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給明星裝了多套房子后,他買下3層別墅,為自己打造豪宅
室內設計師楊銘已經在上海工作10年了,
專門做老洋房和豪宅別墅的改造,
完成了近百套案例,
不少一線藝人也特地請他設計自己的家。

3年前,他花費千萬在市中心的弄堂里,
購入了一套170平米的新里洋房,
和自己的貓一起生活,
既做甲方,又做乙方,
準備親手改造屬于自己的空間。


洋房有80多年的歷史,
僅硬裝就花了近200萬。
房子一共三層,
楊銘把房子裝修成4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還在不同的空間給自己設定奇怪的“規定動作”:
在浴室里喝咖啡、處理工作,
在客廳里換行頭解壓……
即使是疫情隔離期間,也完全不會無聊。
楊銘說,“我很珍惜現在的生活,
在上海市中心能有這樣一個地方,
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回來躲藏。”
撰文 瀟鉞


楊銘的家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泰興路,步行到南京西路只要5分鐘左右,弄堂周圍都是比較現代的小區,只有這么一小塊的石庫門新里還保留著。
19世紀70年代,上海仿照歐洲聯排式住宅,建造了一批成本很低、磚木結構的石庫門里弄,成為一種上海獨有的居住空間。里弄住戶大多是上海本地的叔叔阿姨,可以經常聞到鄰居的炒菜香、聽到隔壁奶奶家電視里放的蘇州評彈。

楊銘從小學畫畫,16歲去愛爾蘭讀書、生活,慢慢喜歡上了設計。他說,自己從睡在群租房的大通鋪,到家具賣場的銷售員,幾乎什么都干過。
“很多人都以為我有什么家庭背景,我媽媽是單位的出納,父母都是普通職員。”
4年前,他從一家設計公司出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客戶一開始都是周圍的朋友,漸漸通過朋友介紹,楊銘開始為一線明星設計他們的家,到現在差不多設計了有上百套豪宅。
泰興路是楊銘在上海的第二套居所,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洋房中介發現這棟新里洋房,花了一年時間,從結構開始,改造成一處自己的小天地。

爆改老房,預算一超再超
楊銘家所在的新里,有80多年的歷史,買下時因為老房子年久失修,幾乎是危房的狀態。

改造之前原貌
老房子面臨的一些通病,楊銘的家都有:挑高過高、結構不穩、采光有限、白蟻肆虐……拿到房子后,第一個要解決的便是結構問題。他重做了整個房子的鋼結構,澆筑新的樓板,把每一層的層高調整成適合現代人居住的高度。
“本來我整個房子的預算只有200萬,沒想到光硬裝就花了我將近200萬。”
改造后一共有3層,室內面積加起來在170平米左右。雖然面積不大,但既當甲方又當乙方的楊銘,還是糾結了很長時間,貪心地希望在每個空間設計出不同風格,方案也是一改再改。


花2個月打磨臺階,
鄰居:這里是要造Spa館嗎?
一進門,最亮眼的是一個通體純白的客廳,整個空間看不到任何銳角,連臺階都做成了圓潤的弧形。楊銘說,為了保持風格統一,白色地面是來自于德國的自流平材料,天花板和墻面用了一種意大利的石粉漆,連家具都選擇了純白色。
“我幾乎不怎么在家吃飯,所以一樓原來的小餐廳,現在被我改成了一個迎賓的客廳,反而讓空間看起來更完整。”

一樓的臺階是整個工程最細致的地方,工人師傅花了近2個月打磨,最好笑的是,因為裝修時間太久,鄰居叔叔和阿姨還特地跑過來詢問:“這里是要修成一個Spa館嗎?”

曾經荒廢的天井,變成了一進門的入戶玄關。抬頭向上望,能看4個大小不一的磨砂玻璃窗,即使在白天不開燈的情況下,也有自然光能照進來。
楊銘特意找到一種一鍵操作的智能燈光系統:“每次回家的時候,只需要按一個開關就可以讓整個家緩緩亮起來,好像有人迎接一樣,顯得沒有那么冰冷。”

一樓的盡頭隱藏著一個小巧的衣帽間,是原本廚房的空間隔出一半得來的。“我習慣每一天出門之前,所有的外衣、帽子、鞋子都在一樓完成搭配,穿好之后直接出門。純白的背景、巨大的落地鏡,一樓就是一個我的巨大試衣間。”

楊銘給我們介紹外形像冰箱的除菌機
他還有一件神器:衣物專用除菌機。楊銘說,每次出去吃火鍋,不方便清洗大衣外套,回來只要把外套放進這臺機器里,就可以起到消毒除菌的作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這個功能變得尤其重要。

原屋主嫌棄的亭子間,變身叢林風臥室
穿過狹小的樓梯上到二樓,是家里的第二個客廳,平時用來擺放楊銘的私人收藏和旅行中的紀念品。窗外是一個精致的小露臺,他會在春秋的季節打開窗戶,讓窗外的景色也進入室內。

“我之前歐洲留學工作十幾年,所以二樓放了一點歐洲的元素。以前到處旅行,美國、歐洲、日本,每到一個地方就買一些小的藝術品當手信,再人肉背回國內,這已經成了我的一種習慣。”

轉角的亭子間朝北,曾經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儲藏室。楊銘不但沒有放棄這個空間,反而好好布置了一番,現在變成了一個充滿野趣、叢林風格的小臥室,壁紙、軟裝都盡量圍繞著綠植和自然展開,神秘感十足。
“因為我平時一個人住,次臥現在就是我的小健身房,有時候我會在這里做一下瑜伽或者簡單運動一下。”

浴室精致了,生活才是真的精致
楊銘家的主臥位于三樓,因為想要更有私密感,主臥做成了一種類似于非洲帳篷的風格,用石膏板在屋頂做成了一個個波浪的弧面,選擇了布紋質感的肌理漆、偏棕色系的軟裝配飾,看起來更加柔和。

楊銘對浴室有很大的執念,頂樓的浴室面積被他做到了最大,幾乎跟主臥室一樣大。浴室里保留了老房子原始的木結構屋頂,云朵墻紙和波紋的大理石也是楊銘在逛完美術館后精挑細選出來的圖案。

“我特別喜歡泡澡,每天在公司比在家里時間長,晚上到家的時間都是10點多,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沖進浴室,我覺得浴室精致了,生活才是真的精致。”

浴室一角的小吧臺,楊銘早起會在這喝咖啡
楊銘說,在歐洲生活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每天早上在浴室打開窗戶,欣賞窗外的風景。沒想到在上海也能做到:躺在老房子的浴缸里,甚至可以看到南京西路恒隆廣場的燈光,晚上尤其愜意。

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楊銘也有一套流程:先做一些伸展運動,在劃船機上運動10分鐘,再到浴室里泡上一杯咖啡,然后開始洗漱。
除了能喝咖啡、洗漱,浴室還承擔著晚上臨時加班的場所,如果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楊銘也習慣坐在浴缸邊上解決。

“衛生間是一個讓我流連忘返的空間,從起床睜眼到入睡,每天至少3、4個小時待在浴室,即使是偶爾陪客戶喝酒到很晚,第二天一起床就去浴室泡澡1-2個小時,很快就能恢復一整天的精力。”


疫情期間,他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甚至比原來上班還要忙。利用這段時間,他開始收納整理自己的生活:健身、重新整理衣帽間、整理樓梯下的貓舍等等。
“以前的生活很忙碌,在家里不能出門的這段時間,我對整個房子的感受反而更深了。房子買了這么久,都沒有怎么和它認真相處,雖然沒法出門,但我可以在家更換床品,給我的藝術品做不同的陳列,坐在客廳喝喝酒……”
“在上海市中心有個這樣地方,會讓你很安心,無論外邊發生什么樣的事情,至少有這樣一個家,這是這個房子的最大價值。”


老洋房的維護和交易一直是大家好奇的問題,楊銘說,原來的房主已經把三層買通,一本房產證就可以交易了,而他了解到的老洋房交易中,曾經有因為居住成員復雜,前后交易十幾本房產證的情況。
老房子除了要注意產權的問題,還有哪些改造中的問題是比較常遇見的?楊銘也向我們提供了一些經驗:

1、加固木質結構
上海的老洋房,一般都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木質結構居多,所以木頭的部分,是最需要進行檢查和加固的。
2、注意防水防潮
老洋房屋頂材質多是瓦片,除了要檢查并修繕現有破損之外,還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加建部分,加建部分與原有建筑的銜接處經常會發生漏水的問題。
一般老洋房的潮濕問題,都是建筑墻體年久老化開裂,由外部滲透水汽到室內,或者是防潮層通風不佳。解決辦法有:墻面盡量使用透氣呼吸的材質,減少面材與墻體的封閉性,還有就是在不通風的區域考慮除濕設備。

3、解決隔音問題
隔音問題主要出現在樓板之間。因為老洋房樓板結構一般都以木梁為基礎,上下分別鋪裝木地板及石膏板等材質,就產生了中空的夾層,使聲音擴大和傳播。
我們會建議,在保留原有結構木梁的基礎下,木梁之間填充隔音材質,安裝木地板前,盡量在地板與基層之間增加緩沖消音的隔層,這樣可以最小化聲音的傳遞。

4、通過設計對老房子進行保留保護
老洋房與一般的現代建筑不同,它們總會有一些非常獨特、不可復制的驚喜之處,比如餐廳旁邊的八角小圓廳,窗外飄著淡淡香氣的桂花樹……但是老洋房的原始結構和布局,甚至采光都不一定符合現代家庭的使用方式。

可以考慮適當引入二樓的光線,在軟裝搭配上可以更輕盈,還可以擴大一層門窗的通透性等等。還有就是合理布置現代的采暖制冷及智能設備,比如說,地暖、空調、燈光都可以配合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來設計布置,盡量嘗試氛圍燈光。另外,也可以大膽嘗試不同的軟裝,創意混搭或者跳躍的色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