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發現八千年前人類遺骸,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據都市快報微信公號4月8日推文:浙江久遠的古史,可以從浙西建德一個叫烏龜洞的洞穴說起。
40多年前,考古學者深入洞里,發現一枚人類牙齒化石,經鑒定,它屬于5萬年前一個浙江人的。
近年來,也有類似的新發現:在義烏橋頭遺址,考古人員發現一具完整的人類遺骸,來自8000多年前,被考古學界稱為“浙江第一人”。
專家初步推斷,他并不屬于我們所屬的蒙古人種。那么,他究竟是什么人?
昨天(4月7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布消息,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浙江入圍兩項,除了上述的義烏橋頭遺址,還有安吉龍山越國貴族墓園。
我聯系了主持這兩項考古發掘的蔣樂平和田正標,他們都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
義烏橋頭遺址
“浙江第一人”身份成謎
一個身高約1.73米的壯年男性,面朝東方,側身臥于方坑之中,胸腹前,放著一件彩陶,陶身上美麗的色彩歷經千年歲月依舊鮮艷。

義烏橋頭遺址發現的“浙江第一人”
第一次看到“浙江第一人”時,蔣樂平至今印象深刻。這是浙江省境內迄今為止最早的完整人類遺骸,現身義烏市橋頭村。
橋頭遺址位于義烏江北岸,201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發掘,出土遺物以陶器和石器為主。
經年的研究發現,在距今八九千年前,先民就在此“結社而居”,制造陶器。
這里發現了一處被人工壕溝環繞的中心土臺,是早期的環壕聚落,聚落指的是人類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定居生活、聚族而居后,形成的村莊或聚居地。
去年,這里又有了新發現:一座浙江最早的墓葬、一具完整的男性遺骨。
經檢測,這是一成年男性。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目前,在浙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考古工作中,包括河姆渡文化與跨湖橋文化,發現的人類墓葬少之又少。
為何“浙江第一人”能保存得這么完整?蔣樂平說,這具骨架得以完整保存,應該與所在土層的獨特環境有關,具體原因還要進一步研究。
“浙江第一人”究竟是什么人?去年在浙江的一次考古學術交流會上,從事考古學研究的北京大學教授張弛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我們目前基本屬于蒙古人種,但這具遺骸明顯不是蒙古人種。
那么,橋頭遺址這段文明究竟是誰創造的?蔣樂平說,針對“浙江第一人”的身份,已經由中科院進行DNA提取工作,同時做3D精度掃描,這樣,可以從基因密碼中,讀取到更多的考古信息……
相信通過深入研究“浙江第一人”,也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安吉龍山貴族墓園
大量綠松石的主人是男是女
談起紹興的印山大墓,很多人可能會有點陌生,但墓主人允常的兒子卻很有名,他就是越王勾踐。
印山大墓是一座高規格的大墓,它的周圍建起一圈隍壕(壕溝),這是平常官員和百姓死后無法僭越的規制。而這樣高規格的大墓,浙江僅有兩座。另一座,就是新近發現的安吉龍山107號古墓葬(俗稱八畝墩)。去年11月,歷時3年的考古工作,首次對外公布它的發掘成果。

墓園由主墓、陪葬墓、隍壕構成,是一個要素齊備、相對封閉的高等級貴族墓園。
截至目前,這種墓園結構為江浙地區乃至全國唯一的一例。
負責主持考古發掘的田正標研究員說,此墓年代為春秋晚期,距今約2500年,墓主人等級可能為王。
在墓葬里,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綠松石飾物。那么,這座大墓的主人會不會是個女子?田正標研究員說,對于當時的貴族來說,男女都可能佩戴這種綠松石串珠。
遺憾的是,墓主人的尸骨已經沒了痕跡,身份成謎。


龍山107號墓綠松石串飾


龍山107號墓出土原始瓷器
目前,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很難判斷性別。我們只能后續研究,通過類似的墓葬研究,進行類比,最終揭開這個謎底……”
(原題:義烏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個“浙江人”身份成謎;安吉貴族大墓里的主人是美麗女子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