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吳云波:借力直播賣貨,為牧民做點實事
身后是張貼著各色各樣牛場、養牛、牛肉加工等圖片的綠色墻面,特大號的蒙漢雙語的文字介紹格外顯眼,桌上是一臺電燒烤爐,爐子上快要煎熟的牛排“吱吱”作響,一個穿著華麗蒙古袍的中年人對著手機直播設備,用他略顯生澀的漢語介紹著牛排的產地、產品品質、加工工藝,他吃的很認真,講的很賣力。
“親愛的安達們(蒙語:朋友們),雖然我語言不太通,但我心里非常熱,我們牧民不會撒謊,不會作假,我們的牛排純天然,你們需要實惠,我們想把日子過好,謝謝你們?!?/p>
眼前這個淳樸的蒙古族牧民就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吳云波。4月9日,他在快手平臺開啟第十場直播,粉絲4.5萬人,時長1小時,累計觀看用戶16.2萬人,銷售牛肉產品103單,銷售額13870元。

吳云波坦言,“可能剛開始做直播,粉絲少,總量賣的并不是很滿意,大家都不知道我們的養牛專業合作社,不認識這個品牌,希望粉絲快點漲到幾十萬吧,慢慢肯定會越來越好?!?/p>
其實早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 ,吳云波帶頭創立的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就曾獲得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注。
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報道,2019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吳云波等8名代表現場發言。審議結束時,吳云波送給總書記一件別致的小禮物——一枚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的胸牌。總書記接過胸牌,端詳了一下,親切地說:“希望你們的合作社越辦越好,一定要把路子走對!”
瑪拉沁艾力是“牧民之家”的意思。資料顯示,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民”模式成立的扎魯特旗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于2014年1月9日注冊,初步啟動資金為550萬元。全嘎查234戶中207戶以現金、耕地和牛入股的形式入股,實行自愿入股和退股的“股份制合作社”。經過多年的發展,合作社成功打造出從牧場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18年年底,合作社共有成員207人,總資產達4300萬元,5年以來共分紅620萬元,帶動嘎查農牧民人均增收6400元。
一直以來,瑪拉沁艾力牛肉產品都致力于線下銷售,受疫情影響,今年牛肉產品的銷售量大幅下滑,吳云波注意到線上直播的銷售方式。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4月12日對話吳云波,他介紹了自己在直播賣貨中的所思,以及今年全國兩會準備提交的建議。
直播需要勇氣
澎湃新聞:您怎么想到要以快手直播的方式推廣家鄉牛排?
吳云波:我們主要是做線下實體店的,疫情影響實體店都關了,這就沒什么銷售渠道了。雖然現在好轉,但感覺只靠線下已經不是長久之計了,以后發展方向會是線上賣貨。而且身邊很多人都在網上賣貨,看著效果也不錯,我就想著參與試探一下。2020年3月才開啟的快手直播帶貨,效果也是越來越好。
澎湃新聞:為了做好直播,您和工作人員都做哪些方面的準備工作?
吳云波:開通快手直播前,看了其他人是如何布置直播間的,比如有的人就是一邊嘮嗑一邊吃,效果很好,我們就借鑒了這種方式。再就是每次直播,我都會穿著蒙古袍,這代表著蒙古族的最高禮節,歡迎網友們來直播間和我交朋友。
澎湃新聞:直播過程中有沒有遇到讓您印象深刻的時刻?
吳云波:其實直播是一件挺需要勇氣的事情,網絡上大部分人都很友好,但總有一些人質疑你,說你不好,算是“黑粉”吧,我的產品既然敢拿到全國人民面前,就敢保證品質,人也清清白白,所以我不怕這些質疑。
有時候看到這些人來找茬,就會忍不住奉勸;“我和你無冤無仇,你怎么能這樣說話呢,如果覺得我不好,可以去其他直播間里?!?/p>
澎湃新聞:如何看待“全國人大代表”和“直播網紅”的身份?
吳云波:全國人大代表和直播并不沖突,人總要突破自己,現在是網絡社會,學會直播也是大勢所趨,我們也要跟上時代。全國人大代表和直播賣貨都是為牧民服務的,只要能為大家帶來好處,我就應該去做,這也是我做村干部的初心。

澎湃新聞:直播過程中看您一直在吃,最多的時候一場直播中吃多少斤牛肉?
吳云波:我不善言談,有的時候就希望通過自己吃,讓大家感覺到我們的產品是真的好吃。剛開始直播晚上10點,其實我是吃過晚飯的,結果又吃了三大塊牛排,約一斤肉吧,后面熟悉了,就會小塊吃肉。
物流和資金是當前難題
澎湃新聞:目前通遼的物流條件,能否撐得起未來不斷增加的銷量?
吳云波:物流是當前的一大難題,因為我們這里是少數民族邊遠地區,物流成本很高,所以開了很多線下店,以后網上賣貨,如果銷量增加,對于物流要求就更高了,所以也一直想找機會和物流企業合作,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價格優惠,幫助我們扶貧。
澎湃新聞:今年疫情的影響主要是哪方面?
吳云波:對我們合作社來說,疫情打擊還很大。首先是我們之前主做線下銷售,全國13個加盟連鎖店,疫情期間很多店關停,產品滯銷;其次,疫情前我們就計劃買牛,但貸款批復下來遇到疫情,牛也漲價了,養殖成本也都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就沒辦法保障。
澎湃新聞: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吳云波:我們的困擾不是活不下去,而是如何壯大。主要還是融資難,農村的貸款利率高、額度小、門檻高,就會影響實際操作。牧場明明可以養殖5000頭牛,但缺少資金,現在只有1200多頭,沒辦法,還有那么大的空間就浪費了,太可惜了。
澎湃新聞:今年全國兩會將會帶來什么建議?
吳云波:我一直在關注鄉村振興這一塊,以我們家鄉為例,最大的問題在于人才流失?,F在越來越多農牧區的孩子去大城市讀書,最后就留在當地,造成農村人才流失嚴重,沒有人才你就是想做事也很難做成。希望國家接下來能出臺一下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回家鄉創業,如果有好的保障,還是有年輕人愿意回來的,人才留住了,鄉村發展的后勁兒才會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