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聯儲為什么要采取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
3月23日,美聯儲在早前7000億美元購債計劃基礎之上,再度推出一項范圍廣泛的無限制量化寬松舉措。這輪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最引人注目的是美聯儲將購買無限量的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公司債券。這并非說,美聯儲將會為市場注入無窮多的流動性,而只是表明,美聯儲未來購買資產的規模不存在上限約束。真正購買資產的規模,將由市場狀況決定。在此基礎上,美聯儲還宣稱將很快推出“大眾商業貸款計劃”,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此次危機期間,美聯儲不僅扮演著金融市場最終貸款者的角色,甚至還承擔起了實體經濟最終貸款者的責任。

美聯儲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只能起到短期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的作用。
盡管市場對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早有預期,但是無限制量化寬松還是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此次美聯儲應對股市下跌的政策更加果斷,遠遠把美國政府應對疫情蔓延的措施甩在后頭。前期,美聯儲已經將政策利率直接降低至0-0.25%的歷史低值。可以看出,美聯儲正在極力避免2008年次貸危機重演。
與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本輪疫情最直接的沖擊發生在實體經濟層面而非金融市場。盡管美國股市已經下降了30%左右,但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仍基本保持穩健。此次股市動蕩與此前歷次股市動蕩不同,黃金和國債等傳統的避險資產,并未在本輪股災中發揮作用。隨著市場避險情緒不斷發酵,對沖基金忙于維持運轉或滿足投資者贖回要求而被動拋售資產,結果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股市、債市和黃金齊跌的局面。
長期來看,美聯儲無限制量化寬松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不確定影響。但從近期來看,該政策可能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穩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首先,無限制量化寬松滿足了市場對美元流動性的需求。由于美元短期利率已經接近于0,市場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狀態。美聯儲是市場上流動性供給的唯一來源,無限制量化寬松正好滿足市場對流動性的需求。
其次,無限制量化寬松可以避免股市“踩踏”事件加劇,可以為實體經濟穩定創造有利條件。全球股市暴跌不僅通過財富效應擠壓總需求,還將從根本上終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債務驅動”模式。全球經濟“低利率、低增長、低物價、高債務”模式,可能因流動性危機而崩潰。高達253萬億美元的債務和高達322%的杠桿率,難以承受疫情帶來的超級流動性沖擊。
此外,流動性供給有利于壓低美元指數,避免國際債務危機。從2月10日疫情全球暴發到3月20日之間,美元指數約升值6%。美元升值給新興市場國家造成了沉重的償債壓力。按照IMF和BIS等機構統計,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新興市場國家以“硬通貨”貨幣計價的債務規模達到8.3萬億美元,較10年前約增長了4萬億美元。其中新增債務中有超過85%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務。
下一步,美聯儲還可能展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采用的“扭曲操作”。雖然美聯儲已經將短期利率降至接近0的水平,但受避險情緒影響,長期利率出現上漲現象。前期美國金融市場由于預期經濟衰退一度出現的“利率倒掛”現象消失,利率曲線結構變得更加陡峭。通過“扭曲操作”,美聯儲可以進一步拉低長期利率,為經濟復蘇創造有利條件。
然而,可以預期的是,美聯儲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只能起到短期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的作用。本次危機源于實體經濟,應對政策也需著眼于實體經濟。如同2008年危機期間金融市場存在的“對手方風險”,實體經濟內部也存在類似的風險。由于經濟活動處于暫停狀態,企業即便獲得流動性,也只是用于支付稅費等固定成本,而不會用于生產經營活動。同時,實體經濟內部的商業信用也會遭到沉重打擊。因此,貨幣政策對應對這次疫情危機的作用相對有限。歸根結底,經濟復蘇還是要等到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之后。
(作者范志勇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