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地鼓勵2.5天彈性休息刺激消費,專家:先應防止疫情反彈
“鼓勵實施一周4.5天彈性工作制,周末2.5天彈性作息。”3月以來,江西、浙江等地出臺措施,積極引導干部職工周末外出休閑度假,力求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3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收入相對穩定,彈性工作制由這一群體率先推開,通過增加時間供給來促進消費,帶動更廣泛的消費群體,無疑是一種可行性做法。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則持更為謹慎態度,他表示,當前重新復產,首先要做的是確保安全,防止疫情反彈。
5年前出臺2.5天周休
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
3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打好‘組合拳’提振旅游消費的通知”。其中提到各地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優化工作安排,今年二季度試行周末2.5天彈性作息,積極引導干部職工周末外出休閑度假。彈性作息減少的工作時間,通過延長其他工作日時長調劑補回。
近日浙江印發的《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中提到,鼓勵實施一周4.5天彈性工作制,支持有條件的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事實上,鼓勵實施彈性工作制并不是什么新鮮事。2015年8月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此后,包括河北、重慶、浙江、廣東、江西等10多個省份都出臺了鼓勵2.5天周休的彈性作息的意見,但5年時間過去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
為何難以實施
專家稱歸根結底是勞動效率相對較低
究其原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認為,歸根結底是勞動效率相對比較低,“當然也有一些觀念問題,企業是想賺更多的錢,而員工想要更多的休息,這個是歷來都是矛盾的。”
對于網上“雙休都難落實,何況彈性工作制”的聲音,王琪延認為,社會要進步的話,總有一部分人要犧牲,如站在科技前沿的人。對于這些人而言,這種犧牲他們是愿意的,是為了成就自己的事業,獲得一種滿足感。通過這些人的努力,提高了勞動效率,他們是英雄。
還有一部分群體,由于行業的特點或職業的特殊性,沒有辦法達到平均的休息標準,這也是現實存在的。“任何一個行業領域都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何況在社會中呢?”
推行彈性工作制
是否會導致辦事難?
對于彈性工作制從機關、事業單位開始推行,是否會導致辦事難的擔憂?蘇海南認為,機關、事業單位的人手總的來說并不是短缺的,只要各單位的管理者把人力資源配置好,確保正常工作時間,特別是對外公共服務窗口有人在崗,做到彈性工作并不難,也能保證公共服務不受影響。
對于實施4.5天彈性工作制后,造成事情難辦的擔憂,王琪延表示,現在網上政務服務已經非常便利,許多政務辦理從材料遞交到行政審批再到送達都可以網上辦、移動辦、郵遞辦、預約辦。因此,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高效的辦公完全可以解決這一擔憂。
王琪延表示,在目前這一階段,刺激消費需更加注重生產的轉型升級,努力在各個消費門類中積極拓展足夠有吸引力的新產品。“你還是生產原來的東西,提供原來的產品,誰會消費?”
同時,還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把收入的短板補上來,整體的國民消費質量才會提高。”
此外,王琪延表示,國家要加強對全民的醫療、養老、教育等基礎性保障,基礎性保障做好了,人們才敢去消費,才沒有后顧之憂。
4.5天彈性工作制
對刺激消費有多大作用?
從刺激消費的角度看,蘇海南認為,推行一周4.5天彈性工作制作用不一定很大。
他表示,相對工資水平高一點、收入比較穩定的行業,如果安全情況下,給他們更多休息時間,他們是愿意去消費的。但對于許多中小企業員工,特別是農民工而言,首先考慮的可能不是去怎樣消費,而是得趕快掙錢,維持正常生活的問題。
蘇海南建議,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來逐步恢復消費。在恢復消費的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按照防疫的相關要求和規定,把人隔離開,不提倡人員密集場所報復性消費,因為還是存在風險。“別看可能一下營業額上來了,但如果又出現新冠病毒的感染,那可不得了。”
“別急著把疫情帶來的損失一口吃回來,只要疫情能夠真正過去,中國經濟的持久力和韌勁是能夠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的。”蘇海南說。
(原題為《多地鼓勵2.5天彈性休息刺激消費專家:不提倡去人員密集場所報復性消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