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期周末指南|參觀請預約
近兩周,武漢的方艙醫院已陸續完成使命,援鄂的醫生護士正逐步撤回,又有一些白衣戰士奔赴全球支援。中國已不再是現存確診者人數最多的國家,全球感染者總數卻快速超過了20萬。境外輸入的腳步并沒有停止,抵抗病毒不僅需要疫苗,還要一點同理心。一位意大利作家從“未來”寫給法國人的信,或許也道出了很多中國人的心聲。

截至2020年3月17日,現存確診患者國家分布比例圖。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復業中:開館了,預約,戴口罩

上海·線下展覽|必經之路 Predestinate
生于湖北的藝術家王智一本想回武漢過年,誰料疫情暴發,自此武漢遙遙,路轉峰不回,滯留滬上。如同隱跡的“零號”,展覽真正的開頭亦無從追起,當我們身處風暴的風眼,眼中全是風暴時,王智一將呈現的還有其它。不該被忽略的其它,是時至今日的必經之路。愿每一位路過寄存處的人,觀展有感。
展期:2020年3月20日-4月27日
地點:上海市烏魯木齊中路270弄1號
詳情請關注寄存處dePot微信公眾號
上海·戶外|文化機構、城市公園及體育場館陸續開放
西岸濱江各文化機構、各區縣城市公園、嘉北郊野公園、青西郊野公園,及各體育場所本周起陸續開放。請提前預約或了解售票或參觀流程,在疫情完全結束前,盡量選擇錯峰出行,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準備好隨申碼、配合測量體溫。
詳情請各機構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官網

南京·線下展覽|未完成
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及四方當代藝術湖區恢復開放。當前展覽《未完成》從中國的第一份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方案《首都計劃》出發,邀請十余位藝術家就此展開創作和漫游,并搜集了一批關于《首都計劃》的重要歷史文獻,讓兩者互為注解,讓藝術家對于歷史的體驗/想象/寫作與象征著歷史本身的“物證”交錯排列在展廳的空間中。
展訊內還寫著,自湖區恢復運營之日起一年內,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免費參觀。
詳情請關注四方當代美術館官方微信公眾號
全國各地|沈陽故宮、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文博機構陸續恢復開放
自3月15日起,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新館庭院及忠王府、廣州博物館、沈陽故宮、新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杭州博物館、西湖博物館、無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各地文博機構陸續恢復開放。四川博物院開放后,兩大臨展:“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蜀地海關 守關護寶—成都海關查獲文物特展”將為公眾延期至2020年5月10日。

上海·城市行游|UNO工作室重新推出4條經典線路
UNO Tour由具有建筑學背景的團隊獨家研究發布,每條線路在2小時中,帶領參與者在了解上海城市歷史文化的同時,獲得相關的專業建筑學知識。現有四條衡復歷史風貌區內經典行游線路進行線上招募: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筑、浪漫化的城市生活、摩登時代的公寓設計、第一代中國建筑師的實踐。
詳情請查看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眾號
參與式: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

征集丨武漢依然行:記憶行走地圖指南
“武漢依然行”是一份關于武漢的記憶行走地圖。CECP聯合了世界上的一些人推出了這個項目,邀請你一起來創建這份地圖,講述武漢和你的故事。
詳情請關注CECP中國瀕危文化保護者微信公眾號或澎湃新聞城市漫步欄目

云聚會|CAN第一屆云上豐收節
迄今為止,社區防疫互助網絡CAN計劃已經運轉了1個多月,吸引來自全球超過300人關注與參與,產出了8組應用在社區防疫不同場景下的工具包/行動/錦囊,并在全網獲得超過10W+的關注。CAN計劃舉辦首屆云上豐收節,這是一次CAN社群網絡的盛大聚會。
時間:2020年3月21日14:00-15:30
平臺:騰訊會議
詳情請關注大魚營造微信公眾號

征集丨“發現最美環衛工作者”主題攝影攝像作品征稿
疫情之下,他們始終為保障這座城市的運行而努力。拍攝主題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相關內容。攝影對象為上海市環衛工人、環衛工作者、分類志愿者、分類督導員等相關人員。
詳情請關注垃圾去哪兒了微信公眾號,在該公眾號中,亦可線上參觀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館。

征集+投稿精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20窗口檔案》
2020年春天的窗口是特別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希望觀眾在窗口按下快門,留下珍貴的瞬間,共建歷史的檔案。所交作品需體現檔案屬性,注重作品圖像與時間、地點和所拍攝事件的關系。
初期投稿精選:生成中的#2020窗口檔案#
詳情請關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更理解:退一步看今天發生的事


讀書|《瘟疫年紀事》
瘟疫在1665年掃蕩倫敦時,丹尼爾·笛福大約5歲。寫作《瘟疫年紀事》時,他已經62歲。在59歲的年紀,他曾決定寫一部小說,并由此誕生了《魯濱遜漂流記》。他終身熱愛游蕩,并在寫作的風格上不斷挑戰自己。
在看理想的一檔節目《現代的誕生:啟蒙運動經典》中,作家徐賁用三集音頻介紹了本書。“在這個關于瘟疫的故事里,笛福有一個特別感興趣的問題,那就是,人在壓力巨大的境遇中,甚至在面臨完全絕望的災難境遇的時候,要怎樣活下來?怎么用自己的行動來改變這樣的境遇?或者說,至少在其中找到活路?”


讀書|《局外人》
法國作家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于29歲發表小說《局外人》,震驚文壇。之后陸續出版作品《鼠疫》《西西弗斯的神話》《卡里古拉》等。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一代人的良心”。
喜歡讀金庸的六神磊磊在近期推薦大家打發時間的書單中提到了加繆的這本《局外人》,同時推薦的還有《致母親:一個協和醫生的故事》《查無此人》《杜甫傳》等好書。


讀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維克多·弗蘭克爾(1905-1997)全家都被關進了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回到精神科醫生的工作中,弗蘭克爾將自己的經驗和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帶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在自傳體回憶錄中,弗蘭克爾回憶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會“花幾分鐘時間琢磨生命的意義,尤其是未來日子的意義及其對我的意義。”
本書第一次出版時,書名為《一個心理學家在集中營的經歷》,弗蘭克爾曾想過匿名,或用集中營中的囚徒號碼署名。1959年英文版首次問世,書名被改為了“人對意義的追尋”(即中文名《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來歷)。本書已被翻譯成24種語言,在世界各地人們的手中共有1200多萬冊。


在袁越分析英國政府防疫政策的文章中,他提到,英國政治家更相信“助推”(Nudge)而不是強迫(Force)。這個思想來自于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和美國政治學家凱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于2009年出版的同名暢銷書即本書。兩人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真實案例,試圖證明,只有通過設計精巧的誘導和貌似積極正面的鼓勵,才能讓人們發自內心地做出行為改變。


讀書會|邊界之外的風景——羅新讀《椰殼碗外的人生》線上分享
著名歷史學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曁歷史學系教授羅新將在本次書業同光互助計劃線上分享活動中,通過對《椰殼碗外的人生》一書的講解,帶領讀者叩訪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生命故事及歷史現場,領略邊界之外的風景。
在這本書中,安德森以“椰殼碗外的青蛙”自況,地理的、歷史的、語言的、規訓的邊界都無法束縛他旺盛的好奇和熱情的思考。”超越邊界,跳出“椰殼碗”,正是安德森的畢生追求。
時間:3月20日 20:00
掃碼海報二維碼即可參加,名額有限,詳情請關注簡閱生活微信公眾號

播客一下|去現場:唐愛琳的“中秘圈”秘聞
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針對美方打壓中國媒體駐美機構的行為,將對《紐約時報》《華爾街時報》等5家媒體駐華分社采取反制措施。在外媒駐華機構中,有這樣一群記者,由于政策限制,他們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新聞助理”,不過他們常常稱自己為“中秘”。本期播客的嘉賓是曾經在某外媒上海分社工作的唐愛琳。她不僅自己曾是一位“中秘”,“中秘群體”也是她論文的研究對象,在這一集中,她將為我們揭開“中秘圈”的神秘面紗。
詳情請關注去現場喜馬拉雅主頁或掃碼收聽

706灣區系列線上沙龍|技術的社會面
從3月22日到4月25日,706北美社群將在每周末通過線上沙龍,分享關于技術與社會話題的講座。
詳情請關注706北美微信公眾號

706上海線上沙龍|21世紀的新社會圖景: 接地氣的團結經濟
面對新興壟斷巨頭和消費主義神話的無盡網羅,以及彌漫于新自由主義領土上的憤怒和困惑,我們將何去何從?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嚴海蓉將在本次沙龍中分享“團結經濟”相關概念,包括發展歷程、實踐案例及未來走向和發展可能。
時間:2020年3月21日19:00
詳情請關注706上海微信公眾號

云論壇|大數據透視城市復蘇
用哪些數據、從哪些角度、分析哪些區域可以透視城市的復業情況?本次“新冠疫情視角下的城鄉建設反思”論壇主講人為城市數據團聯合發起人湯舸,討論嘉賓為北京城市實驗室創建人龍瀛。
時間:2020年3月21日 15:00-16:30
詳情請關注letstalk微信公眾號
深呼吸:放歸心靈于藝術和自然
在線音樂會丨“朋”是朋克的朋

『別了,Andy Gill!』后朋克線上音樂會
長達兩夜的虛擬集結:先驅老炮兒、復興新銳、國搖代表,并特邀武漢、港臺的優秀樂隊“云同臺”!
詳情請關注我愛搖滾樂Fanzine微信公眾號

有“朋”自遠方來,四海朋克是一家!
School酒吧策劃的朋克之夜。
詳情請關注SCHOOL學校酒吧微信公眾號
在線藝術和學術資源|古典樂、紀錄片、電子教材

劍橋大學出版社在疫情期間免費開放了各學科教材供人們閱讀。
假藝術節整理了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柏林愛樂樂團等國際知名歌劇院和古典樂團近期限時免費在線提供的經典創作。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在其官網放出300部以上全球紀錄片供疫情期間人們在線觀看。中國紀錄片人制作的《董家渡》、《鐵西區》、《大同》等多部作品曾入圍該紀錄片節。

社交疏遠藝術節(Social Distancing Festival)
由加拿大劇作家Nick Green創建的一個在線藝術家社群,展示受新冠疫情影響的藝術家的作品,他自己的音樂劇也在2020年3月13日被取消。網站主要有專欄、直播、捐贈欄目。專欄展示各種門類的藝術作品,直播則涵蓋了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活動,捐贈部分收錄了一些值得去捐贈的文化機構名單。
虛擬博物館
《快公司》(Fast Company)整理了虛擬博物館、線上歷史遺跡、博客和視頻;Travel + Leisure整理了全球12家提供虛擬導覽的博物館。
在線音樂會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的音樂欄目收錄了世界范圍內的視聽直播活動,部分在Facebook、Instagram 和YouTube平臺。
在線藝術活動
Creative Capital整理的線上藝術活動,涵蓋當代藝術、電影、舞蹈等類別。
在線劇場類藝術活動
HowlRound是一家服務于劇場工作者的組織,最近組織了疫情與藝術生態、公共藝術與公共記憶、劇場表演等直播活動,在頁面中可以觀看全球疫情大流行下的藝術家等往期活動視頻。

Philppe Parreno, My Room is Another Fishbowl, 2016. Courtesy Pilar Corrias, London.
巴塞爾藝術展網上展廳
北京時間3月20日18點起,從大師級作品到戶外雕塑,235間頂級畫廊于巴塞爾藝術展網上展廳呈現精彩作品。

樂/觀 - 文化者360美術館
近期不少人的心情受肺炎疫情影響,而《樂/觀》展覽正是希望大家在壓抑的心情中,能夠打開心懷和思想。展覽集合了香港、臺灣、蒙古等地共13位藝術家的新舊作品。


云話戲劇|“世界,和你在一起”共話特殊時期的戲劇日常
3月17日至4月2日,我們將邀請身在法國、德國、英國、美國、澳門、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地的多位戲劇同好,帶來“世界,和你在一起”系列分享活動。以線上直播或文字訪談的形式,分享在疫情全球擴散的情況下戲劇的另一面。
詳情請關注西溪天堂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周末指南聯系郵箱:shenjw@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