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店測評 | 奢侈品商圈中新開的Jetlag Books
日前,微信公號“做書”推送了《關店潮中,在三里屯開一家“奢侈品”級的書店》一文,為書店愛好者帶來Jetlag Books新店開業的喜訊。然而如眾所知,新冠疫期實為書店的寒冬期,欣喜之余不由為之憂心。如此按文索驥,傍晚到訪。

三里屯的繁華核心,無疑就是太古里。這一般狹指占據路口要沖的熱鬧南區,而太古里的北區則相對冷清許多,因為店鋪定位以輕奢為主,更顯“高冷”。

商圈里搞藝術,有的是以藝術湊熱鬧,有的是借熱鬧推藝術,大多是兼而有之、相輔相成。太古里北區的諸多雕塑,以及西南角的紅館,應屬此列。整個商區低調奢華而寂靜,與南區以及對街成串酒吧相比,一派“high”不起來的樣子。

Jetlag Books就位于紅館北側小徑西角。從主廣場穿燈披月走來,轉角看見小巷盡處的微光,趨之采之,由開闊而逼仄,由敞亮而昏暗,正是“書室明暖”的具象。

推門而入,店員點頭,一位顧客坐在小落地窗邊捧讀,另一位在翻看書臺。小店只有五六十平米的樣子,整體一間四方斗室,進門一覽無遺。一面臨街,一面正門,另兩面(經親手敲測)應是硬塑料制隔板,板子還很薄,戳破過去就是隔壁公司了。

好在隔壁(據“做書”推文介紹)也是老板烏云的工作室。頂上是排列協調的平行燈管。室內小而簡,簡而精,夜色里格外亮堂,視覺上精致而飽和。側畔細細播放西語廣播。
細看店內陳設。進門左手邊是雜志專架,清一色外版,西洋封面的約有五十余種,間雜一二日韓。右手邊是吧臺,供應幾款經典咖啡,并陳若干文創在臺面和墻面,品種蠻多,總體調性近MUJI而明顯西式。

空間的中央是方方正正一個書臺,三面的倚墻書架均圍繞和面向它,呈內外有別的向心布局。中心書臺上面陳書或立或躺,圍繞一株綠植鋪開,品類尚多。無論書臺還是書架上,圖書之間有優雅的間隙,不會像萬圣書園那樣緊湊,每一本書有自己的空間。這里就看出對書的態度,體現書店的價值取向。

看得出,Jetlag Books首推獨到之處并不在書本身,否則空間利用上會以盡可能堆書為優先。選品不差,應是烏云親手把關,取向明顯側重西方文化、藝術、設計。外版圖書目測占到2/3。北京另一家以雜志敢擅勝場的書店“言Books”似偏重東洋日系,本店則一邊倒向西洋風。
店員兩人在店。其中小哥一直低頭忙忙敲敲,有人搭訕就抬頭認認真真聊天,外語極好,頭頭是道,友好度滿值。離開時,見到店員小姐姐在門口招呼朋友,點頭而別,“謝謝光臨”。小店經營,某種程度上就像小班教學,在內容和情感的上的配給更為充足。這方式無疑有助于銷售,在大店則店大客多不易維持。

無論看書還是看店,Jetlag Books都已打出獨異性。其有意的奢侈化,片段式的自我呈現,都能給人以別致印象。小則小矣,卻是靈氣流淌、五臟俱全,選書,咖啡,文創,都有獨到之處。

作為旅行書店/城市書店來說,只需占據一隅,其空間陳設就足以表達態度。選址選品都是靜態的表達。這家小店像在三里屯的某個穴位,扎下一個巧妙的結點,為讀者與讀物、與靈感、與世界之間,建立了一種鏈接,使得“頭等艙登艙”的譬喻不虛。在這個意義上,書店已經成功了。

三里屯于我,本就是書店密集的勝地之一。橫覽周邊書店,隔壁春風習習和三聯韜奮都還沒有復工開門。

太古里南區的pageone已開,筆者到此將近晚上八點,已不能進入。至于街邊的前途驛、通盈中心的言幾又和復調,疫期以來復工幾何,只好留待下次訪。

無論從時機還是地標,Jetlag Books為三里屯乃至全北京書店帶來新鮮風氣,對于牽掛獨立書店的熱衷人士,更似一劑強心針。我向來主張書店沒有最好,只有環肥燕瘦、各美其美。深愿Jetlag以今獨立之姿,長駐于此。在漢語,有店如此可稱“精舍”;在西語,我尚不知如何指稱,或應待其花開、自主定義。祝福且惦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