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5歲女子吃多種感冒藥胃藥后送醫,兒子捐60%肝臟救母

吃了多種感冒藥和胃藥,一名55歲的女子被診斷為“急性藥物性肝損”。
4月13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仁濟醫院獲悉,這名女子因為感冒和胃部不適,自行服用多種感冒藥和胃藥后出現身體不適,前往醫院就診后被診斷為“急性藥物性肝損”,一周內癥狀加重,甚至出現了急性肝功能衰竭。危急時刻,其兒子捐出肝臟救母,歷經一場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后,這名女子目前已蘇醒,正在康復中。
院方透露,該患者在數周前因為感冒和胃部不適自行服用多種感冒藥和胃藥后出現不適,今年3月下旬到某醫院就診后,被診斷為“急性藥物性肝損”,在一周內患者癥狀加重。黃疸偏高,急性肝功能衰竭,出現肝性腦病并伴有肝昏迷。
4月4日,這名患者全身狀況逐漸惡化,出現嗜睡、昏迷等表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命懸一線,患者緊急轉入仁濟醫院時已經昏迷,外科重癥加強護理病區立刻予以氣管插管,并啟動CRRT(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維護全身臟器功能,并與肝臟外科共同評估手術可行性及治療方案。
當時,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不允許長時間等待。
當患者家屬得知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徑時,患者的姐姐、弟弟和兒子毫不猶豫,同時表示希望捐肝進行親體肝移植配型。
得知家屬的意愿后,醫院肝臟外科團隊立刻啟動急診親體肝移植相關預案,協調醫院相關科室與資源,第一時間完善了供體、受體的抽血檢驗和影像學評估等術前檢查與評估。
綜合各方面考慮,倫理委員會與專家組最終選定兒子作為親體肝移植的供體。醫生團隊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24小時內完成所有準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醫生團隊還對患者兒子的肝臟和血管、膽道進行了三維重建,分析了多種供肝切取方案,最終確定切取供體的右半肝進行移植,并對術中靜脈流出道重建進行了充分準備。
手術于4月5日早上6點開始,供體手術歷時6小時,受體手術歷時整整9個小時。手術中切取兒子右半肝作為供肝,供肝近800克,約為兒子原有肝臟的60%,占受體體重1.35%(一般是建議0.8%以上)以同時滿足供體受體今后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
據主刀醫生、仁濟醫院黨委書記、肝臟外科科主任夏強教授介紹,肝移植需要將門靜脈系統、肝靜脈系統、肝動脈系統和膽管系統全部吻合好才能讓肝臟發揮作用。
“這個手術的難點是,要首先保證健康的捐肝供體(兒子)的手術安全,右半肝切取本身技術難度就大,手術中需在不能損傷供體已有的血管前提下,需要將供體血管完好無損的切取下來,以便受體手術的吻合。其次,供肝大小既要保證供體兒子的安全和術后正常生活工作能力,同時要保證受體患者能夠得到足夠的肝臟組織用以代謝已經產生的代謝廢物。第三,受體術前處于肝昏迷狀態,全身狀況差,整個術前管理、手術和術后管理不僅需要外科醫生的手術技巧,還需要ICU、麻醉科、手術室的密切配合,手術成功并不代表患者一定能獲救?!毕膹姳硎尽?/p>
手術最終順利實施。術后第一天母子二人肝功能良好且沒有排異現象,病情正朝著預期的良好方向發展。兒子手術五天后出院,這名患者目前也已經蘇醒,轉入普通病房,正在康復中。
仁濟醫院消化科教授、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組長茅益民提醒廣大市民:近年來,中國藥物導致的肝衰竭呈上升趨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為恐慌和焦慮,出現癥狀不敢去醫院就診,自我診斷為感冒而服藥,是絕對不可取的。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感冒癥狀,還是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切忌想當然自我診斷與用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