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吉林省博物院珍藏的張大千溥心畬:風流清逸,蕭疏奔放
“南張北溥”指的是近代中國畫壇上兩位繪畫大師,張大千和溥心畬。張大千一生畫風多變,溥心畬則集詩、書、畫三絕于一身。
繼“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山西省博物院、重慶三峽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等地展出后,澎湃新聞獲悉,“風流清逸 蕭疏奔放——吉林省博物院藏‘南張北溥’書畫特展”近日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并將持續(xù)至5月22日,展覽展出張大千和溥心畬的作品總計80幅,其中成扇作品18幅,手卷2幅,立軸60幅,充分展示了“南張北溥”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繼承與發(fā)展。

在近代中國畫壇上,“南張北溥”享譽盛名。
張大千其作品之多、題材之廣、影響之遠,今人無人能及。張大千在50歲之前遍游國內(nèi)名山大川,常以長江、黃山、華山、青城、峨嵋、三峽為題材,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描繪河山的壯麗;50歲之后又遍游歐美各洲,眼界之開闊為中國畫家之第一。張大千晚年創(chuàng)造出了中國畫史上前所未有的潑墨、潑彩藝術(shù)風格,在中國繪畫史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徐悲鴻因稱之為“五百年來第一人”。溥心畬先生集詩、書、畫三絕于一身,他對古畫多所涉獵,因此他的書畫風格也含括山水、人物、花鳥等廣泛題材。溥心畬天資聰穎,學畫過程走的事自學之路,家藏書畫又多宋元名家真跡,10年后竟成名畫家。其繪畫追求的是一種文人趣味,詩文書畫的配合,以表現(xiàn)他心中的清逸閑雅之意境。


據(jù)悉,此次展覽由國家藝術(shù)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吉林省博物院主辦,展出的張大千和溥心畬書畫作品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重要收藏之一,是本世紀六十年代張伯駒先生擔任吉林省博物館常務(wù)副館長期間,從各地征集并親自審定而得。其中溥心畬部分帶有“嘉榞”上款的繪畫作品,是作者渡海前客居杭州時為了報答時任浙贛鐵路局局長侯嘉榞的供養(yǎng)庇護而作的一批繪畫精品,由于特定的歷史背景,避免了世傳溥儒代筆之嫌;張大千作品則以其早中期為主,涵蓋花鳥、山水、人物、工筆、寫意各個門類,為研究張大千晚年以前繪畫風格的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軌跡。

其中《華山圖》是張大千用清初四大畫僧之一的弘仁筆法描繪華山谷口到西峰的風景。弘仁的山水畫筆墨簡練,張大千信手拈來,頗得弘仁神韻,可見張大千傳統(tǒng)筆墨功夫之深。

《古松棲鴉圖》是張大千擬古的一件花鳥作品,畫中的山石古松水口,體現(xiàn)了明末陳洪綬的筆墨設(shè)色特點,尤其古松造型高古,深得陳洪綬筆意。而白頭鴉和山石上的雜草則來源于明代早期宮廷畫家邊景昭,體現(xiàn)了張大千對古法的深入了解和把握,落款中雅通鴉,因為古文字中沒有鴉字,所以用雅通假。

《秋荷鹡鸰圖》是比較少見的溥儒的花鳥畫作品,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而深得秋天下雨之后的荷塘,荒寒寂寥的那種文人心境,一只鹡鸰鳥立在枯荷之上,同樣是鹡鸰荷花,張大千的筆墨清新之外別有一種盛夏花開悠游自然的味道,而溥儒的鹡鸰荷花體現(xiàn)的卻是一種秋雨后那種寂寞無人知的沒落王孫的心境,更接近于元代繪畫的那種蕭散。

《松隱圖》按題記可知,此圖是溥儒為丁嘉榞(一說為侯嘉榞)所作,取法南宋馬遠山水風格,深得院體三昧,但又通過自己的學養(yǎng)將南宋院體山水的刻露一變?yōu)槟献谏剿臏貪櫱逖牛憩F(xiàn)的是一種文人雅士的情懷。該圖用筆中側(cè)鋒并用,濃墨為主,落筆肯定,行筆略快,同時內(nèi)含沉著,提按恰到好處,轉(zhuǎn)折處以方筆為主。
(本文部分圖文來自吉林省博物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