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讓人輾轉反側的不止愛情,還有灼人心肺的胃食管反流
原創 啊粥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關雎》中講的是男子為追求心愛的女子夜不能寐、輾轉反側的故事。而實際上,讓人輾轉反側的遠遠不止愛情。就像我們今天要出場的主角,也是個灼人心肺、讓人輾轉難眠的小妖精——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指的是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或口腔、肺所引起的癥狀或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反酸和燒心,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氣道等食管鄰近的組織損害,出現食管外表現,如哮喘、慢性咳嗽、特發性肺纖維化、聲嘶、咽喉炎和牙蝕癥等。

GERD會引起反酸和燒心等不適癥狀并增加食道腺癌的風險,2017年美國新奧爾良杜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發表于JAMA子刊的研究發現,胃酸反流可能會增加老年人2-3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風險。
GERD在全球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存在很大差異。既往研究顯示,西方國家GERD發病率約為10%~ 20%,亞洲國家GERD發病率約為5%。近年來,GERD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據報道,西方國家GERD發病率增長了5倍左右,我國的GERD發病率亦呈增加趨勢。評估GERD的負擔及地域差異,對于制定和更好地分配醫療資源以提供更快、更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干預疾病進展至關重要。
近日,《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發布了《1990-2017年間全球胃食管反流病負擔研究》,報告了1990年-2017年間195個國家和地區GERD的發病率,并對傷殘損失健康生命年(YLDs)進行了評估。

說了這么多,研究結果是啥?
統計數據顯示,1990-2017年間,GERD全球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穩定(1990年8791例/10萬人;2017年8819例/10萬人),變化率為0.3%。但1990-2017年間,全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增加了18.1%,從1990年7859例/10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9283例/10萬人。

2017年所有地區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的平均估計值為4408例/10萬人-14035例/10萬人。其中,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在美國、意大利、希臘、新西蘭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北非和中東以及東歐等國家最高(>11000例/10萬人);在高收入亞太地區、東亞、冰島、法國、丹麥和瑞士最低(<7000例/10萬人)。

統計數據顯示,GERD全球發病率在75-79歲達到高峰,為18820例/10萬人。

該研究使用傷殘損失健康生命年(YLDs)對全球GERD疾病負擔進行評估(YLDs是指殘疾導致健康受損,所損失的壽命年數)。結果顯示,所有地區的總YLD隨時間增加,1990-2017年間,YLDs增加了67.1%,從1990年的360萬增加到2017年的601萬。
在1990年,GERD占全球所有YLDs的0.6%,而在2017年,占全球所有YLDs的0.7%,對非致命健康損失的相對貢獻增加了10.1%。
這份全球疾病負擔數據說明了什么?
該研究數據表明全球年齡標準化發病率估計值隨時間變化的穩定性表明GERD的流行病學并沒有改變,但1990-2017年間全年齡發病率和YLD的估計值增加,這表明了在全球范圍內GERD疾病負擔增加,且由于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GERD的發病率仍在增加。
該研究報告將GERD確定為非致命性健康損失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員表示,全球范圍內需要健全醫療保健系統以滿足越來越多GERD患者的需求;其次,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GERD相關危險因素,并開發更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改變其既定的危險因素。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防治GERD?
■ 上醫治未病,預防是關鍵
目前較為公認的 GERD 的危險因素有吸煙和肥胖。此外,還包括年齡、非甾體抗炎藥、飲酒、阿司匹林、 抗膽堿能藥物、社會因素、遺傳因素、心身疾病等。(一句話總結就是,不抽煙、少喝酒、管住嘴、邁開腿,藥物不濫用,要用遵醫囑)
■ 緩解癥狀,預防并發癥
GERD的治療目標在于緩解癥狀、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質量、預防復發和并發癥。
改變生活方式
改變生活方式是治療GERD的基礎,而且應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包括:
1.減輕體重:盡量將BMI控制在<25kg/m2。
2.改變睡眠習慣:抬高床頭15°~20°,睡前3h不再進食。
3.戒煙、限制飲酒。
4. 避免降低賁門括約肌(LES)壓力的食物:濃茶、咖啡、可樂、巧克力等。
5.避免降低LES壓力和影響胃排空的藥物:硝酸甘油、抗膽堿能藥物、茶堿、鈣通道阻滯劑等。
6.減少引起腹壓增高因素:肥胖、便秘、避免穿緊身衣、長時間彎腰勞作等。
藥物治療
H2受體阻滯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尼扎替丁等。
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和泮托拉唑。
促胃動力藥:滅吐靈、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左舒必利、紅霉素等。
黏膜保護劑:硫糖鋁。
對于長期服藥無效或需終身服藥者、或不能耐受擴張者、或需反復擴張者,可考慮行外科手術(腹腔鏡胃低折疊術)。
并發癥治療
GERD常見的并發癥有食管狹窄、食管潰瘍、食管縮短及巴雷特(Barrett)食管等。
對于輕微的食管狹窄,可以通過飲食限制及藥物(PPI)治療改善。
短期單純性狹窄可以用Teflon擴張器治療,必要時可行支架置入治療。部分患者亦可行外科抗反流手術。
對于食管潰瘍,通常需要大劑量PPI和黏膜保護劑的治療。
Barrett食管是胃食管反流嚴重的并發癥。因其有惡變的可能,應進行內鏡隨訪及活檢以早期發現異型增生及腺癌。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等.胃食管反流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7):642-646.
[2]GBD 2017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ollaborators.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Gastroen Hepatol,March 13,2020.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14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中華消化雜志.2014,34(10),649-661.
[4]Riley CA,Wu EL,Hsieh MC,Marino MJ,Wu XC,McCoul ED.Associ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With Malignancy of th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in Elderly Patients.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7.12.21
[5]張 玲,鄒多武.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J].臨床薈萃, 2017, 32(1).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啊粥
責任編輯:Mary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原標題:《食管反流病發病率隨人口老齡化不斷增加?一文了解最新全球疾病負擔數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