作者為楊希川醫生,內容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代替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原標題:《天氣一熱就腳臭,難道是得了「腳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