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避免《梨泰院CLASS》的悲劇,讓內疚幫助孩子成長
在父母的陪伴下,當孩子能夠充分地體驗到做錯事帶來的恐懼、自責、內疚等情感,并且努力去承擔責任、彌補錯誤時,這個孩子將收獲更積極更健康的生活態度。

剛剛結束的韓劇《梨泰院CLASS》里,有一個被父親養壞了的“紈绔子弟”,他的家庭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根元開跑車撞死了男主的父親。鑄下了大錯的他害怕又愧疚。可是他的父親把公司的名譽看得比人命重要,因為不允許自己選的繼承人有犯罪前科,所以不準兒子承認自己做了錯事,還教他要把人當動物,得有痛下殺手的魄力。借著這個緣由,根元成為了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一環。觀眾們看到他一步一步墮落,明明自己犯了錯,卻責怪和仇恨受害的人,偏執地認為是別人要毀自己,才不得不殺別人而后快。
根元父親的做法著實令人乍舌。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做了錯事后的內疚情緒呢?
內疚,的確不是一種舒服的情緒。面對心中的愧疚,承認自己做錯了事情、傷害了別人,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當人們不敢面對內疚時,就會有很多方法去應對。比如,有些人會說:我不是故意的,或者說:都是對方的錯,還有人因為無法面對對方,需要毀滅對方才能把內疚這件事情遺忘。電影《追風箏的人》講述了一個主題類似但結局截然相反的故事。好朋友為了保護男主的風箏而被混混強暴,膽怯的男主不敢沖上去,只是躲在一旁偷偷看,這種羞愧讓他無顏直面好友,甚至覺得好友的存在就是在處處提醒自己,于是他設計陷害趕走對方——好像只有這樣,就可以放下心頭的焦慮。

當然,這種焦慮其實從來都不會被放下,它會變成一個散發著臭味的傷口,默默影響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對世界的看法。在電影《少年的你》中,警察花了很多精力希望陳念可以自首,他認為小北的頂罪只會毀了這個女孩的后半輩子。因為如果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未來的日子她都會活在陰影下,她不會覺得自己是好人、是值得愛和尊重的人,相反,她會恐懼,害怕懲罰終有一天會到來,她也會覺得自己虧欠了小北,這種不平等的關系終有一天會毀了兩人的情誼,他們迎來的不會是愛,而是隔膜和恨,是承受不起的虧欠。那才是真正的毀了一生的選擇。

事實上,內疚是一種令人成長的力量。一個孩子如果能夠面對內疚,承認自己做了錯事,并且勇敢地穿越內疚,修復自己的錯誤,那么這個孩子會獲得很大的力量:雖然做了錯事,但是我仍然是好的,世界也沒有被毀滅,我可以積極地去做點什么彌補我的錯。
作為父母,如何與孩子的內疚感相處呢?
首先,不能因為面子,或者為了保護孩子,不準孩子承認自己做錯了事情。就像《梨泰院CLASS》里根元父親的做法,結果只會傷害孩子——一輩子活在害怕被報復的焦慮中。
其次,不要太多指責孩子,不要去羞辱孩子的錯。有些父母會把錯誤看得過大,害怕孩子因此成為壞人。這種心態只會導致孩子產生深深的羞恥感,而這種羞恥感不會幫助孩子變得勇敢,相反會覺得自己很不好。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我們肯去面對,肯去修補,敢于接受生活的無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比較好的做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內疚,理解孩子。因為再沉重的內疚感,一旦有人肯和自己分擔,就不會太難熬。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聊一聊正面臨的困境,抱一抱無助的孩子,告訴TA凡事都有兩面性,既要看見不好的那一面,也可以去想一想,我們如何把消極的事情變成積極的事情。父母始終要相信:孩子雖然做了錯事,但還是好孩子,最重要的是以后的日子,鼓勵孩子去做點什么彌補錯誤。
當孩子能夠充分地體驗到自己正在經歷的這些情感,并且努力地去彌補錯誤,這個孩子終將收獲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自我負責、勇敢無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