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疫心理丨淺談“最美逆行者”的安“心”之道
原創 鄭宏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由醫務人員、防疫人員、民警、軍人、居(村)委干部和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最美逆行者”群體成為了抗疫一線的核心力量。
近期,我們陸續接到一些“最美逆行者”的咨詢,其中部分出現了不同程度應激反應的表現,明顯影響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例如,腦海中控制不住會出現自己被感染后家人痛苦的場景;持續出現沒有明顯原因卻無法改善的心慌、出汗、臉紅等自主神經癥狀;入睡困難,即便勉強入睡了,也時常在睡夢中出現患者搶救、親人分離等痛苦的場景導致半夜突然驚醒,白天自感身心疲乏,無法集中注意力;對周圍環境敏感度明顯提高,聽到手機鈴聲、腳步聲等聲音會出現“驚跳”和緊繃的感受。
多元積極調適,增加心理彈性
如果你有此類想象,不妨咨詢專業人員,評估一下,同時進行自我調適,改善心身狀況。
1. 合理配比“需要的事”和“緊要的事”
在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中,當工作越來越忙碌,不少人會擱置或忽略一些“需要但不太緊急的事”,譬如在職學歷學習、學習心理學、社會學知識進行自我成長、參加志愿公益活動等,而將更多的時間留給一些“緊要的事”(如完成緊急任務、突發事件干預、執行重要項目等)。
看起來,“需要的事”很少能在短時期內讓我們獲得好評、認可和贊許,更容易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簽。殊不知,這樣的“不務正業”卻有助于增加心理彈性,應對“應激”。
因而,我們建議“最美逆行者”經過一定時間的治療休整后,可以對日常工作進行合理調適。首先回溯最近一個月,采用四欄表記錄工作事件(見表1),第一欄簡要列出“需要的事”和“緊要的事”,第二欄簡要寫下做此事時的自我感受(學習情緒描述詞匯可參考下文鏈接),第三欄、第四欄分別填寫壓力指數和愉悅指數,建立自我“緊要的事”清單和“需要的事”清單。

表1 日常事件評價四欄表
https://site.douban.com/177649/widget/notes/14090386/note/287187770/
500個情緒詞匯鏈接
然后,以最近一周為單元,記錄完成兩類事件的情況,分別測算壓力指數和愉悅指數平均值,因人而異進行合理調適。建議每周“緊要的事”平均壓力指數高于60%,自我感受(即愉悅指數)以負性感受為多的時候,接下來的一周內,每天從自我“需要的事”清單中選擇1-2項愉悅指數高于60%的事,并去嘗試完成它們,然后加入到完成事件中。保持適度工作壓力的同時,維持較高的愉悅水平。

2. 正念練習
個體一旦出現應激反應,往往會遭遇不少的情緒、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困境和挫折,可以嘗試使用正念調適心身。“正念”強調以一種“有目的的、非評判的、當下的”態度注意身體內外的體驗,建立真實的身心連接:
靜坐冥想
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在進行冥想的過程中,個體有意識地、不回避、不加評價地覺察身體的各種感覺,從外部的感覺導向內部的感覺,覺知四周的聲音,覺知自己想法的升起、發展、變化,不進行任何的評價,直至消失。

正念呼吸(身體掃描)
雙腳平放在地面,雙手放在大腿上,挺直脊背,肩膀放松,通過呼吸的方法,先把注意力放到腳上,從下到上。如果走神了,看一下注意力剛剛去了哪里,將自己的身體作為覺知的對象,將自己從每次的走神中溫柔的請回,將覺知逐漸擴展到全身,幫助身體處于舒緩的狀態。

正念行走、正念刷牙
是指在行走或刷牙過程中進行正念訓練,將全部注意力放在腳部或拿著牙刷的手上,注意行走時腳的每一個動作,關注腳和腿的各種感覺或是通過手建立起來的牙刷與牙的接觸,感知當下的感受。

“杯滿而愛溢”,做好心理滋養
“最美逆行者”在全力擔當的同時,需要意識到“愛人者必先愛己”、“杯滿而愛溢”。一旦出現應激反應,可以嘗試進行“心理滋養”:
1. 用愛的方式顧及到心身需求
每天清晨可以回想昨天的生活情境,對著鏡子說幾句感謝自己的話,并將它記錄下來;每天保證至少5-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經常保持鍛煉,堅持健康的飲食。
2. 與愛的人進行雙向互動
研究發現,當個體出現應激反應后,從日常生活、活動和人際關系中退縮是常見癥狀。因此,可以嘗試著與愛的人,或是父母、或是配偶、或是子女,通過聊天,對視、擁抱、撫觸、參加共同的活動等方式,進行愛的互動。

3. 接納包容“不盡如人意”
治療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可能會有不少的突發事件、負性情緒和意外狀況的出現。可以通過參加心理團體、記錄心情日記、給未來的自己寫信等方式,建立自我的“安全島 ”,嘗試去逐漸接納、理解、包容到這些“阻礙”和“不順心”,增加生活的穩定感和掌控感,尋找個體化的安“心”之道。
安全島
所謂“安全島”技術是一種用想象法改善自己情緒的心理學技術,能在出現自己不愿面對的負面情緒時,找到一個仿佛是世外桃源的地方暫避一時。
可以通過治療師或錄音的引導詞,在你的內心深處找到一個使自己感到絕對舒適和愜意的地方,它可以是在地球上的某個地方,也可以是在一個陌生的星球上,或者任何其他可能的地方。如果可能的話,它最好存在于想象的、并非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某個地方。關鍵的是,這個地方只有你一個人可以進入,你可以再此得到心身的放松。
綠絲帶后續將推出相關的情緒穩定技術介紹,您也可以使用參考以下鏈接中的情緒調節方法:
面對病毒危機,一線施助者如何進行心理自助
作者簡介

鄭宏
精神科副主任醫師、中級心理治療師、中級社工師,上海市醫學會行為醫學專科分會青年委員、正念學組組員,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隊隊員,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兒童精神科技術骨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