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掏個耳朵,也能掏出腦膜炎?
原創 祝博士 鳳凰養身研究所
今日專家

那種舒爽,誰掏誰知道。


但是,耳屎這么好的東西,你為什么要掏個不停?
耳屎的學名叫「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內的耵聹腺產生的分泌物,它還可以阻擋灰塵,維持耳道的溫濕度、抑制細菌。

耵聹一般會自行脫落,不用我們多操心。如果我們總是「沒事找事」,不僅會傷到耳朵,還會傷到大腦!
沒錯,就是大腦!
01
盲目掏耳危害多
「掏耳朵一時爽,一直掏一直爽」的背后,其實危機四伏:
?? 反復掏耳朵會去掉耵聹,失去本來該有的第一道健康屏障。
?? 硬物掏耳會損傷皮膚,引起外耳道炎。
?? 掏耳朵的棉棒可能會引起耳道的感染。
?? 掏耳朵太暴力,可能會造成鼓膜損傷,人為造成穿孔,細菌通過穿孔會進入中耳腔,中耳腔感染后便會損傷耳蝸,造成聽力下降。
02
掏個耳朵,怎么就能傷到腦子?
為了避免病原菌進入大腦,人體自有的血腦屏障,可以將病原菌攔截在外。可一旦血腦屏障失效,病原菌便會直接侵入顱內的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顱內感染。
大腦和七竅是相通的,細菌、病毒可以從耳朵、鼻子等通路進入大腦。
如果中耳的局部炎癥沒有及時得到控制,就會突破屏障,通過全身的血液循環進入大腦,引起腦膜炎。除此之外,如果中耳炎反復遷延不愈,中耳骨性結構遭到破壞,病原菌還會通過骨縫蔓延到大腦,引發顱內感染。
引起中耳炎的因素很多,除了鼻竇炎、感冒、過敏、慢性扁桃體炎等疾病因素外,硬物掏耳等造成的外傷,也會引起中耳炎。
03
中耳炎,你別小看它
我們的耳朵可分為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中耳的全部或部分結構發生的炎性病變,被稱為「中耳炎」。

非化膿性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等,化膿性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如果急性中耳炎演變成慢性中耳炎,中耳結構會逐漸被炎癥破壞,毛細胞——耳內的感受器便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造成永久的聽力損傷和耳鳴,甚至永久性耳聾。
患上中耳炎一定要及早治療,別讓耳病變腦病,諱疾忌醫會造成腦膜炎、腦膿腫、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病癥,可真的不是鬧著玩兒的!

善待耳朵,放下手里的掏耳工具吧!
內容支持 《祝您健康·養生堂》雜志原標題:《掏個耳朵,也能掏出腦膜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