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至今已兩個月,國內疫情正逐步向好,全國首批援鄂醫療隊已陸續撤離武漢。據國家衛健委公布,截至3月22日24時,武漢已連續5日無新增確診病例。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22日下發通知,取消市內跨區卡點,開始逐步恢復市內交通。
回眸戰“疫”的日子,當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所有人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時,那些平日里隱匿于白晝中的點點星火開始變得絢爛耀眼。在這場災難中,人們緊緊擁抱,用自己的最微小的力量凝聚起最強大的能量。
這些力量來自于在黑暗中最閃閃發亮的平凡的人們。為了幫居民購買藥物,社區網格員豐楓身上掛滿了腰包;為了隔離人員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志愿者小哥一路小跑;為了幫助患者胸腔引流,上海仁濟醫院醫生余躍天跪倒在患者身邊;即將出院的病人在紙上記下了所有照護過他的上海中山醫院醫護人員的名字;患者拍下窗外的朝陽感謝醫務人員似霞光四射;酒店服務員給澎湃新聞記者留下暖心的字條;悶在家里的普通市民在社交網絡記錄下每天的生活日常……
特殊時期,在不同戰場獨自或通過彼此協助與幫扶廝殺拼搏的每一位平凡之人,內心深處都藏著相同的心愿:
消除病毒,重啟美好生活,并愿意為之而奮斗。
以下的這些平凡的照片,記錄著每一位平凡之人的平凡故事。
1月24日,武漢江夏區中百集團生鮮物流園,來自寧夏的楊開明叔侄在等待卸貨時架起爐火做起了午飯。他們用4天時間。從云南將裝有31噸貨物的車開到武漢。他們說“等卸完貨就回家,現在特別想家”。1月23日10時,武漢宣布封城。中青報·中青網 魯沖 圖
1月29日,武漢封城1周,天氣晴朗,在東湖凌波門水上棧道上,兩位市民戴著口罩垂釣。長江日報 李子云 圖
1月31日凌晨1點,武漢市第七醫院門口,公交34路駕駛員楊鵬雁在等候換班的醫護人員下班,將他們送回住地。1月23日武漢市暫停公共交通運營后,不少醫護人員出行遭遇難題。共產黨員楊鵬雁主動請纓,加入到公司組織的志愿服務車隊。志愿者們每天隨時待命,接送醫護往返、運送防護物資,經常會在凌晨3點接到出車任務。湖北日報 柯皓 圖
1月31日,武漢漢口大董社區,一位居民向外張望。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許多街巷入口處都被封堵防止人員流動。長江日報 李子云 圖
2月1日,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上,中午飯點,工人們就地吃飯后抓緊休息。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交付,建造這座醫院只花了9個晝夜,堪稱“中國奇跡”。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2月3日,武漢市硚口區一家被改為新冠肺炎隔離點的維也納酒店門口,一名患者把點滴瓶掛在樹上等待入住。當時方艙醫院還未啟用,該酒店從2月開始接收各社區送來的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一些人接到社區通知后自行前來。中青報·中青網 李崢苨 圖
2月8日,武漢吉慶街上,一位手里拎著X光片的老者在座椅上稍作休息。當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無畏 圖
2月9日,武漢天氣晴朗,一位老者在武昌二七長江大橋下的江灘上,包裹地嚴嚴實實,忘我地拉著二胡。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2月11日,武漢一兼職外賣小哥在送餐途中,偶遇兩位市民攙扶著一名倒地男子,他主動用助動車把病人推送到醫院。當時,病人并沒有發熱,但該送醫男子之后被疑似為新冠肺炎過世。雖然外賣小哥當時并不知情,但助人一瞬間,他是義勇和善良的。細心網友還發現圖中小哥的鞋后跟已開裂,紛紛想給小哥買新鞋。
2月12日,武漢江岸塔子湖體育館方艙醫院,一名患者在洗漱區洗腳。當天,塔子湖方艙醫院正式開始收治患者。湖北日報 柯皓 圖
2月15日,武漢飄起鵝毛大雪,這是庚子年江城的首場降雪,但武漢各行各業仍然在風雪中堅守崗位,雪中戰“疫”。漢陽區龍興西街上,大雪中環衛工人將垃圾拖上垃圾車。中青報·中青網 魯沖 圖
2月16日,武漢雪后放晴,江漢區花樓街,一名行人張開雙臂享受陽光。中青報·中青網 魯沖 圖
2月17日,康復患者蔡桃英成功捐獻了自己的血漿。今年46歲的蔡桃英是武漢市漢口醫院內分泌科的一名護士。1月18日,蔡桃英開始出現乏力等不適癥狀,但是因為科室實在太忙,她堅持上班。此后突然高燒不退的她,被確診為感染新冠肺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于1月30日治愈出院。14天隔離觀察期滿后,她就打聽到了捐獻血漿的方式。
2月17日,武漢市紅會醫院,重癥隔離病區,一名勞累的護士在病房外靠著墻閉眼小憩。長江日報 陳卓 圖
2月17日,武漢市香港路紅會醫院外,三位醫務人員在太陽下午餐休息,路邊的桃花悄然綻放。長江日報 陳卓 圖
2月18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外,一位護士正在晾曬用消毒水浸泡過的護目鏡。 長江日報 陳卓 圖
2月20日晚,武漢天門墩路10號,來自武漢金控集團的公司的下沉干部張秋林和張小剛正在做一天的工作核對。來自各行各業武漢職工們,用自己的熱情駐守在社區門口,參與社區防控巡查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長江日報 詹松 圖
2月21日,武漢市江岸區方艙醫院,一名從事互聯網工作的患者在自己的床位上打網絡游戲。長江日報 陳卓 圖
2月21日,武漢市塔子湖方艙醫院,一名糖尿病患者正在醫療點注射胰島素。長江日報 陳卓 圖
2月24日,武漢市江岸區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和另外兩名同事前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幫居民購買重癥慢性病藥物。當日,他們在藥店買到的近100份藥,帶去的箱子裝不下,豐楓索性將其中小份的藥串成兩串掛在身上。“因為方便拿呀,一下就上車了。”豐楓說。新華社 發
2月28日,武漢間斷地下著綿綿細雨,花樓街旁一條小巷子已被圍擋,一位市民爬上圍擋向里張望。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2月28日晚,武漢雷神山醫院為兩名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完成了一場“戰地婚禮”。婚禮上,新郎為新娘帶上了一枚特殊的“戒指”。短暫的休息后,他們將進到病區投入到抗疫一線中。澎湃新聞 孫湛 圖
2月29日,二月的最后一天,武漢仍在進行抗疫阻擊戰。吉慶街外,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位市民坐在非遺展臺前休息,吉慶街是武漢的一張旅游名片。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2月29日,武漢中山大道上空空蕩蕩,下班的醫護人員騎車路過時,向記者打招呼。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3月1日,武漢首家方艙醫院——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一群醫護人員偶遇攝影記者,請他幫忙拍合影。記者想走近一點拍清楚每個人的臉,醫護人員卻讓他“不要再靠近了”,她們擔心身上沾染著病毒。拍攝完,記者鞠躬感謝,一名醫護人員也向記者鞠躬回禮。長江日報 詹松 圖
3月初,武漢三院某重癥病區,上海第二批支援鄂醫療隊員、上海仁濟醫院醫生余躍天跪在一名患者旁邊為其開展治療。患者出現了自發性氣胸,余躍天跪著為患者進行胸腔引流,更有利于患者安全及置管操作順利。這一“跪”就是整整10分鐘,他從患者胸腔中緩慢抽出500ml氣體,患者從呼吸困難終于慢慢轉向呼吸順暢。全套救治操作完成后,余躍天已經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王瑞蘭 圖
3月3日,武漢百步亭,一位居民用吊籃從樓上放到樓下買蔬菜。長江日報 陳卓 圖
3月4日晚,武漢得勝橋,市民牽著小狗在封閉的小巷里遛彎。湖北日報 柯皓 圖
3月4日,武大人民醫院東院,一位病人出院前,記下了所有照護過他的上海中山醫院醫護人員的名字。“這種瞬間就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劉凱醫生感慨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微博 圖
3月5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劉凱醫生在護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來,讓已經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老先生欣賞了一次久違的日落。甘俊超 圖
3月6日,吳尚哲和家人遵從外婆生前的愿望,將遺體捐贈貢獻于醫學研究,在面對生命的逝去時,全家人共同選擇了延續愛和希望。吳尚哲(阿念)是一位普通的“90后”武漢女孩兒,為照顧89歲高齡的重癥外婆,她毅然從方艙醫院轉到“火神山”,立志要把外婆帶回家。令人遺憾的是,她沒有完成將“媽媽的媽媽帶回家”的約定。在吳尚哲的陪伴下,外婆與病魔抗爭到最后一刻。3月14日,吳尚哲已康復出院。吳尚哲微博 圖
3月4日,武漢中山大道,一處封閉的小區附近,負責值守的志愿者與居民隔著圍擋交流。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3月8日,來自貴州醫療隊的葉青(右)與康復患者分別時試圖擦拭淚水。當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送走了最后61名康復的患者,正式休艙。他們將被轉運到康復驛站,進行隔離觀測后再回家。一些康復的患者與醫護人員在分別時落下了眼淚。新華社 肖藝九 圖
3月9日晚,武漢武昌方艙醫院,湖北人民醫院江文詳醫生,結束了在方艙最后一個夜班后躺在空床上,如釋重負。上觀新聞 賴鑫琳 圖
3月10日,在武昌方艙醫院,新冠肺炎治愈患者邀請青海醫療隊隊員共舞。當日,湖北武漢實際投用的15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患者清零。新華社 費茂華 圖
3月10日,武昌方艙醫院,一位治愈的老人臨出院時,模仿著年輕人的手勢,“比心”向醫護人員致謝道別。新華社 費茂華 圖
3月11日,在上海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醫患溝通群里,患者“開心果黃超英”通過窗戶拍了一張朝陽蓬勃升起的照片發到群里,她說,“2020年3月11日,你好!上海援漢戰疫情的醫療隊醫護人員!似霞光四射!時刻阻擊病毒再次襲擊患者!向你們致敬!”。3月13日,“開心果黃超英”康復出院。
3月11日,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康復驛站,有一群健步如飛的“小哥”,為了讓康復隔離人員吃到熱的飯菜,這些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送飯的志愿者幾乎是快步小跑地把飯送到房間。新華社 費茂華 圖
3月12日,武漢市二七橫路,一棟老樓上的兩家大人和孩子分別在窗前、陽臺上透氣。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火遍網絡的“讀書哥”照片傳至國外,被作者福山看到。福山在社交網絡上,轉發了 “讀書照”并專程為“讀書哥”寄來了一本親筆簽名的書籍。3月13日下午4點,隔離期滿的讀書哥走出隔離點時收到了這本弗朗西斯?福山送給他的親筆簽名的書——“致付先生,謝謝你讀我的書,希望你能夠戰勝病毒盡早痊愈,祝福你——弗朗西斯?福山”。
3月13日,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康復驛站,一名剛到達這里的康復隔離人員在走廊上眺望天空。他們都是從方艙醫院和各個醫療機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將來這里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這是他們回家前的最后一站。中青報·中青網 趙迪 圖
3月14日,湖北大學康復驛站,在等待領取午飯的間隙,康復隔離人員們短暫交流。隔離期滿14天后,他們就可以回家了。中青報·中青網 趙迪 圖
3月15日,澎湃新聞記者閆海龍結束采訪后回到武漢某駐地,看到房門口放了兩雙全新的拖鞋,上邊服務員寫了一段暖心話。由于特殊時期,酒店拖鞋都是有必要才更換的,為了隔離病毒,進房間前脫換鞋一律要在門口進行。澎湃新聞 閆海龍 圖
3月16日上午,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呼吸內科一病區,一名護士將手套吹成氣球,撐著氧氣管,避免患者造成壓迫。該護士告訴記者,她都會在“氣球”上寫下“早日康復”等字樣。為了提高患者舒適度,醫生因地制宜DIY各種工具。中青報·中青網 王嘉興 圖
3月17日晚,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內科二病區,一名醫生在巡房后休息。由于防護服不透氣,他坐下后衣服被空氣撐滿,他笑稱自己是“大白”(電影《超能陸戰隊》角色)。中青報·中青網 王嘉興 圖
3月18日,云南援鄂醫療隊酒店駐點,云南援鄂醫護人員打包好行李,即將踏上返程大巴。酒店對面的小區居民自發為醫護人員送行。小區居民們制作了感謝的條幅,有的還敲起碗盆,齊聲喊著感謝。長江日報 胡冬冬 圖
3月20日,在武漢火神山重癥醫學一科進入“紅區”的更衣室內,掛著一件全科醫護人員簽名的防護服。這件簽滿名字的“戰袍”將作為團隊抗擊疫情的見證和紀念。新華社 王毓國 圖
封城后,武漢網友HBD2016在微博上記錄著自己的每一天的生活點滴。他說,終于看到(武漢)新增確診清零,新增疑似清零,現有疑似清零。疫情不論什么時候結束,都不能放棄希望。
是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希望。春天已到,武漢即將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