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5歲老人做手術麻醉:細節決定成敗
原創 CHN-MZ 麻醉MedicalGroup
前幾天,我們成功完成了建院以來最大年齡的手術。95歲的超高齡、全身多系統器官功能的退化以及多種慢性病,讓這臺手術成為各個科室關注的焦點。
是啊,能有幾個人敢去想自己能活到這個年齡啊!95歲,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在古代,人們稱90歲的高壽老人為鮐背之年。鮐,原指鮐魚。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到了100歲,人們稱之為期頤。期是需要人照顧,頤就是頤養天年。因此,到了100歲就是大多數人壽命的極限目標。

隨著近些年的醫療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壽命的延長,高齡病人的數量相對增多。在達成年齡不再是手術禁區的共識后,陸續有很多醫院都完成的高齡、甚至百歲以上老人的手術。

至于具體的手術方式,按理想的去準備,必要時只做解除梗阻的造瘺手術。畢竟這么大年齡了,即使勉強把手術做到完美了,但因為手術時間過長或者并發癥過多,也會功虧一簣。
對于這臺手術麻醉,再次印證了“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的正確性。作為麻醉醫生,深知細心和警惕性的重要性。面對這樣高齡且復雜的大手術病例,更是不敢掉以輕心。手術前的討論中,即使一個輕度貧血,大家也進行了深度討論:找出貧血原因、術中是否會有影響以及一旦出血怎么辦等問題都做了詳細的預案。
萬事俱備,老人順利地上了手術臺。為了實現術畢的快速蘇醒,麻醉采用的硬膜外麻醉加全身麻醉的復合麻醉方式。該麻醉的優勢在于,術中全麻藥物可以大量減少,為術畢蘇醒打下基礎。其術中確切的疼痛阻斷,也大大降低了各種不良應激反應帶來的副作用。通過硬膜外注射鎮痛藥物,術后止疼也有了保障。
在進行深靜脈穿刺的時候,有醫生問:咱們的手術時間很短,這個穿刺是否沒有必要?我告訴他:術中什么情況都可能發生,萬一手術時間長了、萬一術中出血了、萬一術中出現緊急情況,沒有這個快速的靜脈通路會很被動。聽到我這樣回答,他不再問了。
是啊,麻醉工作每天幾乎就像在河邊走。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這鞋啊真的是濕不得。做家具的,壞了可以重做。而手術麻醉,一旦失敗,就意味著非殘即死。
有了這樣完善的準備工作,手術正式開始了。
術中,不出所料,她的腸道由于梗阻時間長已高度水腫。并且,在探查中發現,手術完整切除的難度極大。即使勉強切除,這個年齡、這個嚴重的腸道水腫,術后長的上的可能性大增。因此,外科立即啟動第二套預案:只做造瘺。這樣一來,術后能恢復快一些。解決了腸道通暢的問題,老人的生命再次得到延續。
術畢,老人按預期蘇醒過來。
看到老人被推出手術間,眾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查詢往期文章方法:
①點擊文章開頭藍色字體“麻醉MedicalGroup”
②進入公眾號后臺
③點擊“文章檢索”按鈕
④輸入關鍵詞(如,硬膜外)
大量硬膜外相關文章將展現在您面前。
覺得好看,請點這里↓↓↓
原標題:《醫生的一波神操作,讓95歲老人重獲新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